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陶艺诞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艺术家用以创作的一种手段。在材料、技术领域里,他脱胎于古老的陶瓷艺术,同时,广泛地运用现代艺术的创作观念及创作手段,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意念,并且具有现代科技成就影响,从而产生了完美不顾其用途、功能,而纯粹表现自我个性、风格的作品。也就是说,无论对于陶艺创作者和欣赏者而言,以具有实用功能为前提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使陶艺具有了象征性的意味。 关键词:陶艺的新时代 陶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陶艺的 一、 陶艺的新时代 古老的陶瓷艺术发源于东方的中国,之后现代和未来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而传播到世界各地。漫长的历史推演,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融,使传统的陶瓷艺术在历史上数次达到了顶峰。从历史的角度看,“新石器时代中国陶器制作的出现,乃是适应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中国淘气造型的演化最初是由使用价值所推动,傲气装饰艺术的产生,则是在制陶劳动过程中触发的”。 随着时代的更替,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化,审美意识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标志着古老文明的陶瓷传统制作技艺及艺术成果不断地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冲击和取代。人与自然地关系日益疏远,从而导致陶瓷艺术地发展跌入低谷。由此,人类正迫切需要回归自然地情感和欲求,随着工业社会带来的失落感而日益强烈,现代陶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一)观念地更新 同所有的现代艺术门类一样,现代陶艺的出现,是以创作观念的更新为前提条件,这种观念的更新根源于艺术文化的基础。 “二十实际的艺术似乎并不是在一种轻松的精神状态下出现的,相反,它几乎是在逃避、恐惧、压抑、愤 的状态下产生的。” 现代陶艺正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得以产生,陶瓷与大自然的泥、土、火、木、水不可分割的特殊关系,是使得众多的陶艺家迷恋的重要原因。陶艺作品在任何情况下都与大自然有着么在的天然的联系。“柔软的泥,经过心手并用塑成作品,再入火中培烧,变成坚固不变的艺术品,给人类精神生活带来美的充实,物质生活带来促进,这过程本身就富有哲理”。从自然出发,加入人的情感,再回归自然,这是一种人为化的自然或自然化的人为趋向,甚至可以认为是同宇宙相关的一种永恒运动。 在这种本源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具有根据再生地意味,特别是对古老时代传统的陶瓷艺术,人们视之为永恒的东西,在这种理念和情感的驱使下,人们迫切渴望获得更强烈的永恒性美的纯粹形态,期望获得火的赏赐物。 毕加索的艺术更多地具有多变性的反叛性,这位艺术家也曾在其艺术创作的某个阶段参与了制陶活动,从其作品上分析,同他的艺术观念是合拍的。他这样讲过:“我不探索,我只发现。”有人曾这样描述他制作陶艺的情景,他捡起制陶工人丢弃的一个废坯,反复打量,然后用手随意地捏几下,一只活灵活现的鸽子便诞生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绘画大师用其现代艺术的创造理念进行的制陶活动,已经具有了纯艺术性的明确追求。虽然毕加索并不能称之为专业陶艺家,但他做为一个艺术家、,以其独特的敏锐性和反叛性,将做为构件使用的粘土变化为创作艺术形象的材料,将现代艺术理念随机地运用到创作中去,在观念上就是一个大胆地突破。 (二)影响陶艺发生的几个因素 首先是环境因素,即现代陶艺赖以生长和发展的土壤。无疑,现代陶艺的发生具有其传统基础,如对材料的控制,掌握和采用,对传统技艺的掌握,对传统烧成工艺的利用等等,再有各民族同的生活习惯形成各民族不同的性格,经济生活的不平衡,导致人们对传统的理解和态度不同,甚至影响到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方面,还有,便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观念的不同以致于影响陶瓷艺术的发生。然而,无论哪一个民族,促成其艺术追求的大前提是爱美之心所驱使,从这个意义上讲,是歌颂生活美的变奏曲。 无论哪一个民族,皆有自己民族赖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精神。现代陶艺也同样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并非指向民族的具体的传统陶艺概念,而是指向由这种传统陶艺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真正的传统继承一概是精神的继承。由于各民族存在的种种差异,因而使民族精神得以不同的体现。 现代工业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信息流量的增加,导致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空间愈益狭小,人们的群体联系闪发紧密,彼此间的影响力成正比,这当然影响到现代陶艺。由于受到各种观念的影响,各种艺术思潮的介入,各种地域文化的交流的影响,从而使现代陶艺的时代风格产生了多样性和模糊性。 另外,各民族的历史各有特点,表现在陶瓷艺术上则更显著,可以说再没有比陶瓷艺术更能体现民族历史的东西了。这可以被认为是时代的因素及民族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陶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一)陶艺的民族性格 “艺术的全部美和伟大,就在于能够首先获得非凡的形式、地方性的风格,各种各样的特征和细节。”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陶艺的民族性格要从传统文化角度去认识,做为东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美学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便是这种东方审美文化的集中表现。 东方审美文化的神秘性表现出在它是以宇宙的观念为基础的。“阴极生阴,阴极生阳”的东方传统思想是以“园”的哲学来表示的,由阴阳而生虚实动静等等,变化往复,循环无究的特性既是东方哲学派生出来的,有是中国的美学范畴。 禅宗文化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感悟性,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的理论,是这种感悟性的最好证明,中国的诗人和画家善于以流动直觉的眼光,表达他们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感受,佛教提倡通过有形有色的世界,才能去体会那无尽的空,中国的山水画对空白的处理和理解体会了这种对宇宙空间的感悟性。 韵味性是表现暗示性和含蓄性的审美意识,孔子主张“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立象而尽意”是以象作为象征和暗示来显现的,中国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便体现了这种韵味性。 由此可见,东方文化不但有其他地域色彩,而且有其重要的民族性格所体现的精神面貌,纵观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各个朝代艺术风格的变化、艺术形式和技巧的运用,造型和好和鲜明特征,无不体现了这种东方文化的审美特征。 中国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有人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生活美”、“艺术美”、“科学美”认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便是三个方面有机的融合的。当我们分析了东方审美文化的特殊内涵之后,是不是可以对陶艺的民族性格有更深刻的认识呢? (二)国外陶艺发展情况分析 二十世纪,在日本以八木一夫率先发起的“走泥社”为先导,开创了现代新陶艺运动的局面,给国际陶艺界诸如了生命的新活力。 在美国,二十年代也发起了工房陶艺运动,八十年代后期,美国陶艺界进入了洗练、折中、技巧和扩张的新时期。 由于美国陶瓷艺术的历史不长,因此,当大的陶艺家们对世界各地域陶艺的民间工艺传统持尊重态度尽量学习,但并非视传统的东西都是可取的,其中大多数人都在美术学校系统的学习了美术史,并接触、了解和掌握了现存的传统制作技艺,人们称这类人是区别于工艺师的艺术家、。 美国陶艺界关于陶艺观念的争论集中在如何划定陶艺作品这个概念上、以美术馆、从业者、评论家及上层社会陶艺收藏家们为代表,认为只要是粘土作成的东西,无论上釉不上釉、无论陶器、 器、瓷器、无论器皿杂性或抽象造型,都可称之为艺术品(即陶艺),这种观念的存在,影响了画廊及陶艺推销市场。另一种看法是绦应从工艺的角度去界定。 现代美国陶艺家的作品,每年都得到评论家们的相当重视,陶艺专业性画廊的数目比以前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陶艺评论也被纳入艺术的领域,这是指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陶艺作品知识在工艺陈列馆或工艺节才出现的情况相比大不相同了《陶瓷月刊》、《美国陶瓷》异类的与美国陶艺相关的杂志被划分到纯艺术出版物范围内,对观念的争论表现在陶艺作品在美国社会如何理解?如何评价?取决于美术界还是工艺界。这种争执相当白热化。 由于受日本陶艺传统的影响和接受其影响的欧洲艺术家也大有人在,可以看到许多仿东方古风的陶艺作品,但这并非总的趋势,因为东方味道的作品无论从哪方面都与美国人的性格、气质太不符合。但做为纯粹造型(含比喻意义的用语表现某周思想的器皿),仍是许多陶艺家采用的形式。最近以来,还出现了附加多种非陶瓷材料的物品饿陶艺作品中进行综合表现。如用丙稀颜料抹表面,或附加石块、木材、纸张等材料。借以深化作品的主题。 可以认为,美国陶艺作品上在主题向多角度分歧过流,这个分歧与其它任何分歧相比,在表现上自由度及多元性被拓宽了。如何寻求表现主题上当今陶艺的显著特征,也表现出作者对形成可以追求的个性。 三、陶艺的现在和未来 前面分析的各种现象,一言以蔽之,便是陶瓷艺术已经向深入大众化这个趋向迈进,这里,并非指陶瓷作为大众文化的生活需求而言,而是现代陶艺已经成为或多或少的背离现代日常实用生活标准,而做为单纯的艺术品具有鉴赏性和装饰性进入到大众文化生活领域,这是指高度概括(信息社会)和社会之中“虚与实”交错形成的东西,单纯用经济的现实主义不能捕捉到的大众生活之为“现代的生活”、陶艺相对而言上虚构的东西,这虚构不断的向现实中渗透,显示又向虚构变化转换的相互关系中,自己如何摆正位置?找到位置上陶艺今后存在方式的关键所在。 二十一世纪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具有现实感的,土与火如何控制、如何表现的探索,构筑再新的自然观基础上,陶艺的未来如何去?陶瓷是什么,似乎有必要得中心回答。 托夫勒在它的”第三次浪潮“中这样写道:“在面向未来的赛跑中,穷国和富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就是说,任何既存的事物,只要有了其完善的样本,迎头赶上是可能的,无可置疑,现代意识所具有的世界性,使得我国艺术家同样可以跻身于世界性艺术家行列,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也将证明,今天我们认为是理想化的东西,在将来的人看来只是一种起码的东西,今天的理想只不过是明天的起点。 艺术要求人们首先要热爱生命,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体现在艺术表现上。而面对这些具体的东西,难道我们就不能干支到神圣的力量吗? 在艺术上的超越我们现在的状态,争取与其它国家、与发达国家同步跨入新世纪是可能的,这并非说我们同发达国家在物质生活水平上达到一致,也并非指我们将同他们拥有完全一致的艺术,而是我们通过艺术对人生的把握与实现,对世界的认识,对生命空间的艺术化的观念,可以同他们并驾齐驱。在具体的商品意义的价值观念里,我们可能仍然存在这差别,在艺术空间的创作力上,如手段、工具、材料等等,我们也可能悬殊,但是,在艺术观念上,在艺术与人生关系的处理上,我们可以同步甚至可以超前。 如果想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一道痕迹,作为艺术家“超越”是应该具备的起码品质。 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超越艺术,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性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