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故事为邓滨幼年听家中老人所述)
毕升(又作毕晟,约970年—1051年),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汉族,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一说为浙江杭州人。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生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饶州推官,集磁户,造青磁《易经》一部。所谓青磁(活字),据专家分析可能是以制青瓷的瓷土烧成的陶活字。
其实毕升的活字印刷术与景德镇瓷器的 渊源,在民间早有传说。
相传当年毕升心痛于当时印刷的困难与浪费,费尽心思想要发明出一种既快捷,又能重复利用的印刷术。可是在试验了多种方法后依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一天他看到景德镇的瓷器上的印花之后,突然有了灵感,便收拾行李从家乡来到了景德镇。而这一趟行程终于让毕升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一到景德镇,毕升就马不停蹄地向制瓷老师傅们了解瓷印的工艺流程。而正是在这个了解的过程中,毕升意识到陶泥是制作印刷字块的最好材料。首先,陶泥过火后性能稳定,遇墨、遇水皆不变形,另外,最重要的是它耐高温的特性。就这样,毕升在景德镇待了下来,精心摸索着用陶泥来做印刷材料的方法。
而这一待就是几年,直到他完全把瓷印和印刷结合起来后,才回到家乡,发明出了举世闻名的活字印刷术。
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景德镇尚有一些掌握瓷印技艺的师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掌握这项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如今在景德镇,瓷印这项技艺已经不多见了。
(邓滨/口述晚报记者邹勇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