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友堂作 民国时期 陈生发作 民国时期
中国陶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明显的特点,它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陶瓷壶具都是反应时代风尚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品味,也规范其壶具的造型及审美。纵观其历史发展和演变,一般表现为由租到精,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中国陶瓷壶具造型演变就是中国工艺品的发展及演变的缩影。
一、从造物行为看民间陶瓷壶具产生的历史渊源
“造物行为”是人类制造生活晶物,营造生活环境,创造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之一,当造物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造物关系复杂到一定程度时,也必然产生出对于以物为媒介所延伸出的各方面矛盾关系进行协调处理,对”造物——用物——传物”行为的合理规范的迫切要求。
陶瓷壶具的产生也有其自身的渊源。据考古资料记载,古代陶瓷和青铜器中的壶是从匏瓜造型演变而来的。匏瓜,俗名叫“瓢葫芦”.它是葫芦的一种,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用。(礼记一郊特牲)中“器用陶匏,尚礼然也”。1973年在山西闻喜县邱家庄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陶匏.通高30厘米.口径4厘米,鸟兽盖高9厘米.形似壶,盖形似一鸟头。这说明古代人在进行最初的造壶活动时,自然会模拟思想中印象较深的,相对简单的事物,而且受着技术的限制,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创造出了这类腹大口收的器物,它的产生使人们方便对水进行运输及储存。
二、从各大历史时期分析民间陶瓷壶具的造型演变及功能效用
1.汉代至隋代
东汉末,上虞烧出了成熟的青瓷,揭开了人类制瓷史上的第一页。越窑在西晋史创的鸡首壶造型.一直流传到唐代,可见它的生命力。这种壶的造型是由盘演变而来的,多是青瓷器,也有陶质的,以壶嘴作力鸡首状而得名。在口肩部一面是鸡头,另一面是鸡尾,前后对称,鸡头多系实心。西晋鸡头壶短小无颈.流可通,也有不通而仅作装饰的,肩部有系.鼓腹小底。东晋鸡头壶有颈,圆口,并出现壶柄,柄作鸡
尾形,桥形方系。(见图1)南朝时壶身增高.颈细长,溜肩,深腹平底,直立鸡头流,有对应的龙形柄连洗口,龙首衔沿,桥形系对称而立,鸡冠口高,洗口也高。(见图2)隋代壶身更加修长,洗口领增高,鸡头作昂首曲脖打鸣状,柄与肩部几成垂直,柄上有龙形之类塑贴,系的制作也趋于复杂。但是到唐代中期,这种鸡首壶就被注子代替了。鸡首壶的发展与衰退,从其实用功能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晋的鸡首壶.鸡首无孔.不能注水,且鸡首在整个壶中比例是非常小.发展至东晋,鸡首壶已经开始具备实用功能,鸡首有出水口,能够进行水的储存与倾倒,龙柄也可以适应提拿需要。直到隋唐,作为壶嘴的鸡首高度从未超过口的位置,与粗壮的龙柄对比.用这样的壶进行倒水,一定需要很大的倾倒角度,那就必然费力,可能水还会从壶口溢出。几百年间,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也意识到了这一功能缺点,对它进行了发展。鸡首高度与角度都有所改进,但最终也没有既出鸡首的限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注水费力的缺陷,所以最终导致了鸡首壶被淘汰。
2唐代至清
唐代经济出现空前的繁荣,手工业生产也非常发达,加之茗饮之风日盛,壶具的制作也随之兴盛起来。此时的青瓷、白瓷和釉下彩工艺已趋于成熟,从考古资料看,东汉至唐代盛行的鸡首壶,青瓷壶不再出现,短形的小流(壶嘴)代替了鸡头,柄的高度也大为缩短,或低于壶口或与壶口齐平。这些壶明显的特征是壶嘴在整个壶体并不因嘴短而有所缺憾,仍给人以大方、稳重而富丽的盛唐之风。这与唐代的审美心理是相吻合的。我们所见的雍容华贵的唐俑仕女全都是小手小脚,而圆浑壮实的唐马大都配以短小精悍的腿及尾巴-因此,短流壶还是符合唐人审美习惯的,但是,短小的壶嘴还是不可避免地带来使用的不便,偏大的倾倒角度很让使用者费劲。唐以前的壶无把手,只在肩部安系,或在颈部饰以双耳,自唐以来带把壶开始流行。
五代至宋,短流壶的缺点被逐渐克服。此外,设计了更为精巧实用的注子(图3),注子是宋代酒器,壶直口,筒形肩,有着弯曲的把及舒展修长的壶嘴,提拿省力,注水舒畅准确。碗内盛开水,需要时可将壶内的酒烫热.也可以将壶单独使用,壶盖不仅能保持壶内清洁,它的狮形盖纽还起到了很强的装饰作用。注子是实用功能与审美效果完善结合的典范。
创制于元代的僧帽壶在明清两代继续烧造,而元最具时代特征的是四系扁壶。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实用功能的追求始终是处于第一位的,而且人们也完成了实用及审美功能的结合。壶嘴的位置也从肩部移到腹部,这使倾倒的角度自然地减小,更加省力。僧帽壶的壶盖嵌入壶口很深,倾倒时不会出现滑落的现象。
明清时期的壶,更具科学性,除了弯曲的把手及细长的壶嘴之外,在壶体与壶嘴之间还加上了一个附件予以连接,这样不仅促进了壶体与壶嘴之间的空间形成,也降低了烧成缺陷的产生。说到明清时期的壶,宜兴的紫砂壶可渭是争奇斗艳。宜兴紫砂壶的风格和式样,自从北宋创始以来,大都崇尚古朴,它以当地特有的紫砂泥作原料,质地坚细,色泽沉静,制作精美。造型要求”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有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几大类。紫砂壶的嘴与把的配合被比喻成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丝毫不能苟且,造型处理与壶体气势协调,不仰不俯.浑然一体。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直嘴.流都能实现外形变化丰富,各种不同的形体都能给人以温和舒适的视觉感受。
明代的紫砂壶造型线条简练,壶体偏大,朴拙高雅,给人一种厚重纯朴的感觉。清代前期,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奇特,注重器物的装饰,加彩,堆雕等装饰手法异纷呈,美不胜收。清代后期,紫砂壶的造型趋向典雅古朴,壶体多为光滑的几何面,注重镌刻文人的诗词书画,”文人化”的味道很浓。此时与宜兴紫砂壶相媲美的还有景德镇窑出品的瓷质壶具。在造型上,以荔枝形,瓜果形,提桶形,字形,扇形,墩形,甚至人物塑形别具巧思。一些壶,参古今之式,采用几何图形,使方形,圆形.扁圆形,六方形或菱形各及其胜。而提梁壶,把壶,执壶等不同款式的日常生活用品已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
3.民国至今
民国时期,壶的造型更为丰富,品种也愈发多样,常见的有梨形壶等。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发达,带动着精神文明的发展.深深的影响着现代壶具的造型。在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互相接轨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意识主流都涌人了经济开放的中国,造型上,需要多元化成为时代的特征。
我国传统壶具的造型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由此产生了许多形式结构严谨,经得起推敲的优秀的中国传统壶具造型。但又不是一味地沿袭,而是在此基础上又有创新。宜兴紫砂壶从传统中创新,是造型艺术的一大改革。近年来,从事紫砂的艺人、业者、收藏者、嗜壶者,逐渐增多,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好的茶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收藏。另外,台湾香港商人的大力炒作,使得紫砂壶身价倍增,紫砂名家也随之增多.好的紫砂壶成为经典之作,代代相传。如现代紫砂壶名家顾景舟,在金陵94秋季书画陶艺拍卖会上以22万元人民币售出他的荷莲呈样壶,此乃壶具市场的一大奇迹。他造壶的样式一般为传统样式。如他设汁的牛盖洋筒壶。此壶壶嘴造型遒劲有力,提梁座棱角和宜,了无委曲,肩线饱满顺畅,层次分明匀称,牛盖的处理尤见功力,增一分则气虚,减一分则气则。综观其器,圆熟完满,气度大方。顾老此作,正是充分诠释了-看似乎凡却奇堀,成却容易却艰难-的真谛。使人能从中领悟到一种力量,一种震撼。虽是传统样式,却在今天赋予了它的新意.同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宜兴紫砂壶所反映的传统文化特征和创新意识,是现代科学和艺术的融汇,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是实用和功能的统一。紫砂壶的创作者崇尚传统文化,崇尚自然世界,也崇尚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从传统中吸取精华,通过静观默想,用心造物,长期积蓄,干锤百炼,规范操作,从而产生出优秀的紫砂壶艺作品。艺人,名人和文人的结合是现今宜兴紫砂的一大发明。名人,文人参与设计,装饰,将名人文人的美学理念和审美意识通过交流合作构成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这无疑是一种催化剂,促进了制作者不断提高,容纳艺术精神实质的含量,具备艺术修养,艺术素质和博大胸怀,创制出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品。
在当前壶具市场上,传统的设计形式还占相当大的比重,当出现了新的壶具造型时.很快就出现了更多急功近利的模仿者.结果造成市场上产品的品种单一,还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粉彩山水茶壶 汪桂英作
手指画茶壶 戚陪才作
三、走出传统看现代壶艺设计
观代壶艺设计中,继承传统,注重实用的设计必然使我们对壶形体的各个部分有着严格的功能性要求。传统设汁所坚持的”形式美服从于功能结构”要求我们在对壶的造型设计时不能随心所欲的追求外观美观而忽略其实用效果。现代美国的观念性陶艺壶,单纯追求审美功能,只释放了设计者本人的心灵感悟.而忽略了其实用的一面,必然不会在大众之间广泛流传。首先,实用性是通过壶体造型的大小,式样的各异,并运用造型的稳定、变化统一等法则来实现的,必然考虑到在何种场合使用的对象及要求。其次,追求实用效果还必须考虑使用对象的审美要求及经济条件,不同对象具有不同的审美习惯及心理需求,壶的容量也是壶实用性重要标准之一,在考虑造型稳定性的同时,要尽可能的从外部造型上求其灵巧之感。
传统设计中壶的功能实现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造型来完成的,因为它有盖、钮、口、身、足、嘴、把等几个功能性组成部分。在使各部分既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又要做到相互协调统一,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江苏宜兴的制壶艺人对壶的造型总结为”骨肉亭匀,敦庞周正,珠圆玉润,比例恰当,嘴把称势”。“骨肉”指有刚有柔,有直线有曲线;“亭匀”是指造型的身段与动态,刚柔适度,挺立而匀称,比例恰当;”敦庞周正”,-敦”指敦厚而朴实,”庞”指小中见大,富有气魄,”周正”指造型制作时规整、严谨,端正而挺拔;。珠圆玉润”指形象的美好:“比例恰当”指各部位大小,长短比例的协调合理;”嘴把称势-就是壶嘴.壶把要取得均衡的态势,对于壶的具体部分来说,要求也是以实
用为前提的。
现代壶艺设计提倡的风格设计就是要求设汁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这种意识是集丰富的想象力,对传统的充分认识,对材料的良好把握及熟练的创作技巧为一体表现出来的个人情感。另一方面,现代壶艺设计追求的不仅是壶的实用及经济价值,而且,日益注重审美价值的实现(图4)。历史发展中的壶,除了有一定实用功能外,还运用了彩绘、刻花.贴花等各种装饰手法。而今,社会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使人们除享用使用功能外,也注重使用过程中的生理及心理反映。规代生活中,一把实用功能完善,而外形却粗劣不堪的壶,是绝对不为人们所喜爱的。因此,现代壶艺设计讲究的是实用功能与审美效果并重,二者缺一不可。
四、结语
纵观古今几千年,民间壶具渊远流长,其式样之多,工艺之巧,艺术之高,早为世人所称誉,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品,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壶具和其它酒具茶具一起,借助典雅的茶文化,浪漫的酒文化,而凭添了民间艺术的无限生机和韵味。作为一种文化表征,现代陶瓷壶具造型设汁具有鲜明的特质,是设汁文化和陶瓷文化结合生成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不完全是理念的工业设计,又不同于雕塑,
绘画等纯精神性的艺术形式。它介于两者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形成独立的审美特征,一些设计新颖的陶瓷造型已成为人们居室环境艺术的一部分。历史上的壶.无论哪种造型.哪种功能,哪类装饰,都是从无到有的,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创造力,使壶在陶瓷史上才具有了不可争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