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是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美的感受创造出来的与自然美有距离的、人为的、理想的形式,形式美是装饰的语言。装饰艺术讲究规范、规律、格式、格律和限制性,这是装饰艺术的形式法则。我们可以通过三个必要环节一一观察、研究自然;抽象、概括自然; 引申、表现自然,用创新的思维逻辑方式,来完成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创作这个由具象到抽象的构图设计。过程中会运用到许多具体的造型手法: 如点、线、面的组合变化, 以对比和调和、对称、。均衡、节奏和比例、稳定和运动、’聚和散等造型手段的运用,创造装饰的绘画和陶艺。
中国的传统装饰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陶瓷艺术精神至今在东西方人的交流中影响巨大, 中国陶瓷的装饰的语言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国际化的形式语言。在人们审美多元化的今天,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门类,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现代陶瓷在传统陶瓷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带来了现代的创作方向和表现形式。在陶艺创作中,遵守装饰的形式语言法则,能够直接影响人的大脑对感官事物的反映,并由感觉所受的刺激引起视知觉的兴奋传导,引导人们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对象。装饰语言,即形式美的运用,在陶艺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众多陶艺作品以及陶艺家的分析总结,陶艺创作中装饰的形式语言归纳主要有:..
. 1、对比
在陶艺创作中,装饰的形式语言不只运用在造型装饰中,在色彩搭配上,也特别注重颜色的对比协调,注重色彩的自我表现.,用颜色对比使作品产生纵深感,鲜艳颜色突出视觉冲击感等。比如,我国元代贡献卓著的青花,其呈色性强,发色鲜明稳定,在元代以来制成的青白瓷上装饰青色花纹,效果极为和谐优美。青花虽采用一种色彩,但是可以根据调料的浓淡,着色的层次讲究, 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所谓“同一色也,见深见浅。一瓶一缸,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
2、比例
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瓷梅器型实物产于唐代,唐代梅器身有棱角分明的转折,而清代梅瓶肩部过于丰满, 比例失调,艺术性很差。明代的一件云龙纹梅瓶价过百万,在收藏界很被看好,价值很高:这件梅瓶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微向里收,在足部结束部分,稍向外撇。整体看来雄健、敦厚, 富于男性的特征。这种的比例关系,不仅仅代表了一个年代在视觉心里上的审美标准,其中蕴藏的视觉比例美感更是成为后代收藏的重要增值点。
3、对称
在装饰语言规范形式的运用中我们看到很多的视觉强化的例证。比如,人们喜欢用对称来强调匀称、均衡的美,如早年的景德镇乡镇住宅屋檐常置放圆润大肚的瓷瓶,其取义“宝瓶”,即保平安。 “圆”的形式永恒性的,犹如“形面上”世界的永恒性一样。同时,用这种简单对称的形态来表达稳定和庄重的形式美感, 常会比平面性的视觉形象起到更大的威慑力,加重稳定、威严感。
4、夸张
英国心里学家爱德华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是创造与欣赏的一个基本原则: 实际的、实用的东西不美,但一口抛开实际的、实用的意义,而是把对象放在一定的距离之外, 以超然的态度欣赏它的形象,这时就美”。心理上的距离感,赋予了夸张神奇的力量为审美提供了种种可能。当代著名陶艺家刘正,其作品以人物为主线,强调精神诉说,大胆采用夸张而怪异的形式语言,被认为是具有精神分析的艺术语言,观其作品深撼人心,韵味深长。
5、韵律
作为现代陶艺装饰风格的欧美代表人物皮特林,其作品往往给人以美的“过分”之感一一在黄、蓝、黑为主调的装饰性的色彩度极高的搭配下, 突出明度和纯度的变化效果,作品自身具有光感交替的独特效果,而随着光源的不同,如自然光、灯光、直射光与散射光的变化,更使作品显示出不同的韵昧的色彩感觉。不仅是通过色彩光影的效果来渲染整体的艺术韵律,陶艺创作中,我们也可以在造型装饰上采用整体到个别、由聚到散、 由少到多及正规到突破等不同的节奏来突出表现作品的韵律。
综上所述,装饰语言在陶艺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装饰”与“得体”为同源词,它意味着适宜、形式化。适宜的装饰语言,在陶艺创作中能够给陶艺家展示更丰富独特的艺术效果以及自我情感表达,从而在艺途中不断地突破、升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