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表现文学题材具有历史渊源。中国依诗作画、诗画结合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成为优秀民族艺术传统。受此影响,明代已有陶瓷书诗画,即用陶瓷装饰表现诗歌与书法,在陶瓷作品上诗、书、画合璧。明代以降,此类陶瓷艺术作品大为发展,二十世纪景德镇“珠山八友”等陶瓷艺术家,进一步促进了在陶瓷装饰中依诗作画的艺术创作。今日,陶瓷艺术作品中表现文学题材者已是百花争艳。蔚为太观。此为陶瓷艺术中以文学为题材的历史与概况。 既然陶瓷艺术表现文学题材历史久远,作品众多,文学是陶瓷艺术中的重要题材与常见内容;那么,要发展陶瓷艺术创作,就必须研究与探索陶瓷艺术表现文学题材的途径与规律。这样,就能总结艺术经验,站在理性的高度,去科学地把握与推动此类陶瓷艺术创作。下面,本文就.“忠实反映原作”、 “选取典型内容”、 “突出原作个性”等方面,讨论陶瓷艺术应如何表现文学题材,以向读者求教。 忠实反映原则 忠实反映原作的重要性: 陶瓷艺术反映文学题材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陶瓷艺术所反映的文学作品多为名作,这样的文学名作均有较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有丰富的内容与生动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是,陶瓷艺术通过审美作用表现出其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张彦远说: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与六籍同功。” (《历史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南齐谢赫说: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廖,披图可鉴。” (《古画品录序》)这是讲绘画的教育作用。而“使民知神奸” 《左 传》)、 “令人识万世礼乐” (《林泉高致》)、 “穷神变、测幽微” (《历代名画记》) “一画有千秋之遐想” (郑板桥题画)等,即指绘画的认识作用。陶瓷艺术同样具有此等功能。陶瓷艺术反映文学题材,通过陶美作品的审美作用,即可表现出陶美作品自身的与文学作品的认识及教育作用。如果以文学为题材的陶瓷艺术作品不忠实于文学作品,就不能表现出文学作品与陶美作品的认识与教育作用。那么,在思想内容上,这件陶美作品即是荒谬之作。并且,观赏人也认为此陶美作品内容上有失真之弊。 以文学为题材的陶瓷艺术作品忠实地反映文学作品,不但能表现其认识与教育作用,还能使陶瓷艺术与文学作品在作品主题、思想感情、环境场景、情节细节、艺术形象等方面相互沟通,甚至相互结合,从而有力地促进陶瓷艺术创作。此外,,由于忠实于文学作品,陶瓷艺术还可以深层次地吸收文学作品中的创作方法、表现手法、意境神韵、风格特征等方面的艺术营养。这都有利于陶瓷艺术创作,并使陶美作品在成功的基础上,还能在思想与艺术上进一步得到提高。 “忠实反映原作”的规则: 以文学为题材的陶美作品,忠实反映文学作品原作的原则是“读懂原作,不超出其范围”。这里, “读懂原作”是前提,是基础,是必备条件。而“不超出其范围”是忠实反映原作的标准。超出文学作品原作的错误产生,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读懂原作,因对原作产生误解而导致陶美作品的内容超出原作范围。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时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心在玉壶。”诗人当时正处于众口交毁的恶劣环境中,当他送别回洛阳的好友时,叮咛好友代向亲友表明心迹,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比喻自身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说明自己不负洛阳亲友的期望与亲情。如果在瓷画中描写告别场景时,表现以玉壶相赠的细节,则此画成为谬误之作,超出了原作范围。产生超出原作错误的第二个原因是不遵循“忠实原作”的原则。如果瓷瓶上部画雪景,下部题写唐诗《春江花月夜》,错误地将雪景与《春江花月夜》诗相配,则雪景超出了此诗范围。 陶美创作忠实于文学作品应有以下几层规则: 第一层,陶美作品要表现文学作品中已知的内容。文学作品中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场景、服饰器具等内容,陶美创作时可择而用之。此层规则易掌握。 第二层,可以表现文学作品中可能有的内容,但不能违背文学作品精神,不能超出其内容范围。如《唐传奇·柳毅传》中叙述了柳毅与龙女为避皇帝求仙之干扰,双双归居洞庭龙宫。虽然故事中没有描写其夫妇归居龙宫的具体生活情景;但是,陶美创作中可以表现其具体生活情景。然而陶美创作不能超出故事范围,陶美作品内容应合情理。如果陶美作品上描绘二人归居龙宫后,其花园天空上有鸟飞翔,就不合情景。陶美作品描画二人上天庭见玉帝,就超出了故事范围。 第三层,反映文学作品的陶美作品内容,应符合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与社会生活真实情况。如果违背这一规则,则观赏人因其失真而顿生不悦之感。其实,这类错误往往发生在一些细节方面,容易被忽视。以秦始皇观书这一动作为例,如果秦始皇手握简策,则符合历史真实情况,是正确的。如果画秦始皇手握线装纸书,则是犯了违背历史情况的错误。因为,秦始皇生活于公元前259年至公元前210年,而汉朝蔡伦发明与制造纸张是公元105年。事实证明,细节的失真也会对陶美作品带来不应有的损害。 忠实反映文学作品,即是陶美创作艺术效果的需要,也是艺术再创造在这方面的一项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就在走向艺术的成功之路。陶美创作的正反经验,反映了这一艺术真谛。 选取典型的内容 典型内容及其特征: 本文所指的典型内容,是指在一篇文学作品中,那种有代表性的、概括性的,可以表现作品主题与宗旨的中心内容。如《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戏曲《梁祝姻缘》中的“十八相送”;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的“忧端 齐终南”等。文学作品中典型内容的思想特征是,它在内容上的典型性与它在含义上的深刻性。 选取典型内容的意义: 首先,典型内容是文学作品的中心内容或重要内容,它具有生动形象、精彩感人的艺术特征。文学作品的典型内容往往是陶美创作中的好题材,它能促使陶美创作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其次,由于陶瓷艺术表现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名著名篇,而典型内容又是文学名著名篇中的精华所在,陶美创作以此典型内容为题材,则人们对此内容因熟悉而喜爱,且津津乐道。于是,此类陶美作品能有雅俗共赏的效果,并由此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三,文学作品典型内容也是陶瓷艺术家们熟悉的内容。因而在创作中艺术家能驾轻就熟,便于创作。其四,由于文学作品典型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以它为陶美创作题材,则对于陶美作品的作者及作品观赏人都具有教育和启迪作用。所有这些,都显示了陶美创作中选取文学作品典型内容为题材的意义与作用。 选取典型内容的途径: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选取文学作品的典型内容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其内容结构、艺术形式、语言表达等各不相同;因此,选取不同文体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内容,则其途径不同。即使是同一文体,也因具体作品的主题、内容结构、艺术手法、创作方法等的不同,所以选取其典型内容的途径也不同。 虽然,选取文学作品典型内容的途径千差万别:但是,只要熟悉文体知识与文学作品,选取典型内容也还是有大致的规律可循。如律诗是以联为单位作“起承转合”常式;绝句多半是前半写景或叙事,后半抒情或议论;小说与故事也是“缘起、发展、高潮、结局”模式;其它文体也大致各有结构规律。虽非篇篇如此,但大致表现出如此规律。因此,应选取的典型内容多半在作品的中间或后半部。在众多的文体中,神话、故事、小说、戏曲、传记等艺术规律相近,可作为一个文体大类。在这个文体大类中,典型内容往往处于作品后半部分的高潮内容之中。如神话《女娲补天》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这是故事的缘起,先民们遇到巨大自然灾害。“火槛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这是故事的发,描述灾害严重情况。以上为故事前半中。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这是故事高潮,描写女娲以智勇战胜灾害。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这是故事结尾,写灾害被灭,百姓得救。这两段为故事后半部分。而陶美创作选取的题材往往是这故事的高潮部分,表现女娲灭灾的智勇及伟大形象。在众多的文体中,诗、词、曲、歌等韵文艺术特征相近,也可以作为一个大类。在这个文体大类中,典型内容往往处于作品后半部分的抒情与议论之中。但它的表现形式是一句或几句诗句。如刘禹锡《竹枝词》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水流。花红易哀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诗前二句写景,为后二名铺垫。诗后二句即景比喻,为热恋中的少女抒发爱恋情郎又怕他变心的愁绪。后二句是诗的中心与高潮,这样的典型内容正好可以作为陶美创作中的题材。一篇(部)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内容并非均只一处,无论创作单个画面或组画,均可择而用之。 突出原作个性 文学作品个性及特征: 文学作品个性是指某一文学作品在本质性内容上与其它文学作品相比有差异之处,这差异之处表现的内容即为某文学作品的个性。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说: “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在分别例举三人事迹后,即称诸葛孔明“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云长“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并说, “有此三奇,乃前后史之所绝无者。故读遍诸史而愈不得不喜读《三国志》也。” (通行本《第一才子书》卷首)对于《三国演义》而言,诸葛孔明、关羽、曹操是其中的人物形象;对于别的历史小说而言,这三个人物形象则是《三国演义》的个性内容。因为这三个人物形象“乃前后史之所绝无者”,为《三国演义》与其它历史小说在本质内容上的差异之处。而这差异之处,这“所绝所者”,即是文学作品的个性特征,也是判别文学作品个性的唯一标志。 突出文学作品个性的意义: 在陶美创作选择文学题材时,突出文学作品个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其一,个性内容已成为某一文学作品的身份标志,这鲜明的标志可使某一文学作品避免与其它文学作品相混淆,也可以避免读书人或陶瓷艺术作品观赏人对作品身分的误解。其二,个性内容往往是文学作品的典型内容,是其精华所在,内容精湛、优美动人是个性内容的艺术特色。陶瓷艺术表现文学作品个性内容往往可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其三,文学名著个性内容不但内容精美、形象感人,而且为人们所熟悉,为陶瓷艺术家所熟悉。因此,陶瓷艺术家因熟悉其内容而便于创作,观赏人因熟悉其内容而喜闻乐见。而非个性内容、非典型内容是达不到如此艺术效果的。 《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 《红楼梦》中的“宝黛读西厢”,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个性内容作为绘画与陶美作品的文学题材均已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可见以文学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中,突出文学作品个性的重要意义及重要作用。 如何表现文学作品的个性内容: 在多个陶瓷画合为一组或多个陶瓷雕塑合为一组的陶美创作中,陶美创作可选择包括个性内容在内的文学作品典型内容。个性内容也是典型内容,是更重要的典型内容。此处是讲在创作单个陶瓷画面与单件陶瓷雕塑中,选择文学题材时,应突出表现文学作品个性内容。 陶瓷艺术表现文学作品的个性内容,应大致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选准文学作品的个性内容,不能把别的典型内容或作者个人欣赏喜爱的非个性内容当作个性内容。女口《唐传奇·柳毅传》,其个性内容是泾阳道旁,牧羊的龙女以家书相托,请求柳毅去洞庭湖龙宫为她传递家书。在一篇文学作品中,多般只有一处个性内容。只有在长篇文学作品中,才可能有一处以上的个性内容。 其次,陶美创作中,要对文学作品中的个性内容进行精心提炼,突出主题。 《三国演义》中“定三分隆中决策”是个性内容。为了突出主题,一要减少人物,二要净化环境。画面只可表现刘备、孔明与悬图的书童。环境方面,只须画出坐具、茶具及帷帐足矣。 其三,增强环境的映衬与烘托。 《鹊桥相会》画面上,为了表现主题,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将鹊桥设置在高高的天空之中,彩云缭绕。众多鹊乌云集,组成拱形高桥。桥下银河波涛翻滚,颇为惊险。设置这样的环境,是为了以环境映衬和烘托在鹊桥上相会的牛郎织女相亲相爱、坚贞不变的思想感情与高尚品德。 其四,根据个性内容选择陶瓷载体。个性内容简单者,人物较少,景物不多;则可选择较小的陶瓷载体。如果个性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景物丰富;则可选择较大的陶瓷载体。 其五,选择合适的装饰工艺。不同的装饰工艺效果不同;因此,表现不同的个性内容应选择合适的陶瓷装饰工艺。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写刘备与孙夫人成亲,洞房内红烛高烧,设置华美,环境中富丽堂皇,则应采用粉彩等釉上装饰。《维摩演教图》是宋代李公根据《维摩诘经》中的佛教故事绘制而成的绘画名作。画中情节也是个性内容。陶瓷画面表现此图,应该用素净高的青花装饰工艺,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至此,本文已就“陶瓷艺术表现文学题材途径”一题作了数方面的浅论,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此类众多的艺术现象表明,研究这一课题,不仅能丰富艺术理论,也能促进艺术创作,还能提高作者艺术修养,可谓益处颇多。仅就艺术创作一项而论,作画人“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而赏画人“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即可赏画,又可品味相关的文学作品,还可获得其它启迪,一举数得,不亦乐乎。更何况还能促进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此课题应是相关陶瓷美术家的重要任务。虽然,此文以陶瓷艺术创作为例,实际上,此文的观点与理论,也适用于其它艺术,甚至民间工艺也可参考。文学是多样艺术的基础,探索以文学为题材的艺术创作途径是项有意义的工作。这既是笔者撰写拙文的原因,也是笔者期望开展此类讨论的动机所在。 (本文编辑:余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