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陶瓷展厅-宋代陶瓷展厅-明代陶瓷展厅-清代陶瓷展厅-民国时期陶瓷展厅-新中国陶瓷展厅(釉上彩展厅-釉下彩展厅-雕塑瓷展厅-颜色釉展厅)
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参观景德镇陶瓷馆。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瓷器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陶瓷艺术与陶瓷文化是中国优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彩绘陶器,在陶器的生产技术基础上,在商代又发明原始青瓷。瓷器的发展过程是漫长而又曲折的。在中国陶瓷漫长的发展史上,景德镇以集大成者的英姿,成为》世人仰慕的瓷都。
景德镇陶瓷馆创建于1953年,于1954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馆名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题写。该馆是全国建馆最早、规模较大、藏品较丰富的陶瓷专业博物馆,收藏数以万计的景德镇历代陶瓷珍品,陈列自唐末至现代景德镇陶瓷精品,系统展示了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的瓷业发展史,可谓“集古今名瓷于一室”。参观陶瓷馆的时候,我们会在怦然心动中体悟景德镇瓷器称雄天下的发展过程。
据史料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新平是景德镇最早的名字,也就是说景德镇这个地方早在汉朝就开始生产瓷器了。据称在唐代初年,昌南镇(也就是现在的景德镇)就已经有了著名的陶窑和霍窑《浮梁县志》上就有“唐武德初,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标破玉器,且贡于朝”的记载、而且称当时昌南镇出产的瓷器“色素润、体稍薄”,博得了“假玉器”的美称。
然而,唐代以前景德镇瓷业的情况仅限于史料记载,至今还没有发现唐代和唐代以前的窑址和器物,所以对史料的记载还有待科学的考古资料来加以证实。到目前为止,景德镇有实物可考的制瓷历史始于唐末五代时期。所以,本馆所收藏和展出的瓷器实物陈列是从五代时期的实物开始。
好,请大家先来看看这张景德镇古窑址分布图。
景德镇自古以来水土宜陶。景德镇瓷业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得益于它良好的自然条件。景德镇境内水系非常丰富,除了主水系昌江以外,还有东河、南河、小南河与西河几个较大的支流,丰富的水系为景德镇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昌江及各支流流域茂密的林木为它源源不断输送了燃料;尤其是丰富的瓷石和瓷土矿藏,更为景德镇千年窑火提供了原料保障。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从五代到宋元时期,景德镇地区的窑场大多是沿南河与东河流域分布的,这与当时南河、东河流域瓷石矿藏分布的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也体现了当时景德镇“耕且陶焉”的农村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这个橱窗里陈列的都是景德镇出产的优质制瓷原料:瓷石、高岭土、釉果、釉灰等。
瓷石是一种石质原料,由细晶岩石英斑、次生石英岩等酸性浅成岩经热液蚀变而成。主要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绢云母和高岭石等。瓷石通常呈灰白或灰青色。瓷石经粉碎加水后,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干燥强度,可单独成瓷,烧结后呈白色。风化程度好的瓷石是良好的制瓷原料。景德镇瓷器就是以当地出产的瓷石作为主要制胎制釉原料。
高岭土是景德镇以东45公里的高岭山出产的一种可塑性较强的陶瓷原料。在元代以前,景德镇制瓷只用瓷石一种原料制胎,元代由于高岭土使用价值的发现,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减少了瓷器的变形,景德镇从此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所谓“二元配方法”制瓷,使景德镇瓷器率先由低火度的软质瓷转变为高火度的硬质瓷,完成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