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雕塑·现代陶艺研究
>>
现代陶艺研究
>>
正文内容
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比较观
作者:韦毛华
来源:
韦毛华
发布时间:2005年05月04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比较观
韦毛华
原来要写装饰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但后来还是决定不写了。原因是所谓装饰规律是人们总结出来的,所谓装饰艺术创作基本法则不是人为制定的,随着装饰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还会总结出新的规律,还会制定出新的法则,以补充或纠正先前的法则。
规律与法则亦有其时代性,正如以前的构图法则、透视法则不能适用于当今的造型艺术一样。所以,讲装饰规律、法则之类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会束缚人们的独创性。还是不讲为好。讲生活艺术化,将一个概念做出符合确然性的界定并不总是成功的,制定概念显然是充满风险的事,通常人们认为纯艺术是没有直接功利性的艺术,蔑视重复的艺术,不具备实用性的艺术,无特定环境选择的艺术,鼓励并欣赏实现艺术家个人意志的艺术,属于艺术家个人行为的艺术,肯定原创性的艺术,在量的存在上相对有限的艺术,负载宽泛的社会意识的艺术,有时呈现沉郁、荒诞、落拓的艺术,有超前样式的艺术,等等。这些见仁见智,不一概而论。以此为准,审视现代陶艺的实际存在的状况,我们不得不说其状况并不乐观。
现代陶艺对创作者是将生活艺术化了的物化行为,对接受者是将生活艺术化了的物化结果。早在石器时代,陶器就已经是人类的重要生活用品了,当时陶器作为储存器皿,实用是其主要功能。现代陶艺是在传统陶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将审美功能放在首位,把实用功能降至次要地位或完全摈弃。现代陶艺任凭艺术家发挥其才能,根据自身的情感去自由地进行创作,它已不同于陶瓷只能在客观的需求并受使用功能制约的前提下,由设计师进行缺少独创性的设计。最早参与陶艺创作的艺术家有雕塑大师罗丹,他从1887年至1895年期间,一直在法国一家陶瓷厂进行陶艺创作;后来印象主义画家德加·雷诺阿也加入了陶艺创作行列;再后来,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也创作了大量的陶艺作品,并出版过陶艺作品画册,等等。大家门派也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创作了很多陶艺作品,这些艺术家的陶艺作品与绘画作品一起为人们所喜爱,并逐渐被作为一种艺术式样在岁月中传播开来。
陶艺创作是当今世界一个较为普遍而广泛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两个诱因:其一,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使整个人类的命运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随之而来的工业化大生产、都市化的景观、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造成了人类与自然的隔绝,扭曲了人类社会的自然本性,架空了原本附着在泥土上的双足。面对命运的改变,人类总是以文化的选择来寻求精神的解脱,缓解与协调精神上的失落。由于人与泥土之间的特殊关系所萌发的一种难以置信的情感投入,使得人们能够在作陶过程中体味那日渐淡化的自然之情。作陶过程也从传统的功利性转换为审美性的精神释放。其二,几乎世界任何一个存在的或不复存在的民族,无不以陶器制作为其本民族文化发端之标志。在相互封闭与隔绝条件下的原始先人,居然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表现出惊人的类似,这不能不使现代人惊叹。作陶的原始动机竟成了推动力,在现代文明范畴中,恐怕很难找到一种样式能够像作陶那样紧密地联系着整个人类文明的端倪,自由地跨越区域与民族的界限,而成为当今世界一种较为广泛普遍的文化活动。
构成陶艺作品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泥、釉、火这三大要素。这三个要素不同程度地蕴涵着陶艺制作过程中的偶发性、非确定性特质。因此,陶艺家则要随着机遇性的因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创作意图。除具备自身的艺术素养之外,陶艺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如化学、热工学、工艺学等。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最棘手的是对陶泥的处理,过量的水份会使泥变得稀软,难以成型,即使成型也极易在干燥过程中变形;水份少,又会使泥粗硬,烘干之后的泥坯呈现出苍白与枯萎的形态,这与刚刚开始制作的新鲜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最初的生动性早已在干燥、修坯、素烧等一系列过程中消失了。陶艺家必须具备陶艺的所有工艺基本技能,才能够使其作品适应这样复杂的条件。
在传统陶艺制作过程中,一般要极力避免陶器上出现塌陷、扭曲、开裂等工艺制作上的缺欠。而在现代陶艺的制作上,常常打破传习的制作程序,从而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陶艺家常常利用这些工艺上的缺欠和特殊效果,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
当代的陶艺家还将现代构成理论和手法引入陶艺,使陶艺作品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陶艺家常把板块、枝条、体量、薄片等不同视觉感受的形态组合构成到一起,并注重肌理的对比及变化关系、注重手工流迹、非智性构成、随机偶发形态等,使陶艺成为一种纯观赏性的艺术作品。
绝大部分的陶艺作品都是小型的立体的室内陈设品,因大型作品的创作难度很大,譬如要有一个大型的窑,另外在成型、釉色的一致性以及烧制、安装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当然,即便如此,在我国陶艺界仍出现了不少巨制作品的陶艺大师,他们对工艺精益求精的品质,从而使我们中华民族始终傲立于世界强者之林。
上一篇:
柴烧陶艺的创作与欣赏
下一篇: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史的史学研究与心理视角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