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综合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略述陶瓷绘画构图的藏与露         ★★★ 【字体:
略述陶瓷绘画构图的藏与露

作者:石峰   文章出处:景德镇陶瓷   更新时间:2009-6-21 18:08:00 
 

 

    工艺美术品的功能是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文化物质生活。它属工艺美术品范围内的陶瓷工艺美术晶,  也是供人们欣赏和生活实用的。陶瓷绘画和其它工艺美术一样,  是要为人们提供欣赏和实用的工艺美术品。要想创作好的作品,在构图时就应该把陶瓷的材质、器型、纹样、色彩与画面统一起来,才能产生好的艺术效果。
    构图是创作的基础,  凡创作必先构图。陶瓷绘画艺术也与其它文化艺术一样,最终都是反映人的思想感情,  反映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认识的。当我们设想以某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寄寓自己的感情,表现我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的时候,  就产生了构图。所以构图的过程,  总是以发掘自我感受,  归纳思想感情为前提,通过选择题材,  酝酿结构,  塑造形象,  设计格调意境,  以至具体表现手法等来完成的。也可以说,构图是作品的总体酝酿,设计过程。
    陶瓷绘画是以中国画技法为基础,  也象国画那样讲究构图,  色彩的浓淡,  内容的层次与结构,  山石的皴法,  花鸟松梅竹的勾勒,  人物衣褶与神态的表现。陶瓷绘画不象西洋画构图那样以焦点透视来左右整个画面,  它在画面上可以远者大近远小,扩大与缩小全凭作者主观安排,在山上面重叠着画山,  后面的树根可以画在前面树的顶上,  这些错觉,都视为正常。  山水画如此,人物、花鸟画也是一样,  画面构图上,  景物只随着作者感情抒发需要而任意安排,  不受一个透视点制约,  习称散点透视。这是一种自由,  画家只须注意构图的匀称和装饰效果就可以了,  陶瓷人物绘画的画面上,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里出现的人物,  比例大小是以其社会地位的卑贱分大小,  主人与佣人站在同——空间成了“大人”与“小人”,  这不仅是不讲究透视的缘故,  更是由于封建社会尊卑思想的反映,  使反映真实生活的民俗画,  变成了庙里壁画那样,  画面上出现的这些物像,其组合聚散,  是由作者主观经营,  物像间的相互距离和遮掩,  没有什么透视法则来左右整个画面,  容易发生互相孤立,  少遮掩呼应,  缺少景深感,这些是它的弊端。
    然而事物总是有其利弊的,  以中国画为基础的陶瓷绘画,  不讲究透视规律,但可以上下左右,  不受时空制约,任意挥洒,  使创作有了更大的自由。一幅瓷板中堂可以画出山外有山的境界,  一件瓷瓶可以画成长江万里的景色,但画一张桌子常常使人感到近小而远大,而显得不太顺眼。画者习惯从自己的视界出发,把视野理解为越远越大,  一览无遗,就造成近小远大的错觉了,  因此,  国画的散点透视,是一种以作者为中心,  不固定在某一个点上出发,  任何角度都可以反映山川的面貌,这与西洋画发展到抽象派后所说的三度、四度空间有异曲同工之致。所不同的是国画还是以具体的形象让大家看懂和理解,抽象画则不然,它不考虑这一点,作者只管抒发自己的感慨,  不考虑任何具体形象的刻画,  仅是表现而已。  由于中国画夸张乃至变形总不离其根本,  所以有些喜欢写实的画家便可以汲取西洋画透视法的原理,在前后遮掩的关系上更符合生活常理。我觉得陶瓷画面中没必要有一个透视散点,  这会失去我们原有的传统和风格,但在部分明显不合理的近小远大的所在,  作合理的调整也是可取的。因为陶瓷绘画不讲究焦点透视,表现聚散藏露较之西洋画就相形逊色。  “藏”与“露”往往牵涉到物体间相互遮掩关系,产生透视景深感觉,尤其“藏”能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和魅力。所以,  画家的才华不仅表现为会“露”,更主要的是表现能“藏”。这“藏”是更好地显示“露”。只“露”不“藏’’,  显不出丰满,  只是一览无余。有的画面,  画得很多,  只有繁复而无丰满之感,  相反有些画面并没画太多的东西,  反而感到是无限的丰富,  这就是因为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藏”的效果。齐白石画虾,  从不画水,而虾在水中活动的情景婉然如实,  不仅水的透明度,  而且水的阻力,压力都能感觉出来,  也就是凭借虾体墨色的浓淡变化和须、足等在水中行进,跳跃时所特有的情状来体现的,似这样的“藏”,  当然就是作品的重要内容;  又如空气,本是无形五色,  可以说是大自然的“藏”,但它却又充塞于整个苍穹。当它运动起来,  展现力量的时候,  则摧屋拔树,  山崩海啸,  其力度何止千钧。如果表现在画面上,通过枝干、花叶的倾斜,摇曳等形态,  同样可以领会它的存在,  甚至还似乎听到呜呜的风声。所以“藏”的作用不可小觑,  “藏”的处理不可轻率。  “藏”是一种艺术的减法,  是减去一切多余的形象,  而又要产生更丰富、更突出、更无垠的感觉,这就要靠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擅于取舍的魅力。一般画家都是在画面的主要部位画上主要物象,  主体突出,  使欣赏者一目了然。而任伯年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最生动的物象掩藏在花叶、树石的背后,  也就是不起眼和不惹人注意的部位。这种欲擒故纵的“藏”达到酣畅的“露”,  实在比将主体直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高明得多,  巧妙得多。一幅画“藏”得巧妙否与画家的人品有着密切联系。  “藏”是一含蓄,  是深沉的气质在画面上的反映,  是画家外功夫及自身修养的流露。所“藏”之处绝不是与画面无关的白纸,而是作者诱导观者神游遐想的重要基因,  是作品容量最富蕴涵的部分,  因而也是最能体现画家才识情性的部分。凡此种种,  一句话,  一切布置都要见其天然本性,不可因奇求奇,强扭硬掐,繁雕缛琢。通过以上论述,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看到构图的“藏”与“露”在陶瓷绘画中的重要性。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浅论瓷画中的构图章法·涂序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