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中国现代陶艺的起源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在各类艺术院校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热衷于现代陶艺的创作,利用各种陶瓷工艺材料和现有的技术条件,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特别是近几年来,现代陶艺创作在国内的发展也相应地促进了专业教学的改进和现代陶艺理论的研究开展,拓展了现代陶艺的创作领域,活跃了创作构思,丰富和补充了现代陶艺的表现手法,对现代陶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综合材料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正是陶艺家加强陶艺创作在情感、观念和视觉艺术氛围的一种多样化选择。
一、现代陶艺创作中材料的应用
1、现代陶艺创作中材料的应用
传统的陶瓷艺术是中国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典籍”。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表现性程式,尤其是在“泥、釉、火。传统材质的特殊表现力方面,古人己逐步使它近于高度完美,其表现出的美学性格,充分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
而现代陶艺借助于陶瓷这种材料,用泥性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这种艺术形式与语言媒介和表现潜力。常见的材料有陶泥、瓷泥、大缸泥、匣钵土、紫砂泥等均取自大自然的土石,材料本身便具有许多面貌与自然物质。 由于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来自自然的土石原本对人就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因此,陶艺家在利用陶瓷材料制作器皿与表现造型之余,对于陶瓷材料本质的探讨,也怀着极大的兴趣。现代陶艺家在创作中,有不少是基于陶瓷材料自身表现力的一种方法。罗森豪以粗质的陶土与细致的施釉瓷土并存于作品之中,表现材质之间的冲突关系。翁国珍则在拉胚作品中,呈现陶土胚体表面撑裂的自然痕迹。
而且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在更新、装饰意识在升华,更讲究随型赋彩、因材施艺,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超写实手法在陶艺中的运用。陶瓷材料由于具有丰富的可塑性,可做出许多质感变化, 同时可涂施釉彩,增加色彩效果,所以能惟妙惟肖地仿造出其他材料的质感与特性。如陈景亮以枯木或腐朽木板为描写主题的陶壶制作,是以粘土的可塑性表现出细致的木材质感。叶文则是利用柔滑的釉色表现植物的自然姿态。在中国传统宜兴茶壶的制作上,就常以这种写实表现的方式制作茶壶。但是,制作上的写实表现,与现代艺术创作中作者“以物喻物”的表现手法,其本质是不同的。陶瓷材料的原始、真实面貌, 固然可显示出自然现象的神奇与多变,但是最重要的莫过于是陶艺家本身欲透过这些材料的原始面貌,叙述出自己对材料的诠释,及自己与材料之间可及与不可及的部分,而从在自己与材料的接触中,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微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