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第一所陶瓷技艺学校设在毕家上弄的具体原因,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但是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有关可能性也不小。
据可查历史资料,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的陶瓷工业一方面受国内封建统治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受到日本瓷器的排挤,因而一落千丈,每况愈下。民族工商业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想把陶瓷工业加以改良,使其有所发展,藉以挽回日益衰落的状况。他们也都看到,要想改良瓷业,首先必须解决技术问题,因此,培养技术人才的设想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1916年春季,在景德镇模范小学创设了景德镇乙种工业学校。设窑业科一班,招收高小毕业生。所设课程主要是饰瓷、雕削两种。上下午均为4节课,上午全部时间是实习,下午除讲授国画理论以外,还有国文、史地、理化(无音乐、体育),晚上自修。当时的实习不能够联系实际,因此有些教师,如冯文杰,很想将自己的知识与技艺传给学生,但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及教学方法,未能达到目的。
这个学校的经费来源,是由都昌籍窑户筹集了1000元作开办费,校长由江起鹏担任,并聘请了前清举人余兆麟教国文,张晓耕教国画、雕削,冯完白担任实习老师。
这个学校是春季始业,办了一年,由于经费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更主要是由于政府不予重视支持,在当年寒假就停办了。
1916 年秋季,江西省立第二 甲种工业学校在鄱阳开办。为了适应部分民族资本家的要求和贫苦青年对学习的渴望,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就在景德镇设乙种工业学校。于是,景德镇最早的一所培养陶瓷技术人才的学校在毕家上弄的御窑厂后门西辕门成立了。该校设监学,基本课程除国文、数学外,还有陶瓷化学、绘画、成瓷、装饰等,另有工厂实习,规定三年毕业。学生的来源以鄱阳、浮梁人较多,大多数是贫苦子弟,他们无力升入普通中学,只好在此学些技术,以谋求将来的出路。
社会人士对该校的开办也是支持的,他们认为学生能学习一些专业理论,又能学到实际技术,因此,陶瓷界部分人士也很关心这个学校,当时有不少瓷厂主动与学校建立联系,纷纷要求学生到瓷厂里实习和就业。
该校虽然开办时间不长,但也培养了一批陶瓷技术人才,特别是陶瓷美术人才。如汪太沧、方云峰、钱师哲、汪祖信、汪传贤、涂铎、万洪奎等。他们中间,除了钱师哲,绝大部分一直在陶瓷美术界服务,并有不少成为当时知名的瓷画师。
乙种工业学校的创办,在当时引起了社会人士踊跃参与创办陶瓷学校和从事研究陶瓷技术的风潮。如程功源创办了私立陶校,并聘请汪家珍具体负责指导。个人开业的有涂铎画像室以及汪家珍的人物、汪传贤的填瓷、方云峰的草虫、万洪奎的成型等,开始走向专业研究的道路,对以后陶瓷美术的改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