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画与青花装饰 鄢跃年 喻惠庭 (景德镇东风瓷厂 333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青花装饰的发展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以及国画在青花装饰中的地位,探讨了在当今的社会前提条件下,我们新一代的陶瓷艺人如何更好的继承传统的艺术成就,如何更好的将国画艺术融入到青花装饰中,如何让当代的青花再度“辉煌”。 关键词:装饰 审美 继承 吸收 融合 什么是青花瓷?青花瓷就是一种以钴的氧化物为着色剂,经过高温还原焰烧成的瓷器。其流传之广,评价之高,影响之大是任何一类名瓷难以相比的。它是经1300℃左右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绘装饰瓷,青花料溶合于釉质中,在洁白光润的瓷面, 透出鲜丽的青色花绘, 青白相映, 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晶莹明静,色泽雅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且有广泛的审美适应性。这使得它成为我国陶瓷史上最为优秀的产品之一。青花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瓷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 的历史阶段。 早在元代,就已有大量青花瓷产品远销海外, 到了明代,青花瓷的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峰。明代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官窑生产几乎停顿,重工精致的瓷器很少出现, 而民窑青花以其旺盛的生命力, 得以发展。最能代表民间青花瓷器的特点和成就的自然就是它的装饰艺术, 它以率真、淳朴、凝练、洒脱的美学内涵为人们所称道。它以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 不重细节,取其大势; 不重形似,只重神似的艺术风格,成为长盛不衰的陶瓷艺术奇葩。 以前的艺人大多都是平民百姓, 他们出身低下, 没受过高深的文化教育,但是他们生活于社会民众中的方方面面,植根于民间, 朴实无华, 他们有的是丰富的创作源泉,作品中往往寄托着自己和人民大众的情思。 当今的陶瓷艺术家与过去的民间陶瓷艺人虽然在文化、素养等诸多方面要高得多,但也有其局限的一面, 那就是缺少深入生活的时间,不可能象民间艺人那样长期地根植于人民大众之间。我们要做的是把民间青花那种独有的,也是它能够被人民普遍认可和欣赏的那种生活气息表现出来。否则的话,恐怕当今景德镇的写意青花就不可能超越过去的民间青花,甚至会失去它的生命力。 过去的民间艺人从自己真淳、质朴的内心出发, 用饱蘸料水的笔随意洒脱的运用于陶瓷坯体上。有如国画的纸墨相发,产生特有的肌理韵味,潇洒放逸,超然远致。其轻重虚实, 曲直刚柔均根据画意大胆用笔,在快速随意的用笔中自然展现,线条活泼流畅, 出神入化,亳无矫揉造作。在用笔方面, 以少胜多, 以简胜繁是高度提炼的结果。比如有的画面只是寥寥几笔,有大有少,有粗有细,有放有紧,所表现的内容便跃然于坯体之上。这种艺术风格呈现给人们的是简炼中见丰富,奔放中有精微,通俗中蕴高雅,朴拙中显灵巧, 天真中含哲理,真可谓是合情合理耐人寻味,有较高的艺术品 在笔韵、 墨韵及青花的料韵方面, 青花与图画有许多共通之处。从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上看我们不难领悟到国画与青花是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共同提高的。青花使用毛笔,坯体与国画使用的毛笔、生宣纸性能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可以象国画一样一笔下去有浓有淡,也能够表现出浓淡散晕的自然变化的色调。青花瓷的蓝,是一种纯度较高,给人以鲜明、莹澈之感的蓝色,所以对其呈色有“幽靓”、 “苍翠”、 “浓艳”、 “青翠”、 “幽菁可爱”、 “娇艳欲滴”等等形容。但又不是一种纯粹单一的蓝色, 因为在作为着色剂的钴土矿中, 尚含有铁、锰等其他着色元素, 因而呈色是微带一点绿味的饱和蓝色, 也有的是微带一点紫味。这就形成了青花呈色所谓“典雅”、 “隽永”、 “柔和”、 “淡雅”的又一方面。。。......本文未完,请阅读pdf格式的全文,提示:本文为pdf电子书,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需要Adobe Reader(免费)软件支持。
在线阅读:论国画与青花装饰 鄢跃年 喻惠庭
下载:/Article/UploadFiles/200710/20071030225434180.pdf
Adobe Reader(免费)软件[本站下载7.0版29兆已获授权]8.10版48兆[Adobe官方下载][天空站下载][华军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