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块泥土是没有生命的,但是,通过陶艺家的设计制造,就会使冰凉的泥土产生出生命热情。陶瓷泥土的可塑特征,使陶艺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造型。
关键词:现代陶艺 艺术特征 陶瓷原料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与金、木、水、土有着重要的联系,泥土始终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原始社会的人,住在山洞里,以避免野兽的侵袭和风雨烈日。在大自然的生存里,人们又发现了野火,发明了生火的技术。从山洞里走出来的人类祖先,对泥土有着天然的情感。他们发现,泥土经过用水搅拌以后,用火可以烘制成砖瓦和陶瓷器皿。即使不用火烧,把潮湿的泥土经过夯实,也可做成干打垒土墙。在土墙上,用茅草遮盖做成屋顶,可以遮风挡雨,这就是人类建筑的起源。在新石器时期还没有出现农耕文化的时候,人们就用泥土制造成盛装水和食物的容器,古朴浑厚的彩陶,是先民们经过主观想象创作出来的,经过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动、植物形象,经过变形夸张,成为彩陶纹饰。古老的彩陶文化,不仅解决了远古的陶艺造型、装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块泥土是没有生命的,但是,经过艺术家的创造,就能使冰凉的泥土变成蕴含生命热情的艺术品,质朴的泥土,能产生出奇特的质感。利用泥土的可塑性,经过高温的烧结、变形,陶艺作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凝集了陶艺家的情感和智慧。陶艺是土与火的相熔炼的艺术,土与火的痕迹纹路,通过泥坯的材质,釉色充分展示出来,是生命热情注入土坯中的结晶。陶泥、瓷土在陶艺家的的手里,经过揉搓、旋转、挤压、捏拍,制作出来丰富的造型。从古到今,东方和西方的人们虽然历史文化不同,生活习惯各异,语言文字难通。但是,对陶艺的欣赏,是不需要翻译就能心领神会的,艺术没有国界,通过品味,感悟陶艺作品,就能使陶艺家与观赏者之间心心相印,仿佛有一条纽带把作者与观众紧密相连。
景德镇的现代陶艺作品,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经过中外陶艺家的交流、西方陶艺的制作形式与表现手法,逐步为中国陶艺工作者所接受。景德镇的陶艺作品虽然受到了外国艺术的影响,但是,却以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而受到世界艺术家的关注。
现代陶艺有四个基本特征:一、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二、深刻的文化内涵;三、丰富的表现手法;四、创造性地运用材质。
艺术个性现代陶艺作品与传统陶艺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以鲜明的艺术个性为特色。传统陶艺是以师传徒受,世代相传的程式化为特征。虽然传统陶艺作品绘画精美,材质精细,但是,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共性为主,很少出现有个性的作品。而现代陶艺则以学院派的个性作品为主,以抒发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为主,反对“似曾相识”抄袭模仿。
在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中,周国桢教授是一位先行者。他的“动物世界”系列作品,以社会现实生活为主题,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动物的感情世界。他的作品风格,经历了四个时期,朦胧时期、唯美时期、古风时期和新表现时期。他的早期作品,以写实的手法,表现纯朴的民间生活情趣。这个时期的作品,以具象人物瓷雕为主。文革以后,他以诙谐的形态、神情,塑造出系列动物陶艺。周国桢教授指出:“造型艺术是依靠形体动作来表现其性格和感情,没有性格和感情的动物雕塑,只能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动物有美丑之分,周教授能用不同的材质把动物的美与丑,都表现得很别致。他善于抓住动物的瞬间表情,用缩釉、开裂和夸张、变形的手法,产生出独特的审美效果。把民间艺术特色与现代人生相揉合,来塑造动物的形象。既有以精美的材质,釉色的“唯美”作品,也有以粗糙原料、粗犷风格的“古风作品”,原始艺术的“稚拙”、汉代艺术的“雄浑”、唐代艺术的“广博”、明清艺术的“精致”相融汇,使“动物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他的近期作品,抛弃了精细材质,改用三合土、大缸泥、匣钵土等粗质材料创作,采用古老的泥条盘筑,手工捏塑等技法,把意象造型和抽象造型相结合。“新表现时期”的作品中,创作原料和造型手法都有了重大突破,返朴归真的动物形象,有深刻的意境,是自然生灵的显现,是他对人生的反思,是人类社会的折射反映。
文化内涵以深刻的文化内涵,来表现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的感受,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的作品特征。他的“十二生肖”动物系列,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人物的系列塑像,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动物的图腾崇拜,与民间艺术、风俗、文化、生活都有很大关系。刘大师创作的十二生肖系列,以具象、意象、抽象的多种艺术风格塑造。他创作的系列“牛”陶艺作品,有气势磅礴的红牛、雄浑生动的金牛、仿岩石质感的“枯牛”、老实诚恳的水牛、还有受惊跃起的野牛。他塑造的奔牛、骏马等动物,已经不再是生活中的动物原型,而是经过精心构思制作出的艺术形象,赋予了它们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奔放的生命激情,展现出雄健的阳刚之气,小兔、小猴有儿童的活泼可爱。
在刘远长大师创作的古代文豪形象中,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莫过于“楚魂”。这件作品,以含蓄深沉的艺术语言,把山河气势赋予屈原一身,从头到肩,是高山般的身驱,气势雄壮。从腰到脚,却化成了江河的细流,似乎是哀悼屈原自沉于泪罗江的细雨水纹。屈原一生壮志未酬,却不屈不挠,是民族魂的体现,激励着后人前赴后继,勇住直前。刘大师的新作“福寿富贵”,用超写实的手法,逼真的塑出一只佛手,以“佛手”与福寿谐音,牡丹象征富贵的谐音象征手法创作。用高白泥,高白釉材质制作的佛手牡丹,象征大佛的一尘不染,他手持牡丹,是祝福人民幸福如意。“福寿富贵”,是佛教文化和吉祥意蕴融为一体。
表现手法作陶人,唯有全身心地生活在自然之中,才会体悟到人性、物性与生命的真谛,才会触摸到艺术的本质,才会创作出自然的陶艺。这是姚永康教授的制陶心语。他自署艺名为“土人”,意在立足东土顺应自然。创造陶艺返朴归真,是姚永康教授的艺术追求。他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以青铜、岩石、白水泥创作过环境艺术雕塑。现代陶艺“世纪娃”系列作品,采用泥片盘卷等技艺创作,以影青釉敷色。虽然影青瓷是宋代名瓷,泥片卷曲也是传统陶瓷工艺形式,但是,姚永康教授的作品,却以现代陶艺的奇特新颖,体现出“回归自然”的质朴,人物的形象在抽象与意象的“似与不似之间”。“连生贵子”是吉祥题材,姚教授却赋予儿童以纯真,淳朴的天趣,人物形象的稚拙中,有着他自己对艺术追求的童心,又是儿童天性的写照,从传统中出新意,并蕴含着深刻的情感。
材料变革
传统陶艺用陶土或瓷泥制作成型,现代陶艺却不限于传统陶瓷材料,大胆采用陶土与瓷泥结合创作,并且引进了金属、玻璃、木材、中国结、纺织品、丝带、树根、奇石、水泥、塑料等材料,与陶瓷原料相衬托,显示出浓厚的现代艺术特色。
美国陶艺家海格比的“海岸”系列作品,用意象造型手法,瓷板浮雕形式制作,陡峭的岩石,无垠的海洋,体现出天地广阔。“海的岩石”,镶嵌在木纹底座上,奇妙的肌理。与木纹底座融为和谐的整体。郭文连教授的现代陶艺“群英荟萃”,突破了传统陶瓷材料范围,以金属管材固定尖底瓶,用木板作底座,金属、木材、瓷土三合一,非常别致,台湾法兰瓷中,把琉璃与瓷雕相融汇,现代陶艺用金属丝、丝带连接于陶瓷首饰,精美璀灿,独具魅力。香港陶艺家郑玮沩设计的作品“福”,是在一件两米长的宽大丝袍上嵌进16000只捏雕瓷蝴蝶,以“蝴”、“服”的谐音命名为“福”。这种以装置陶艺形式创作的作品,令人惊叹。在景德镇陶艺家设计的生肖纪念瓷中,有不少作品采用了红色中国结,有的作品,还用镜框,木框镶嵌,使生肖纪念瓷具有浓郁的喜庆色彩和民族艺术特色。
现代陶艺在材料运用上,具有其独特的一面,善于发现和运用新材料,创造性地将金、木、土、石等材质组合衬托,表达创作意念与情感,丰富了陶艺创作的手段,扩展了现代陶艺的表现层次和领域。
在创作形式上,现代陶艺不局限于雕塑工艺,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生活陶艺、环境陶艺、装置陶艺都属于现代陶艺的范围。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区别,就在于突破了程式化的局限,在材质、原料、釉料、颜料的使用上,呈现出丰富的创作手法和艺术个性。
现代陶艺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的产物,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艺术。它的发展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陶艺家不断承先启后,文化内涵不断扩充。注重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自然的关注,寄托了艺术家的文化理念。陶艺家以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创造出来的陶艺作品,体现出旺盛的艺术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