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青花的--朱建安 杨新华 我国民间青花装饰艺术是陶瓷艺术的优秀遗产.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多方面的因素而形成发展的,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适用和生产工艺等条件制约下进行的丰富的艺术创造,是劳动人民文化生活和审美精神相结合的艺术品,是紧紧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在装饰上以朴素、简练取胜、于制约中显自由、单纯中见丰富,善于从现实生活出发,创造优美生活装饰是自由、欢乐和真、善、美的集中体现。 民间青花瓷绘在意境表现上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在表现意境方面主要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以型布饰,以意布局生活装饰 民间青花装饰是在生产工艺、材质特点、适用要求和造型形体等制约下进行。生活装饰在主体的造型上达到视觉的美感,以型布饰,因此有它自身的装饰特点,民间青花在造型上的布局住住是按照意境尺寸的局限。大胆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正常的比例关系,这是因为中国传统诗画艺术对“意境”的追求也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民间青花瓷绘的画意表现。瓷艺工匠常常把绘画、书法以诗性的品格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出神入化的审美艺术形式,如民间大众所向往的“福”“禄”“寿”“喜”,原本并不是瓷绘题材,但经过创意加工,巧妙构图,成为具有装饰美韵味的形象,.如清代早期的“青花变形花纹‘寿’字罐、嘉靖万历时期常见的以松枝组成的“福”“寿”图形以及万历天启年间的灵芝托“寿”、灵芝托“喜”画面,寓意吉祥,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充分反映了平民百姓的审美情趣和美好理想,烘托出意境深邃的主题。再如明成化年间在直径不过十二公分的小碗上画‘春意图》。有小鹿、双燕、小树、浮云、野草等多种形象,在那样狭小的尺寸里表现大地的春意,处理成小鹿大于坡,飞燕高于云,浮云矮于树的章法,这些形象都自由摆列,以凝炼的笔法、新颖的意境、清新的格调,集中地表现了春天大地优美宜人的景色,尺寸虽小,在而境地宽阔,其意境之美。如无言之诗,如无声之乐,引人遐思。 二、装饰化的笔墨 青花是用毛笔在坯上画线、“分水”(分出浓淡)的釉下彩,由于工艺材料接近绘画的笔墨,所以它吸收了绘画的笔墨、章法、画意和气韵。另一方面,由于适用性和生产性的限制,不能照搬绘画,它要把接近绘画的纹样加审美生活装饰以装饰化,再加上很多图案、纹样,这样就形成了绘画和图案相结合的一种特殊装饰风格。比如常见的穿枝番莲、牡丹、花瓣画的那么整齐、对称,有的花瓣的轮廓线也没连上,有的分水超出了线条或者不到轮廓线,但却以稳准泼辣的中锋笔法,活泼灵活的墨色去画图案,显得笔势飞扬、墨色淋漓、气韵生动。另外在接近国画的装饰上,在衣纹的线描上有明显的条理性,甚至是灵活的排线处理,其装饰风格很强。 一般地说,青花线描是以铁线描(用笔中锋圆劲,用力均匀,线形变化较小)为特征,这在大量的官窑青花中尤为明显,但是民间青花由于绘瓷的紧迫,除了保持以铁线描为基础的特征外,线的浓淡粗细的变化加强了,有的线描象行书和草书那样顿挫有致。没有笔墨,就没有民间青花的风采。 三、少而精 工艺及生产等条件的要求都促使民间青花的装饰必须以少胜多,民间青花以极少的笔墨表现事物的特征。简到不能再简的程度,但少而不空,简而不薄。可称作是绘瓷的“减笔画”。 在形象方面,把事物高度概括简化。如画菊花,只需洒脱地画几片花瓣就把菊花的形态表现出来了。《婴戏》中的孩子两横两点就画出了眉眼鼻嘴,两个圆点就是脚。民间青花在形象的塑造上有一种“连线”笔法(好象行草的笔法)。一块玲珑石仅用三笔就画成了。河北彭城陶研所一位青花艺人三笔画成一朵菊花,就是用“连线”笔法。 在形象的安排上尽量少占面积。多留白地,形象尽量少重叠,主要形象多大块大面,以疏见长,这样会使形象清爽醒目,更能突出青花那种“白多于青”、“形象清爽”的特征,于大疏之中有小密,大块之中见细微。如《婴戏》中的小孩常点衬小草小花。可见我国古代的先民。......本文未完,请阅读pdf格式的全文,提示:本文为pdf电子书,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需要Adobe Reader(免费)软件支持。
在线阅读:论民间青花的--朱建安 杨新华
下载:/Article/UploadFiles/200710/20071023134436821.pdf
Adobe Reader(免费)软件[本站下载7.0版29兆已获授权]8.10版48兆[Adobe官方下载][天空站下载][华军站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