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瓷早在东汉晚期就出现·了。东汉浙江上虞帐子山窑在烧造青瓷的同时也烧造黑瓷。浙江宁波东汉窑址也出土了黑瓷。江苏、安徽、湖北等汉晋墓也出过黑瓷。·
据研究,汉晋黑瓷胎含Si0273.4l一76%,Al20315.71—1.7.92%,Fe2032.35—2.86%,采用烧结温度较低的粘土原料,胎体颗粒细且较匀,说明当时已对制胎原料进行粉碎和淘洗。釉的Si02含量低;为52.10—56。59%,Cao含量高达16.40—22.99%,为石灰釉。器表施釉一般不到底,器底和器壁近底处露出深紫的胎色。瓿、罐的内壁还常常涂有一层薄薄的红褐色涂料,釉层厚薄不匀,常常有一条蜡泪痕,并在器表的低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釉呈深绿、褐色和黑棕色,光泽较差。烧成温度较低,一般为1130~Ck 20~C~1240~Ck 20℃。吸水率一般为l一3%,基本上正烧。由此可见,我国汉晋时的黑瓷烧制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
到了东晋,黑釉器制造技术已趋成熟。浙江德清窑场制作的黑瓷釉层丰厚,釉色漆黑。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东晋黑釉鸡头壶,色黑如漆,釉面滋润,釉光闪闪,其凝重浑厚的色彩效果可与漆器媲美。河北平山北齐崔昂墓出土的黑釉四系罐,气魄壮阔的造型,轩昂挺拔,里表连底均施黑褐釉,上浓下淡,莹亮润泽。
唐代黑瓷烧造,继续得到发展。仅河南地区烧造黑瓷的窑场就有巩县、鹤壁、郏县、安阳、密县等窑口。唐代陕西铜川黄堡镇耀州窑烧造黑瓷产量较大,品种多。窑址出土的黑瓷标本有碗、盆、盒子、灯、壶、盖罐等。制作的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据北京建材科学院研究,河南巩县窑和山西浑源县窑烧造的黑瓷吸水率分别为0.3%和0.7%。山东淄博唐代窑场,烧制的黑瓷产量不仅较河南、陕西地区唐代窑场为大,而且质量也颇高,釉质晶莹滋润,色黑如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