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天陶社10月24日的讲座厅里,有一位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的印度籍陶艺家,她就是安吉妮卡那。安吉妮的讲座吸引了大量的听众,: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吸引众人目光的不仅仅是安吉妮的陶艺创作背景,更是她独具个人风格的陶艺创作。
《瓷器》特约撰稿 张婧婧
安吉妮出生并成长于孟买,印度西海岸的一个大城市。安吉妮曾经在印度孟买大学和英国剑桥学习生物学和环境科学,也曾经在德里市的《地球杂志》担任汜者,然而她还是最终选择了回到陶瓷领域。
她冒经在去英国学习之前接触过一段时间陶瓷,1995年,她义回到了邦迪特里币的金桥陶瓷厂,用了一年时间学习柴烧和实用陶瓷器皿的制作。金桥陶瓷厂是由一对来自美国的夫妇在1971年建立的,他们一直在教印度本地人制作实用的柴烧器皿。安吉妮最终在这里学到了制作实用器皿和柴烧的工艺技巧。当她决定了要以陶瓷为生时,地在孟买附近的一个小镇建立自己的居所和工作室。她先是建了一栋房子,房子周围的面积不大,但是足以让她在夏天种自己的稻谷,冬天种植蔬菜,她的小工作室和小气窑就建在这个房子的旁边。在房子建完以后,她就把工作室移到房子外的露台上,然后在栢隔几步之遥的空地上建立专门的陶艺工作室,
做了一段时间的实用器皿之后,她和她的朋友都开始不满足于制作实用器皿了,她们想做点别的作品,于是她和她的朋友向印度艺术基金申清,得到了一笔基金用于艺术作品的创作。对于这笔基金,大家经过商议确定了创作的方向:1、拓宽陶瓷在一般印度人眼中的内涵;2、挑战自我,制作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制作过的作品。3、团队合作的创作方式。作品的具体内容是:纪念城市拥挤,快速变化、多元文化、弹性的生存空间等特质;使他人对作品产生思考;使观众和作品产生互动,鼓励人们去接触艺术作品,和作品对话?参与的几个艺术家一起.在城市中漫步,捕捉灵感,拍摄照片,大家对有启发的图片进行讨仑并确定最终的制作方案:大家最终完成的作品被放置在孟买艺木博物涫前的人行道上进行了为其两个月的展示:
完成了这件作品以后,安吉妮的作品开始产生了变化,作品廾始朝着雕塑形态发展。安吉妮用于制作作品的泥土,是纸浆土.一种由废纸和泥浆混合的泥土。她曾用过这种上,但她在参加了匈牙利的一次研讨会后,对纸浆土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入和具体了。她用泥板成型和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雕塑,在柴窑里烧成。作品表面通常不拖釉,而只是用泥浆覆盖以及柴烧时的咽熏都成为作品表面自然的肌理。安吉妮的作品,灵感来自于她的所见所闻,来自于印度的传统,而父不同于传统,同时还受到了教她学习制陶的美国艺术家RayMeeker的影响:安吉妮的主要作品形态.是一个混合体,像中国的龙一样,不是具体的某一种动物,而是多种生物的混合体-它们是作者对于现实的隐喻.对于记忆相传说以及矛盾的演绎;是对于古代与现代,个体和宇宙、动物和人类、男和女、城市和乡村、东和西、迷信与非迷信等对立面的矛盾与统一。
她的陶艺雕塑,有着显著的人体特征和动物的头部特点,有时在坯体表面饰以深色或者白色的泥浆,覆盖在字体状的表面遮盖彻上,有时用海绵在在坯体表面制作图案,就像传统的布料印染一样。作品的表面更像是一个整体:作品烧成后,安吉妮会借用布料、丝带、贝壳或首饰进行作品的最终装饰:
来到景德镇,如何很好地学习并应用中国的传统技术与景德镇的材质成为了安吉妮最近的工作,安吉妮说:“我将会继续我的雕塑陶艺的创作,但会有很重的中国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