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千年瓷都景德镇以其制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享誉世界,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被视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萌芽于青白釉瓷风行的宋代,成熟于元代。青花即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发色青翠,蓝白相映,素静雅致,怡然成趣。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
明洪武二年,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宣德年间,有“瓷中嵌玉”之称的玲珑瓷在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玲珑即在细薄的坯胎上,雕成米粒状的通花洞,然后施釉多次,填平通花洞,再入窑烧制而成。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球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的青花玲珑瓷。
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后,会显现出某种固有色泽,这就是颜色釉。色釉呈色主要决定于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组成、粒度大小、烧制温度等有关,利用这些因素,景德镇烧制出五彩缤纷、晶莹夺目的颜色釉瓷。
清康熙到乾隆中叶,景德镇制瓷更趋精湛,品种尤为丰富多彩。陶烧瓷炼技术的成熟在郎窑红、钧红、裂纹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中得到了体现,高低温颜色釉“精莹纯全”。景德镇特有的青花装饰技法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分水法的使用青花装饰达到了中国绘画的效果。粉彩在清代陶瓷业的激烈竞争中应运而生,在清代晚期达到了其第一个高峰,确定了景德镇陶瓷从过去注重器形转而向注重绘画装饰方面发展的大趋势。粉彩是釉上装饰,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
进入20世纪以来,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具有文人气质的陶瓷绘画艺术家,将文人画与陶瓷相结合,开创了“瓷上文人画”的陶瓷艺术,开始彰显出陶瓷绘画的创造性特点,体现了每位画家的独特个性,改写了陶瓷作为工艺品的历史,翻开了中国陶瓷史中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