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花瓷作品交相辉映的,是不同字体表现出来的不同脾性和风格,在留白处更添一分文化底蕴。正如阿拉伯书法也是永宣青花瓷上的装饰题材之一。12世纪阿拉伯文纷繁的各种书体已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通过点、线的搭配和变化无穷的组合,布局严谨规范,起伏跌宕,具有无比流畅的韵律美。青花卧足案、青花无档尊等器物上均以阿拉伯文作为装饰,成为了那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同时青花书法的笔墨连续分割青花陶瓷空白,产生了字内空间及字外空间,从字内空间上来说,每个汉字的内部,由线条分割的单个空间的形状不同所引起的张力失衡,自然会产生运动的趋势。例如小篆,总体上来说是“上密下疏”。这是从笔墨占据的空间来观照。如果从字内空白占据的空间来说,则正好相反,是“上疏下密”。根据两极力感的原理,下部空白必然对上部笔墨处形成“托力”,从而产生小篆“庄严典雅的风格。在草书中,动荡的笔势必然引起字结体的变化及笔画的夸张,笔墨在连续分割空白的同时,也会引起字内空间大小的强烈对比。
在青花陶瓷作品中,山水画的线条的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最基本的特性就是一个字:柔。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将青花与书法笔墨的完美融合后,青花陶瓷书法作品则更加的走笔清秀、雅致刚劲,给人以清新脱俗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