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南(1872—1953),名陔,字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江西省南昌市人。
特约撰稿人 彭禹旺 整理
徐先生是“珠山八友”中年龄最长者。王琦发起成立“月圆会”时,我还是六七岁的幼童,而当时徐先生便已56岁,所以我跟他几乎没有什么接触,知道的一些事也都是听来的。
曾两次来景德镇
先生是南昌人,据说自幼家境贫寒,是靠父亲帮人打点瓷器生意来维持全家生活。在这种境况之下,先生只读了几年私塾,后来便被父亲送到一家“红店”学徒,之后在南昌帮人画瓷器。
可能是自小受家庭生活的影响,先生在画瓷器方面非常钻研,所以功底很扎实,进入业界很受关注。在南昌时,先生便与释门画僧交谊甚深,并从中开阔了眼界,使画技有了更大的提高。之后,先生为了更好地研习瓷画技艺,曾来过景德镇学习,从而使得技艺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瓷画技艺的提高,让徐先生声名渐显,上门求画的人越来越多。这样的过程,使得先生有了些积累,于是便做些瓷器生意,在武汉汉开了家瓷器店,自画自卖,这种形式在当时还是首创。
辛亥革命时,徐先生的瓷器店毁于兵荒马乱之中,无奈之下他又回到南昌,开始了原来的那种卖画生活。
先生成为“珠山八友”之一,与他第二次来景德镇有关。当时,江西瓷业公司的老总很重视管理,知道徐先生在武汉开过店,而且是自画自卖的那种新形式,便将他请了来,担任公司的美术管理。先生的画风在当地有些格格不入,这样在管理中便有很多不愉快,而他又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不迎合当局,所以不久便被解聘回昌赋闲了。
与王琦交好而入“月圆会”
担任美术管理期间,徐先生与当时已经很有名的王琦交往甚密,而且心志相通、志同道合。1922年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时,徐仲南应邀入社。1928年,王琦发起成立“月圆会”,邀请八位志同道合者配画作诗,研讨画艺。当时已经是56岁的徐先生人被邀其中,成为最年长者。
加入“月圆会”后,徐先生对陶瓷绘画创作开始了全身心的投入,并达这段时间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1948年,年逾七旬的徐先生专程在去乐平县举办了一次画展,慕名购画者络绎不绝。之后,先生又应弟子邀请,在景德镇民众展览馆再次举办画展,颇具影响。
就在徐先生陶瓷艺术最鼎盛的时期,战争打响了。先生在那时便表现了一种可贵的爱国精神,为支援前线抗日将士,他在景德镇御窑发起过义卖。武汉保卫战爆发,先生又冒着日机轰炸,乘船从汉口返回九江,途中解囊救助一位奔赴抗日前线的共产党员。
全国刚解放时,苏北发生了水灾,当时已是年迈的先生仍然积极参加义卖,筹款救助灾区同胞。当时大家只分了3幅画的义卖任务,但先生竭尽全力画了10多幅,仍嫌不够,还特地拿出平时所画40多幅画来参加义卖。
先生的做法,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珠山八友”的集体爱国精神。
一生偏爱画竹
通过前面的种种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徐先生的高风亮节,而这可能跟他一生爱竹的雅好有关。
徐先生一生从事陶瓷绘画近70年,所学甚广,博采众长。在他的从艺生涯里,无论花鸟草虫,还是人物山水,均有涉猎,而且无不精到。先生青年时期以画人物为主,中年则改习山水,晚年又特别偏爱画竹,可谓对竹情有独钟,自号“竹里老人”。
先生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陶瓷绘画技艺,还十分注重开阔艺术视野以提高艺术修养。早年在南昌时,他便广交画友,文人派画风对徐仲南影响较深。尔后,得以见识扬州八怪画作,深受黄慎人物画法影响,并以其笔意入画,创作人物瓷画。中年以后,先生见识了更多的古人书画佳作,对文人画特别并反复揣摩临写文同、苏轼,黄慎、石涛、戴熙等人的画作,形成了他清逸古雅的艺术风格。进入晚年后,先生特别喜欢画松竹,他的传世作品也以松竹居多,竹石也最为著名。
先生一生勤奋刻苦,从一名“红店”学徒,一步一步登入艺术殿堂,成为一代陶瓷美术名家,艺术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为后人所景仰。先生的后人在陶瓷艺术方面也秉承了他的优良传统,儿子徐天梅、孙女徐亚凤、孙婿张松茂等都赫赫有名。
业界很多人都讲一个故事:1953年3月,先生在抱病静养,突然从广播的哀乐声中惊悉斯大林逝世,仍挣扎着起立并面对斯大林遗像默哀。4个月后,先生也走完了他爱竹绘竹的艺术生涯,因病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