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户外的现代陶艺--记99石湾当代华人陶艺家"千家之烧"活动
吕品昌
本着回顾和发扬人类上千年陶瓷烧造历史的传统,更新对陶瓷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认识,拓展陶艺语言的表现力;探寻面向环境艺术的陶艺创作之基本点。99石湾当代华人陶艺家"千年之烧"活动于12月1日至2000年元月三日在广东石湾举行。这项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编导李哲峰先生和陶艺家张温帙女士策划并由石湾南风古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大型活动,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以及内地华人陶艺家、雕塑家共20多位。他们是吕品昌、庄稼、刘正、刘藕生、李见深、孟庆祝、张温帙、陆斌、郭旭达、梅文鼎、傅中望、黎光文、魏华等。 "千年之烧"活动吸收并借鉴了国内外户外雕塑活动的经验和办法。主办者提供陶艺家们所需的一切后勤、制作、烧成条件;往返机票、食宿、各种泥料、制作工具以及配合助手。艺术家在同一的时间和场地、同一的材料和柴烧方法中,完成一件永久性陈列于石湾现代陶艺公园的作品。在制作和烧成期间,安排有一系的学术交流及群众性参与活动;有跨越世界的"烧成"仪式|龙狮舞表演、文艺晚会等,以烘托活跃整个活动氛围。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而艰苦的工作,陶艺家们完成了15件较大规模的户外作品,它们从不同形式、角度和意义上展示了现代人对于陶瓷传统精神和品质技艺的继承。表达了艺术家面对传统资源,语言、形式的当代转化的新思考以及陶艺进入构筑当代景观环境的可能性探索。
以陶艺介入环境艺术为主题的本次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真正构成本次活动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性因素。可以说,实现了价值追求转化的现代陶艺,已经进入了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的广阔空间。然而,现代陶艺将如何介入中国的环境艺术?它以一个什么面貌出现?进入广泛的外空间,陶艺的长处和短处又是什么?这是寻求陶艺拓展空间领域的艺术家应该而且必须思考的问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陶艺应该分担改造现代环境的历史重任,而且应该在一种新的意义上介入环境。这种意义并不说它会客观地构成一种环境,而是说它要以新的态势展示新的环境艺术观念,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但凡室外雕塑都应该作为艺术景观去感染人。但就目前情形而言,陶艺仍然囿于室内而没有气宇轩昂地走向室外。其阻力主要来自一种习惯性观念:即陶艺只属于室内并呆在博古架上,其工艺性决定了这种命运,翻开雕塑艺术史,我们不难发展一些具有惊人审美效果的大型了陶雕作品,但长期以来,陶瓷-- 这种似乎失去重要性的艺术媒介,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创造中却少有利用。在介入现代环境方面,中、西方雕塑家已积累了许多成功和经验。这些都可资陶艺家借鉴。但我们认为,陶艺还有属于它自己的介入环境的途径和方式。其中之一便是它用为泥与火的艺术所特有的魅力和品质。这些品质具有适应现代环境,满足多样审美要求的丰富潜能。充分发挥材质的特性,强调陶瓷肌理的审美属性是陶艺介入环境的重要途径。
纵观此次陶艺制作,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印象,作为活动的成果-- 陶艺作品已经永久地一件件、一座座置放在了公共空间里,从这层意义上讲,活动是成功的,陶艺真正伸出了指向户外的触角。但以严格意义上的环境艺术来看,这些作品恐怕很少经得住深入的审视,艺术家还是基于一种架上语言的框架进行创作,一旦它在真正构筑一个景观环境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陶艺在构筑当代景观环境中,可能不完全取决于作品体量的大小,关键是要看作品是否能正直适应环境条件和人文要求;体现作品自身的内在品格;以及在观念上如何与人的生存问题、文化问题和精神问题发生关系。
石湾现代陶艺公园的建立在中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陶艺进入中国环境艺术的研究和探索是一个值得深入和继续的课题,只要不是墨守成规,保持开放的创作心态,陶艺就一事实上会作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进入广阔的现实空间,从而构成户景观艺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0年元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