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瓷釉·工艺·器型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中国陶瓷装烧工艺发展史 五         ★★★ 【字体:
中国陶瓷装烧工艺发展史 五

作者:未知   文章出处: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6-10-16 14:25:17 
 

练泥
练泥池
练泥池-说明
辘轳车基座

    清前半期,景德镇陶瓷界名人辈出,其中尤为杰出的有:
    吴麂 字粟园,安微省歙县人,清初绘瓷名家。吴氏善绘山水,同时善仿越窑的秘色器。他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吴窑”,与当年官窑中的唐窑、郎窑、年窑齐名。

    臧应选,清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清康熙十九年(1650华),清朝廷派遣 臧应选等人驻景德镇御窑厂督造御器。在他督陶的7年中,御窑厂所造瓷器各色俱全,其中尤以鲜红、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为最佳。臧氏督造时,其窑称为“臧窑”。

    郎廷极 字柴垣,清康熙间的江西巡抚兼景德镇督陶官(自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年,兼职督陶7年)。郎氏对陶瓷史研究颇深且酷爱古器。郎氏督陶时,其窑称为“郎窑”。清人刘廷玑称郎窑乃“柴垣中亟公开府江西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又称郎窑所造的描金五 爪双龙酒杯、脱胎碗等器“诚可谓巧夺天工矣”。当年郎窑所创的一种红釉瓷器,极为名贵,被称为“郎窑红”。此外,郎窑还创烧出一种颇为珍贵的素三彩。

    唐英 字俊公,别号俊公、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君士人、陶人、榷陶使者等。关东沈阳人,生于1682年,卒于1756年,清代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唐英自康熙三十六年起,供役养心殿(宫廷手工艺作坊)长达20余年,对工艺生产非常熟悉。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任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奉命驻景德镇协理陶务,至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十一月,结束陶务离镇。他在景德镇协理陶务的15年中,为发展陶瓷生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记载,雍正六年秋季,唐英一到景德镇,便来到瓷工当中,与工人们吃住在一起。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制陶的要领。在此基础上,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绘制《陶成图》。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著成《陶成纪事》。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撰成《陶冶图说》,并制图20副,对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进行了科学总结。唐英的这些著作,对指导、促进景德镇的瓷业生 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镇督陶期间,唐英还亲自动手制作陶瓷,传世作品甚多,他的力作“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行书笔筒”、“冬青釉隶书瓷板”、“粉彩三果盘”等,现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为纪念这位曾为发展景德镇瓷业生产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督陶官,1987年有关部门在市郊盘龙山兴建了一座庄严、古朴的“唐英纪念室”,室内陈列了唐英的画像、塑像及著作。为使后人了解唐英的事迹,广播电视部门还专门拍摄了一部《督陶官——唐英》的电视故事片,该片于“第二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前夕摄制完毕,节日期间在景德镇电视台正式播出。

    年希尧 清雍正间的淮安板闸关督理兼管景德镇御窑厂窑务。在他兼管窑务的l0年中,其窑称为“年窑”。当年,“年窑”所造瓷器“极其精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堆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这段时间,发明了不少新的色釉,其中尤以胭脂釉瓷为最佳,其胎骨极薄,在器外胭脂釉色的映照下,器内的白釉也隐隐透出粉红色,极是好看。清人查俭堂在《年窑墨注歌》中称道:“国朝陶器美 无匹,迩来年窑称第一”。

  乾隆后期,景德镇的瓷业开始走下坡。嘉庆初,御窑厂生产的品种和数量远不及乾隆。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华 半殖民地,在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统治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摧残,景德镇瓷业也每况愈下。

  道光时,生产规模骤缩,一些优秀工匠及绘瓷艺人纷纷离去,制瓷水严大为降低。咸丰初,御窑厂还烧制有限的御瓷和祭品,成丰五华后便基本停烧。

  同治时期,御窃厂所制瓷器大都为宫延婚喜寿庆用瓷。同治七年,江西巡抚为官廷在景德镇烧造瓷器7294件,作为同治皇带大婚礼时的用品,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黄酒碗、酒杯、汤匙和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餐具以148件为一套,属晚清宫室中式餐具的典型瓷器。同治九年.御窑厂专为慈禧用膳处烧制了大鱼缸、灯笼尊、花盆等约万件。

  光绪时期,御窑厂陆续为清官及东西陵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品。光绪元年和二年先后为宫内各殿烧制过大量的御用琢器、圆器瓷器。光绪十年,仅为慈禧五十寿辰而制的赏赐用瓷便花去白银一万五千两。光绪二十年为慈禧六十痔辰大典烧制了两批瓷器,第一批瓷器耗银八万九千九百两,第二批瓷器又耗银三万八千五五百两。光绪三十年为慈禧七十岁“万寿庆典”烧制成套餐具等瓷器又耗银三万八千五百两。这几次所生产的瓷器,其花色、瓷质都是很不借的,其中署有“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吉祥如意”、“永庆长春”款的瓷器,均为精品,宣统时御窑厂仍沿袭光绪旧制。

  宣统二年,为东西陵烧造供器、爵、罐、盘、碗一批,多为白釉素瓷,制作精良。同年(公元1910年),景德镇成立江西瓷业公司,设本厂于景德镇,设分厂于鄱阳,在分厂中建一学堂—中国陶业学堂,以培养新的技艺人员,并拟用机械制瓷,煤窑烧瓷。1911年后,因款源中断,分厂倒闭,陶业学堂则改为江西省立。

    鸦片战争后,门户开放,资本主义国家的洋瓷大量拥人我国,中国反而成了洋瓷的倾销市场。道光后,景德镇瓷器在国内的市场越发缩小,惟美术陈设瓷、仿古瓷在国内仍享有较高声誉,据有广阔市场。清末,国外帝国主义入侵,国内清政府腐败,动乱四起,使景瓷外销受到严重影响。《江西通志稿》云,咸丰十一年(1861年),景瓷输出量为9848担;同治时输出量最多的年份是同治三年(1868年),为583l担;光绪时,输出量最多的年份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6785l担,最少的年份是光 绪四年(1878部),仅5046把。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同、光两朝,瓷器出口极不稳定,起落之间,竞相差十倍以上。

    清代后期,景德镇与国内外的技术交流日渐减少,其中较为突出的仅有这样两例:一次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十月,法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专程来景德镇考察。在镇期间,对当地的瓷土矿藏及地质结构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调查。回国后,他发农了1篇专门介绍景德镇制 瓷用的瓷石和高岭上的文章,将高岭村产的高岭土第—次公诸于世。从此“高岭”一词便成了国际矿物学中的—个专用名调。另一次是清后期,景德镇在学习、借鉴西洋瓷雕造型、装饰的基础上,造出了—大批哈巴狗之炎的瓷雕。这类瓷雕出口后,颇受外国人欣赏。

    清后半期,景德镇瓷业很不景气,劳资之间的矛盾也臼益尖锐。据传;清嘉庆之前,景德镇的包装工人平常吃的是白米饭,而且每月初一、十五每人还可吃上1斤猪肉。可是到了嘉庆年问,老板们将白米饭改成了糙米饭,每月2次的猪肉也取消了。为了给工人大众争福利,包装工人郑木子带领全镇包装工人举行了全行业的罢工。老板们告到县衙,县衡立即把郑木子等十几位为首的工人抓了起来。但工人们并米因此屈服,而是继续罢工。最后终因无人包装,瓷器无法运出,老板们不得不答应与工人代表进行谈判。谈判结果,老板们接受了工人提出的以下条件:(一)由老板们与县衙交涉,立即释放郑木子等十几位工人;(二)恢复吃白米饭和每半月吃l 斤猪肉的惯例,并由饶州、南昌、抚州、微州四府籍的包装工人派出代表监督老板仍执行,倘有人违犯。须“罚戏”三夜。上述两条兑现后,全市包装工人侵全部复了工。可是,没过多久老板们又推翻原先承诺的几条。他们的卑劣行径,更加激起了工人的义愤,于是全市包装工人又一次举行了全行业的罢工。老板们再次串通县衡,复将郑木子等为首的工人抓了起来。知县在衙堂上摆起了两大盆火,—盆火上煨烧着1双铁靴,另一盆火上烃烧着l顶铁帽。知县穷凶极忍地对郑木子说,现农摆在你面前有两条路;—条是若要答应尔等的条件,你必须穿上铁靴,戴上铁帽;—条是无条件地复工,本县马上放人。何去何从。由你挑选。郑木子毫不犹豫,大声回道:“为了大众,我选头—条!说完,他毫无惧色地穿起了滚烫的铁靴,城上了滚烫的铁帽。这位年仅30多岁的英雄,当场就壮烈牺牲了。当工人们用船将木子的遗骸运回他原籍安葬时,全镇居民都纷纷赶到河边送葬,”每人投下一枚铜币作安葬费用,—时竟装满—船舱。全镇包装工人为了悼念这位英雄,每人身上都系赵了—条白围裙。此活,这—穿着,代代相传,直至五十年代末期。

    史载,清咸丰三年至十年,太平军先后六次来恩德镇,来得最多的一次是咸丰七年的十月,有数万太平环驻镇。太平军每次抵镇,都为民众大办好事,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情厚谊。太平军离去后,每年的中秋佳节,镇民们都要用渣饼(一种瓷质垫饼)友各处砌起一座座“太平窑”通宵达旦燃烧,以此来表达对太平本的无限思念。这一习俗,—直沿至建国后。1990年l0月,举办“首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时,全市共燃烧了22座“太平窑”。

    在景德镇,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代,镇上的—些瓷业资本家对工人非常苛刻,工人一连几个月都吃不上一餐猪肉。瓷工蒋知四为了给工人群众争福利,领着工人罢工,要求资本家改善伙食。资本家便暗中买通官府,将知四捉人衙门,威逼利诱,要知四通知工人复工。知四坚贞不屈,终被官府杀害。知四之死,更加激起瓷工的愤怒,群起抗争,最后终于获胜,资本家答应每月给每个工人吃三餐肉,每l0天一餐,每次4两(为今2.5两)。瓷工们为了纪念知四,便把这次争来的福利定名为“知四肉”。每次食用之前,均须先将烧好的冈块放于晒架上,烧香礼拜,祭祀“知四”。祭祀完毕,方可食之。

    清后半期,虽然景德镇的瓷业日见萧条,但在瓷坛上却仍涌现出一批优秀人才,下面提到的,仅为他们中的几位代表。

    朱琰 字桐川,别号签宁,海盐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进士,先任直隶富平知县,后任江西巡抚幕僚。朱氏在江西任职时,对制瓷历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写出了我国的第一部陶瓷史一《陶说》。全书分说今、说古、说明、说器上、说器中、说器下六卷。该书对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朱琰除著有《陶说》外,还著有《金华诗录》、《明人诗钞》、《词林合壁》等等。

    寂园,清代人。著有《陶雅》—书,该书对陶瓷的起源,古代瓷器的胎质、釉色、装饰以及陶瓷销售情况均作了记述,特别是对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所产器物的记述更为详细。这部书对研究中国制瓷历史,特别是研究清代制瓷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国治 安微省祁门县人,清道光、咸丰问的雕瓷名匠。陈氏善在瓷板、文具等半成品上雕以龙、马,并在画面上施以各种色釉,烧成后极是好看。《说瓷》一书云,清道光至光绪期间,“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

    王炳荣 清同治、光绪间的雕瓷名匠,尤善雕山水、人物之类。

    王廷佑 字少维。安徽省泾县人,清同治、光绪间的绘瓷名家。王氏善浅纬彩给,作品多以人物、动物为题材。

    金品卿 安微省黟县人,清光绪时的绘瓷名家,金氏善浅绛彩绘,作品多以人物为题材,其代表作有《渔樵闲话》等。

    李裕元 清代末期的雕瓷名匠。李氏擅长雕反瓷。所谓反瓷,就是制好后不上釉便直接人窑焙烧的一种瓷器。李裕元所作的反瓷虽不上釉,但施以彩。古籍称:“若反瓷而姻脂水彩者,成为罕见之宝”。《说瓷》一书云,当年所产的这种反瓷“多属李裕元所作”。

    李之衡 清东民初的诗人、饰瓷名家。李氏对陶瓷颜色釉装饰很有研究,当年他配制出的祭红釉为全镇祭红釉瓷器中的佼佼者。

    鄢儒珍 清末民初的制瓷名匠,其制作的瓷器胎质纯白,纹饰精美。
民国时期,上层腐败、外敌侵略,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往这种情势下,景德镇的陶瓷生产继续下滑。

    生产规模日渐萎缩。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镇制坯行业(包括圆器、琢器)开工的厂家共有145l户,到解放前夕已减至90余户。民国十七年全镇开烧的瓷窑(包括柴窑、槎窑)共有128座,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减至90座,至建国前夕已减至8座。民国十七年全镇彩瓷行业开工的厂家(俗称“红店”)共有l 452户,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已减至367户。

    陶瓷装饰不断退步。民国时期虽然创出了某些新的装饰及造型,但许多装饰却较前大为退步。青花装饰日渐繁琐;釉下五彩绘制粗劣,颜色也不多,常见的仅有大绿、浅绿、深碧、茶色等几种;青花玲 珑瓷器的产量大大减少;粉彩装饰虽被保留、继承下来,但一直没有显著的提高和发展;新彩装饰甚为粗糙;颜色釉装饰年不如年,至解放前夕,数十种名贵色釉已濒临失传;瓷雕大都“加彩繁琐,几乎饰满全身”,“缺乏富有内心活动的动势变化”。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国陶瓷装烧工艺发展史 六
    中国陶瓷装烧工艺发展史 四
    中国陶瓷装烧工艺发展史 三
    中国陶瓷装烧工艺发展史 二
    中国陶瓷装烧工艺发展史 一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