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观陶艺介入到公共空间中,是现代艺术领域的新拓展。文章通过对景观陶艺与公共空间间关系的分析,阐述景观陶艺的内涵,介绍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存在形式,剖析景观陶艺优缺点,并对其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景观陶艺,公共空间,表现形态
作为陶瓷母邦、陶瓷之国,中国陶瓷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釆。在漫长的中国陶艺发展期,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到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陶瓷多在家居生活领域扮演着实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双重角色。如今随着人们的活动由室内延伸到公共空间,越来越多的材质被运用到公共空间中。作为景观的构成元素之一,景观陶艺因为其丰富多变的肌理与形态表现、多姿多彩的釉色与烧成魅力等优点,与山水、植物、建筑小品等共同构筑了变幻莫测的公共空间。
1 景观陶艺的内涵及发展
景观陶艺,作为从现代环境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既吸收了环境要融于人类生活的特点,又保留了现代陶艺区别于其它艺术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段。它运用陶瓷的艺术实践去美化公共环境,并表达出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理念r¨。景观陶艺是现代陶艺介入到公共建筑和公共环境艺术之后确立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它拓展了现代陶艺的表达范围,简言之,景观陶艺就是融人公共空间后现代陶艺,与其它景观元素一起,构筑了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也因为景观陶艺的融人而更具有文化性与艺术感。
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的胡安·米罗、日本的会田雄亮等陶艺家就在公共空间领域运用现代陶艺技法,进行了陶艺语言的表达,抒发了自己融于自然的情怀。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能力和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景观元素介入到环境中后,因其细腻的纹理、天然的亲和力、圆润流线的外形,备受公众的关注和青睐。
2 景观陶艺的表现形式
艺术形式的多元化,使景观陶艺作为一种景观艺术,延续了古老陶艺的一些制作方式和审美情趣,将制作的意识延伸到公共环境中,成为公共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别开生面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艺术潮流。早在,20世纪中叶后期此种潮流愈加明显,艺术大师们纷纷涉人陶艺领域,将陶瓷与其他材料一起运用于广阔的公共空间中,让陶艺产品被更多的人所注意。陶艺产品走下了神圣的博古架,走向室外更大的公共空间中,其不再是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而是融人到广阔的公共空间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因而,我们见到了体现在景观环境之中的陶艺作品。
目前景观陶瓷在公共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可分为陶艺壁画、陶瓷小品、陶瓷装饰等。
2.1陶艺壁画
在建筑装饰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清一色的玻璃幕墙或单色瓷砖的外墙装饰难免给人以面目冷漠,缺乏感情的感觉,这与人们向往的自然的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出入。而描绘自然和人文理想的壁画,无疑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其中陶艺壁画因为其耐久性、易清洗、色彩鲜艳和表现手法多样等特点在壁画创作中被采用。现在陶艺壁画广泛地应用在城市环境中,包括校园内、休闲广场、车站、娱乐场所等各种环境,具有较强的装饰和审美的作用。现代陶艺壁画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完美融合,不但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环境空间品位,而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在我国明清时期,陶艺壁画即已盛行;在日本公共空间中就有几万幅之多的陶艺壁画,而这其中以加藤唐九郎为代表,他将日本的传统陶艺(志野烧,织部烧,唐津烧等)移植到壁画中去,在现代建筑中别开生面;而在欧洲,罗马人民早在拜占庭时期,即开始用陶瓷马赛克来装饰壁画;而西班牙艺术大师米罗在1957—1959年创作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太阳和月亮之壁,作为独立的陶板壁画景观,直至今天也风釆依旧。
江西景德镇市昌南大道两侧7块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壁画(图1),依山而建,所用材质一律是经高温烧制而成的瓷片,青花、颜色釉、珍珠釉、无光釉等装饰手法与圆润的鹅卵石,翠绿的草坪相互衬托,将山体描绘得绚丽多姿,气势恢弘。道路北侧壁画主题为“水土宜陶”,南侧为“窑火千年”,概念设计均源自于景德镇当地古老的制瓷工艺,将景德镇宋、元、明、清及现代陶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于壁画上,形成巨大的平面浮雕图饰,在有限的空间内浓缩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陶瓷历史文化很自然的融于景观设计之中,既展现了千年瓷都的风釆,又将专业知识以大众通俗的形式展示给大众,同时作为一种新的表现元素运用到景观艺术领域,为其注入一丝鲜活的气息。此壁画在表现内容及表现形式上可以稍加改善,使其内容更为翔实,构图更为流畅在细部上亦可多加斟酌,壁画可与灯光相结合,采用光纤等手段打造都市美轮美奂的迷人夜景。令壁画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壁画就其材质及制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彩绘陶艺壁画、色釉陶艺壁画和浮雕式陶艺壁画等。
2.1.1彩绘陶艺壁画
彩绘壁画是以氧化金属色基为彩料进行人工绘制,在瓷砖上进行描稿、彩底、着色,通过烧制后,色泽玻化,质地透明。
2.1.2色釉陶艺壁画
色釉装饰是陶瓷传统的装饰方法之一,起源于汉代,当时今淄博、曲阜、济宁、新泰等地窑场已开始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色彩优美的颜色釉装饰陶艺壁画。多田美波的色釉陶艺壁画《彩虹》色阶有如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一道道“彩虹”颇有气势地划过墙壁,整个环境被烘托出热情向上气氛。
2.1.3浮雕式陶艺壁画
浮雕式陶艺壁画大多采用陶质烧制,可以表现出粗旷感,具有古朴、凝重的感觉。创作者多以现代陶艺的艺术语言和技法形式相结合,追求材质、肌理、造型与公共环境相对比协调的装饰手法,通过驾驭对制作工艺的熟练和对陶瓷材料多样变化性的掌握,来丰富作品的内涵,以求突现陶艺壁画的艺术特性、工艺特质,给观者无限暇想空间。著名的故宫九龙壁就是以低温三彩釉烧制的浮雕型壁画,历经数百年来,饱经风雨侵蚀仍然鲜艳如初。
2.2陶艺雕塑
泥性的温暖和天然流动的釉色,供人攀爬、供人依靠的景观雕塑,与传统的公共空间雕塑相比,给人更多的是交融的愉悦和满足之感。陶瓷材料以其古朴、自然、可塑性强、经过火锻烧产生的独特魅力,将极大的丰富公共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拓展更广阔的空间。荷兰的巴巴拉几件长约5米的陶艺作品竖立在闹市广场,鲜艳的红色,螺旋造型的动感。梅斯特的作品则更让人惊叹,他如建筑般的景观陶艺作品竟达几十米之巨,在西班牙瓦伦西亚的高速公路旁,一眼望去其宏伟气派可想而知。
2.3陶瓷小品
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小品起点缀与陪衬的作用,即所谓“从而不卑,小而不卑,顺其自然,插其空间,取其特色,求其借景”。力争人工中见自然,给人以美妙意境,情趣感染。而单一的陶瓷小品或许会给人以单薄、缺乏生机感,而陶瓷小品适当结合绿化、花坛、水景等,不仅增加了其多功能性,而且成为组景后,从体量到立面都丰满了许多。泥性自然的温暖。天然流动的釉彩,供人攀爬或让人倚靠,或可坐可骑的景观陶艺拉近了人们与现代环境艺术的距离,增添了一份参与景观陶艺建设并得以交融愉悦的满足。
2.3.1花钵
花钵的素材有多种,原木、仿木、塑料、玻璃钢等,其中由于陶艺天生具有的质朴、随和、自然亲切的美感,以泥土为本体的语言载体的回归,与花卉搭配起来,具有强烈的阪依自然的色彩。小巧雅致的组景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一种含蓄温和的姿态,让人们在静默中品味它的美感和意味[2L昆明世博会上的明珠苑展区,色彩炫目的花带从倾斜的花钵中流出,仿佛是那不经意于丁翻的水钵中流出的汩汩甘泉。又如图2所示,陶瓷花钵摆放于路缘,在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设计间显示那勃勃生机,令人充满生活的情趣。
2.3.2喷泉落水口
最早的陶器大多用于炊煮,用于储存和运输水,于是注定其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陶器产生之初就是因为水这一媒介而产生与人的天然亲切感,所以水有理由构成景观陶艺完美的组合元素。如图一3所示,虽然陶艺作为喷泉的落水口,留有浓浓的人工雕琢的痕迹,但却令人觉得是那么的自然、合理。
2.3.3灯柱
瓷都景德镇用近千根鲜亮的青花陶瓷柱做成路灯,在璀璨的灯光下,青花那清雅秀丽的脱俗韵味愈发彰显,它的美更加得到青睐和认可,这样的陶瓷路灯不再是普通的照明设施,它能让人们在它的照明之下浏览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它已经成为一副人们脑中挥之不去的景观图画。
2.4陶瓷景观装饰
景观陶瓷不仅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在公共空间中,也可以和其他材料如金属、石材等结合使用或依附于雕塑、小品、铺装等的外形上。在经历了水的洗礼、火的历练后,陶瓷拥有了鲜艳的色泽、不易褪色、经久耐用等优点,正是基于此,米罗把马赛克贴在水泥浇铸的雕塑形体上,通过色彩的肌理变化,从而强化雕塑造型,还将陶瓷用来装饰主体雕塑周围的地表;装饰地表喷泉的台座花坛等。由于其可以形成多变的线条图案、色彩更烘托了雕塑的主体造型。西班牙艺术家高地大量使用陶瓷作为设计与装饰的主角,不管是建筑的屋顶、窗框、围墙或是各个通道的柱体、天顶、塑像等均以无数亮丽彩釉的碎瓷片、陶片等一片片不规则地依色系拼凑而成,美不胜收。如图4所示,用五颜六色的瓷片装饰的儿童活动区域,色彩是那么的丰富与细腻,符合孩子们渴望鲜艳明亮的心理需求,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尽情嬉戏的活动空间。
3 景观陶艺的缺陷及展望
固然陶瓷材料运用在公共艺术作品上有诸多的优越条件,但是相对地陶瓷材质也有其明显的缺点,受材料、工艺、场所和功用的限制。例如陶瓷存在易碎性、烧制时不易把握、大型和复杂陶艺不易烧制等缺点[31,但我们也应相信景观陶艺为了自身的艺术发展,需要更加广阔地开拓新领域,要不断地发现、创造新材料、新工艺,来回避陶瓷材料本生所有的不足,给陶艺的表现带来新的面貌。并结合人类对生活环境美化的需求,不断焕发出多姿多彩的形态,在公共环境空间中展现迷人的风釆。
4 结语
公共空间中的景观陶艺元素以多种表现形式存在于室内外空间环境中,革新了既有的观念,它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陶瓷造型表现和狭隘的陈设、装饰范围,而是更多地与区域文化背景、环境功能、科学技术相结合,将那些能体会现代人思想意识、感觉趣味和价值观念的陶瓷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景观陶艺元素在人与公共空间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建立起一种人与空间环境融洽的对话关系,使陶瓷在公共空间里所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而成为主流。
参 考 文 献
吴兴安,徐小红.景观陶艺的审美特点和空间表现.中国陶瓷,2006,42(11):62—63
[21钟学军,袁胜根.论当代陶艺与公共空间 陶瓷学报,2004,25(4):268—271
[31李惠文.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的优势与局限性.中国陶瓷,2006,42(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