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首壶,丰韵卓著惹人爱
鸡首壶,酒具,又作盛水器。出现于西晋,至唐宋时逐渐被执壶所替代。 鸡首壶始则在越窑、瓯窑生产。后于其他许多窑口相继烧造,器身亦从圆形向瘦长形变化发展。因其身饰生动灵现的鸡头,又或附饰鸡尾、弯柄形或龙首形执鋬,艺术造型俊美,诸种釉色又着实可人,故深受当时和后代人的喜爱。
西晋瓯窑(今温州一带)鸡首壶,是较名贵的"缥瓷"产品(右图1)。其高19.5厘米,腹径25厘米,口径11.1厘米,底径12.8厘米,灰白色胎,淡绿色釉施及腹下距底三四厘米处。其正面塑贴一个母鸡头,正作张口鸣叫之态,在与鸡头相对的另一端塑出鸡尾,罐自然成为鸡身状。壶口相对较小,直口沿,口沿下两边对称饰半圆形耳两只,造型生动有趣。更兼此壶的釉质透亮,釉面密布冰裂纹,令人爱不释手。西晋越窑青瓷鸡首壶,高8.l厘米,腹径9.5厘米(图例)。此壶盘口,圆腹如球形,鸡首、鸡尾及半圆形双系的 |
|
塑贴方法与上述西晋瓯窑鸡首壶基本一致。只是此壶有一条连结鸡首、鸡尾及双系的装饰带,宽约2厘米,遍布压印的斜方格纹,把全器点缀得小巧精致、神朗十足,更具立体感。 到了东晋时,鸡首壶的器身则由圆矮趋向修长,在青绿色的釉面点上褐彩的手法也时有所见。东晋越窑绿釉点彩鸡首壶,高29.6厘米.腹径23.5厘米,口径9.4厘米(图例)。底露胎,胎质较松,发黄白色,有4个依稀可辨的垫烧痕。全器釉面有细冰裂纹,局部挂釉不匀,有釉流痕。颈短而直,腹部近于滚圆,壶的肩部前塑一只颈部挺直的鸡首,似在引吭而歌,后塑一龙首弧形柄,龙嘴衔住壶口,肩两侧有对应的2个桥形系。在桥形系上、柄端、盘口、鸡冠等处点有褐彩,这一点缀,不仅使褐色斑彩夺人眼目,更让通体青绿色的釉面更为滋润可人。
|
东晋越地的不少窑口烧制黑釉鸡首壶,其中以德清窑的黑釉瓷技高一筹。德清窑黑釉龙柄鸡首壶,高28.5厘米,腹径16.5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11.5厘米(左图),盘口,长颈中间微束,柄较长,柄端为一龙首,低头咬住盘口,高昂的鸡首直向前倾,器身呈修长状,其余特征与图3大致相同。东晋德清窑黑釉鸡首壶,高14.5厘米,腹径14.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9.6厘米(图例)。浅盘口,球形腹,也是平底,胎质灰黑略泛红,近底部及鸡首、桥形系、口沿上有"生姜黄"色,腹下部有土沁斑。 南北朝时,鸡头壶周身往往刻画或贴塑上花卉、花瓣等纹饰,底部亦渐渐由平底转 |
为壁形底或圈足。南朝青釉双龙柄双鸡首壶,高46.5厘米,腹径25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4.6厘米(图例),浅盘口,长颈中间微束,双柄高出口沿,柄首为2只龙首,2龙口紧紧咬住盘口,壶前一对鸡首,作啼鸣状。壶肩两侧有对应的4个桥形系,腹部四周以贴塑、刻画手法饰一圈倒莲花瓣纹,工艺娴熟老到。此壶形体硕大,且是双龙柄,双鸡头,双组四个系,品相完美,实属难得。
唐代青釉彩斑鸡首壶,高12厘米,横宽12.8厘米,底径6.8厘米,口径为6.9厘米(右图)。壶盘口甚深,短颈,鸡首前倾,眼睛圆突,鸡冠硕大,施釉不及底,底露胎。特殊的是,壶身两侧及柄端饰有3块流淌着的灰蓝色彩斑,应为唐代河南鲁山窑烧制。 北宋青瓷牡丹纹双鸡首执壶,高26.8厘米,直径20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10厘米(图例)。直颈中间微束,颈部阴刻弦纹五道,口微侈。双鸡首的嘴部大张,鸡脖直 |
|
挺,羽毛丰满。壶身阴刻牡丹花纹和莲枝纹,线条流畅飘逸。近圈足处有凸起弦纹一道,矮圈足,微外撇。此壶周身黄白釉呈玻璃质感,且密布细冰裂纹,局部有班驳脱釉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