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乾隆景德镇瓷塔艺术水平达到了中国古代瓷塔艺术的最高水平。本文试对清乾隆以前的瓷塔艺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并对清乾隆瓷塔艺术缘何能够达到空前水平, 及其清乾隆瓷塔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征作了简要归纳。 关键词:清乾隆 景德镇 瓷塔 中国佛塔艺术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开始出现的, 并与国本土文化紧密结合。瓷质佛塔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瑰宝,长期以来, 由于烧造难度大,数量稀少,而清乾隆时期瓷塔艺术却发展到了空前绝后的水平,确实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清乾隆以前中国瓷塔艺术概述 瓷制佛塔是受汉魏六朝时期制作的青瓷魂瓶(也称谷仓)的启发逐渐演进而来的,魂瓶造型复杂,结构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形罐体,上部则常常堆塑着丰富人物、动物等造型的楼阁,这种器物直接催生了塔式盖罐的出现。塔式盖罐是在佛教流行和六朝魂瓶的共同影响下出现的,早在唐代,陕西的耀州窑和河北的定窑就已经分别烧造出黑瓷和白瓷塔式盖罐,罐盖同样堆塑着物体·,与谷仓不同的是,楼阁换成了佛教宝塔,一般为七级宝塔。另外,塔式盖罐也流行于唐三彩制品中。 至宋金代时,塔式盖罐更为流行,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塔式盖罐或盖瓶、浙江龙泉窑青瓷塔式盖罐和耀州窑都有大量生产,其用途仍为魂瓶。南方宋代吉州窑也生产瓷塔,存世有绿黄釉四门方塔、素胎六方塔、褐彩六方塔等产品,并且开始采用分段成型的复杂工艺。辽代定窑开始生产塔形罐。如河北廊坊香河县栖隐寺塔出土的辽白瓷塔形罐,多达十几层,釉色莹润、造型优美。 元代时期,塔式盖罐仍有烧造,其用途依然是魂瓶,如九江博物馆所藏著名的延佑年元青花塔式盖罐或称盖瓶,其应为景德镇生产,造型是由青白瓷塔式盖瓶演变而来,瓶为直口、削肩、斜腹、收胫、圈足外撇,施青白釉,釉下绘有青花缠枝牡丹。肩部还贴塑对称的狮首和象耳。器盖为穹窿形,盖纽塑一座七级重檐宝塔,釉下绘青花纹饰;还有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釉里红至正年四灵塔式盖罐,腹部贴塑青龙、 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帽形盖覆于罐口,盖顶作喇嘛塔形,塔基为六棱形须弥座,塔龛内有一尊佛像,塔刹的根部有仰莲办纹。塔内有坐佛一尊。 明代以后,各地亦均无瓷塔生产,不过,最近见北京藏友有一件瓷塔,高约142厘米,为七级八角重檐式塔,据部分专家从图案、雕工、色彩等方面断定其为明代景德镇所制瓷塔,实属罕见之孤品。另外, 明永乐年间南京大报恩寺曾经建造一座举世闻名的“瓷塔”, 西方人称为“南京瓷塔”, 是一座极其宏伟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大报恩寺琉璃塔由朱棣为纪念其生母于1412年命令修建,共支用十万工匠,历时十九年修成。塔身呈八角形,上下共达九层,外壁全以白色瓷砖拼结而成,这些白色瓷砖为景德镇所制,每层再覆以五色琉璃瓦,上下金身佛像无数,塔高32丈余,巍峨壮观、异常精美。但可惜的是, 这座宏伟的宝塔毁于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的严重内乱,韦昌辉由于担心石达开利用瓷塔作为攻城之炮垒,遂下令毁之,令人痛心。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