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总校在北京成立。1986年7月,景德镇市书画函授大学分校也应运而生,开始招收学员。由于这一种以书画专业为主的业余函授教育的教学形式,在瓷都景德镇这么一个书画氛围很强的城市中很受青年人的欢迎,其中尤其有许多工作在陶瓷行业的青年徒工更是踊跃报名就读。几天之内,就有大约八、九十人成为市书画函大的第一届学员。
景德镇市书画函授大学开办后,授课地点是在市群艺馆大楼二、三层大厅内。学员中年龄相差也比较大,最大的有近四十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除了市区内的在职中青年外,还有一些乐平、鄱阳、市郊农村等地的青年人,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办学期间学校由市群艺馆主办,设立了教务处,由许国胜同志任教务主任,负责排课、管理学生等事务处理,工作非常繁忙,他平时很尽责,也很热心地服务于大家,受到大家的欢迎和称赞。
当时,受聘于市书画函大的教师有:王隆夫、陆如、黄卖九、傅荛生、王寿霖(书法)、白海、乐穹等景德镇的书画名家。德高望重的胡献雅教授、王锡良大师还担任了函大的艺术顾问和名誉校长。
由于书画函大是以函授、夜晚上课为主,因此,学员们在工作之余的夜间必须赶到学校面授课程。使我最难忘的是那些地处较远的乐平、鄱阳等地的学员,他们都是提前几个小时,骑着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赶来上课的,有的为了让任课老师先帮自己指点一下作业,就需要更早来到老师家中,请老师指教。他们的作业虽然不太理想,但他们的那种求学心切、执着刻苦学习的积极性,深深地感动了我。因此,我本着诲人不倦的态度对其作业进行点评,不仅鼓励他们的学习劲头,同时也指出其作业中存在的不足,还教导他们学画要做“苦学派”。有时遇到学生未吃晚饭时,我就让学生在我家凑合着吃顿饭,并和他一道去学校上课。
有的学员为了不耽误所上的课程,还让同事代班,让自己的那份工资给人家拿。那时学员们上课都能认真听课,并聚精会神地观看任课教师的示范作画,还坚持做听课笔记。当时市书画函大办学条件有限,数十人的大教室里讲课也没有什么好的扩音设备,好在课堂上比较安静,授课老师都是在黑板上钉着一张大宣纸,一边讲解着作画步骤:如何运笔造型、用墨、用水、布局、调整等等作画方法,直到完成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这种教学方法自然很受大家欢迎,它既让学员们直观地感觉到绘画中笔墨技法的运用方法,同时又懂得了作画的步骤过程,使学员们受到很大启发。经过每堂课的多次反复示范传授,学生们的画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