张春秋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南阳473061)
【摘要】:南阳汉画像石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它的造型艺术风格所传达的天真质朴之美、神采浪漫之美、深沉博大之美和形象生动之美,一直影响着众多的姊妹艺术。从造型艺术的天真质朴之美、神采浪漫之美和形象生动之美三个方面来探讨对现代陶艺的影响。
【关键词】:画像石,陶艺,造型艺术,艺术风格
引言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它的造型艺术风格所传达的深沉博大之美、神采浪漫之美、天真质朴之美和形象生动之美,一直影响着众多的姊妹艺术。汉画像艺术风格中的质朴、浪漫和生动之美与陶艺创作中朴实、神秘和恣肆之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深入探讨和揭示其中的奥秘,不仅是意识研究中的继承和创新的理论问题,也是艺术实践中推陈出新的不二法门。
1天真质朴之美
田自秉先生说过: “汉代的装饰风格,可以用质、动、紧、味四字来概括。质,它具有古拙、朴质的特点。但古拙而不呆板,朴质而不简陋。”南阳汉画像石多用质坚而脆的石灰石刻成,工匠们扬长避短,采用精练、粗狂的雕刻手法,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追求大型、不拘小节,追求物象的神似而非形似,刀法自然流畅,折射出楚风的放浪无拘和民间匠师胸怀的率真、质朴,突出了南阳汉画像石的天真朴实之美。
南阳汉画像石大部分用减地来突出大型,内部采用阴线刻,线条简单、生涩、质朴、古拙。在中国画家看来,古拙质朴是一种美,“大巧若拙”便点出巧与拙的辩证关系。这种生拙其实是熟而后生,是返璞归真,这是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与早期艺术的稚拙、生硬绝非一词。这种古拙是一种审美创造行为,是对美的深层次追求,体现在线上则显示出一种道劲、苍老、生涩、浑朴,使线条真正体现出内在的美,有意与无意间产生出至高境界。如南阳汉画像石《羽人应龙》,古拙质朴的线条和简单的人物造型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人物的拙与龙的灵,形成了强烈的装饰对比,让人看了不觉得可怖,反倒增添了几分天真、质朴和可爱。
在现代艺术的潮流中,汉代的天真朴实美、粗狂美成为一支重要支流。著名陶艺家姚永康教授本着其“立于本土、顺其自然、为而不争、创造陶艺”的艺术理念进行陶艺创作,他的《世纪娃》采用一种写意的手法,用自由卷曲的泥片,自然地形成生动的人物表情和动态,随意在头部刻线和挤压出入物的五官,率性、洒脱、自然。自然弯曲的植物茎脉,蓬勃地向上生长,与抽象的大叶子形成了对比。流畅的线条、憨实可爱的人物造型,营造出儿童年代天真无邪的欢乐。敦实、祥和、可爱的鱼,手臂圆润、短小可爱的娃娃,充满中国写意性的面部处理,塑造了东方儿童天真、可爱、朴实之美,给人无限的遐想,充满了自然生命之灵气,真是“生活在自然里,为自然而生活”,可以说《世纪娃》是生命形式的表现,作品曾被世界陶艺界看作是最具代表东方文化的陶艺作品。
陶艺家在陶艺创作过程中,要回归自然、回归生命、挖掘事物的本质特征,寻求天真、朴实粗狂之美,遵循自己的创作感觉,形成陶艺作品“自身语言”的风格特点。孟庆祝的《壶神系列》正体现了这一点。作品采用的成型手段是手工直接空心造型,在盘筑或围卷过程中,他并不刻意地使其完整规矩,而是随意造型,这种“歪倒”正是泥性的自然显露。一系列“歪七扭八”的“壶”,建立起合乎材料特性的独特造型图式,体现了材料特性的自然之美。“壶神”之“神”洋溢于“壶身”、“壶嘴”、“壶柄”的空间构筑中。当观看这件陶艺作品时,我们会被这件作品的自然流露、“笔法”的朴实、率性所打动。
因此在陶艺创作中,要吸取汉代画像石的雕刻技法所传达的天真质朴美,就要善于利用泥土这种特殊的材料和多样的手工制作方法表达作品的意境。
2神采浪漫之美
“楚地,信巫鬼,重淫祀”,这种巫风形成了楚文化的脊髓。南阳旧属楚地,那狂放不羁的形象联想、热烈奔腾的情感抒发、执着追求的个性表现,形成了绚烂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代诗圣屈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合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可以体会到楚国文化的神秘与浪漫,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
南阳汉画像石的创作者根据自身的生活感受、文化氛围,雕刻出神秘浪漫的神话、历史、现实相结合的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画像石有众多的铺首衔环图像、饕餮图像等,在汉代,它们具有肯定自身、保家护国的神秘意义,这是一种原始巫术的继续和变幻,因此,贪婪凶残的形象中保留着稚气,在神秘狰狞中荡漾着一种童年气派的
美丽,给南阳汉画像石增添了极度的神秘感。南阳出土的《阳乌负日》画像石,画面夸张浪漫的形象表现出远古以来人们对日月星辰神话的向往。画面中用以表现太阳的是一只“阳乌”(神话传说中太阳赖以运行的神鸟),阳乌的造型夸张、大胆,硕大的身体、长长的尾巴,对比之下,翅膀显得笨拙可爱,但细品之下,让人有望而生畏的敬意。在阳乌的周围辅助刻画了很多类似现代陶艺中大量使用的缠枝花。优美的造型曲线、粗细不同的变化、有规律的穿插缠绕着,再点缀以小云朵。曲线一波三折,圆润、飘逸,犹如具有鲜活生命的精灵一样。整个装饰纹样忽强忽弱、张弛有度,为整个石面增添了一种浪漫神秘的气氛。再如: 《日神》、《月神》两幅画面,立刻会被其典雅工致、奇特浪漫、丰富华美的艺术形式所吸引,从中仿佛找到了与《楚辞》同样的感觉。这两幅作品都体现了汉代人的浪漫思想、对神仙思想的追求与向往,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美好的愿望。画面构图上重下轻,呈S型律动,增添了一种对天上神仙的神秘感。
齐白石先生提到美术创作时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对生命的感觉,一种对艺术的冲动。英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赫伯特·里德曾经这样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陶器最单纯,也最神秘。”因此,陶瓷艺术如同汉代画像石一样是神秘的,是浪漫的。如乔那特·卡帕罗斯的作品,把一女子的上半身雕塑用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像力,优美地表现出来。作品重在表现一种意境、一种美,表达个人对女性美的一种浪漫的充满想象的理想主义的内心感受。作品整体极其优美、柔情,在形式上省略了头部的塑造,身体稍稍倾斜,这一切都使作品显得更加平和、幽静。整件作品都被黏结上了玫瑰花,用来表达女性的柔美和柔情。
3形象生动之美
张道一说过: “汉代的绘画已经趋于成熟,特别是画像石所表现的,不仅对物象的造型能看出个性的刻画,并且注意到所谓‘关系性的律动’,使情节更为逼真。”鲁迅说:“传神的写意画,并不是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数笔,而神情逼肖”。在南阳汉画像石造型艺术中形象生动美是其主要的造型艺术风格之一。在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中,为了表现舞者优雅飘逸的风姿,而把舞伎的腰身刻画得纤细如丝;为了表现英雄气概,而把人物的双肩和胸膛刻画得异常粗壮;为了显示野牛的狂躁,而把其脖颈的骨骼刻画得很突出,腿部却刻画得非常细,四蹄如锥。
在一切造型艺术中,“形象生动美”是基本的美学准则,在创作过程中就像是人的灵魂一样不可缺少。南阳汉画像从总体上把握对象的造型,倾力于动势的追求,特征的夸张表现,注重体现大的形象精神特征,整体感强,取大势去繁缛,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来表现,通过大轮廓古拙简朴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再现物象的内在神韵和非凡才华。如周围帧的陶艺作品《肉猪》,采用泥条圈筑法,其嘴部造型突出,以粗狂的泥条排列,形象逼真;背部泥条有秩序地、微翘地、有方向性、有力度地排列;翘起的耳朵以泥片成型粘贴上去,与泥条圈筑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视觉感,使得动物形象生动可爱。
汉代陶塑的艺术成就,在于表现各种物象的主要特征,形象生动简练。如《说唱佣》,它十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说唱艺人的表演形象。艺人左手抱鼓,右手拿着鼓棒,面部表情有声有色,似乎进入故事高潮,连右足也情不自禁地翘了起来。可我们从这里看到那向空间伸展的短粗的两臂长度都不一致,两条腿也似乎是积木的堆积,可这个敦实的说书人形象却是那么地自然生动。说书人的陶醉自失,表现得酣畅淋漓,他表现出来的热烈情绪,直抵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现实的快乐。一件优秀的陶艺作品不仅仅只注重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内在的本质,这样才能刻画得更加自然、生动,这种内在本质表现就要靠创造者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做得到。然而陶艺家要表达物象的内在本质,达到对象的核心真实,除具有专业技能、技术修养外,更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前者是形式和手段,后者是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同时增加这两方面的修养,才能使自己的陶艺作品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使自己的陶艺作品有自己的“性格”,在充分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展现作者的思想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罗丹也说过:“在艺术中,有“陛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
陶艺家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形象”和“笔墨”要相适宜。南阳汉画像石的形象生动美是其借鉴的典范,是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又是现代艺术创新的巨大资源。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1996.
[2]李国新,杨絮飞,砖石札记[M].安阳: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刘宗超.汉代造型艺术及其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