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之外的金鼎与沃尔马,以其繁华与时尚形成反差,紧贴着的金和汇景,用工地大坑和铁皮护栏隔断,使得樊家井在城建的进程中渐行渐远。
二十年前,这里在城区扩建的渗透下,戴上了一顶“城中村”的帽子,这里的农民在“村改居”政策中身份置换的同时,生存方式也在改变,不再在农田中觅食,开始利用城区的的优势,自己或租房给别人做起了景德镇千年未断的瓷器生意。渐渐地,这里形成了一个陶瓷市场。
在樊家井三条原本的农村巷道中,两旁近路的民房直接做了店面,有院子的人家也紧跟节奏拆掉围墙建起了店面,离巷道的民宅则成了做瓷器的作坊。这种悠深狭长的前店后厂式陶瓷集市,在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地人眼里,是景德镇的原生态。
樊家井的第一家
樊家井是一个“不事张扬”的地方。如果仅仅是站在这里从火车站前和广场南路的两个进出口,没来过的人可能都想象不到里面还有这么一个大陶瓷市场。
程先勇(音)的瓷器店位于进弄口大约六七十米处,是一个两间连通的店面。这家店以卖青花瓷为主,在两厢壁厨中陈列着各式各样花色的瓶瓶罐罐,里面墙上挂着一幅赵雅芝站在一口大青花缸前的照片很是吸引人。坐店的是程先勇的母亲,她指着店门口摆着的一口青花《八十七神仙图》大缸介绍说,照片中的大缸是电影《青花》剧组以1万元钱租金向她店里租的。
老人自称在樊家井的瓷器店中,她的店是第一家。大概是在1990年左右,老人的儿子程先勇因在瓷厂里的月工资只能拿200元钱不到,无法养活全家,便提前“下岗”在火车站前的华光饭店大厅租了一点位置,进了些瓷器摆在里面卖,不想后来这里竟然形成了市场。
见到陈鸿时,他刚好以24元钱的价格成交了一笔“买三送一”的小瓷瓶生意,在替人用纸进行简易的包装。这间店不大,可能10个平方米都不到,两边摆了些货架后,站上两三个人就无法转身了。陈鸿是湖北黄梅人,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考进了陶瓷学院企管系,后在光明瓷厂搞了几年的文字工作。1994年下岗后,凭着自己对文化艺术的一些根基自学转行。
采访时,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向陈鸿要了100元钱走了。指着远去的男孩,陈鸿有些得意地说:“你别看我的店小,但也请了几个工人。”
饶国强住在樊家井中间巷道的中段,他是市电机厂的下岗工人,爱人詹秋美是建国瓷厂的下岗工人。下岗后,饶国强做过一段时间其它生意,詹秋美则替人画瓷器。因为生意不好做,饶国强便在家里开起了小百货店,后来这里兴起了陶瓷市场,他在进店左侧摆上了一组货架,兼带卖些瓷器,成了一个最有特色的小百货店。程先勇母亲所说的“下岗者纷纷效仿”在这里得到了证实,“你只要沿着几条巷道继续走下去。两旁门对门的店面中,打毛线的、谈论‘麻局’的妇女们,都是开间小店糊口后得到满足的下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