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古陶瓷历史文化专辑 >> 文章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试论“邛窑”和“长沙窑”的关系(续一) | |||||
邛窑彩绘瓷数量和品种之多、题材和内容之广在我国早期瓷窑中实属罕 见。可以这样说,长沙窑有的,邛窑有;长沙窑没有的,邛窑也有。就拿 周先生所说的绘画题材来说吧,邛窑并非没有“人物、走兽等”。中国历 史博物馆邛窑藏品中有两只釉下彩绘碗:一只碗的碗心用褐彩书“天宝七 载午时造”款,碗的内壁,一边绘挥舞长剑行于云端的人物,一边绘踏云 而疾行的百兽,纹样复杂,内容奇特,色彩光润;另一只碗,用赭褐色绘 水波、星相、日月星辰、水火土木等纹样和“开成元年十月造用碗”字样。 中国画中的写意画法,起源于唐代。在邛窑烧制的各式罐、壶、瓶、钵、 杯等器物上,有不少写意画花卉。。 唐、五代时期的邛窑印花碗、盘采用形与纹相同一致的风格,如碗、盘 呈五瓣莲花状,则碗、盘内壁就绘五瓣莲花纹图案。这种体现表里合一、以 写实为准的理念,将造型与纹饰相统一的装饰艺术,在同时代其它名窑如越 窑、长沙窑、耀州窑、龙泉窑,虽偶有出现,但都不及邛窑精致和典型。 邛窑的贴花工艺与长沙窑的贴花工艺相比较颇为相似,但亦有差异。差异 主要表现在:虽然长沙窑贴花工艺的应用比邛窑广泛,但邛窑的贴花工艺水 平却比长沙窑高。长沙窑的贴花是用模制纹直接打印上胎体的,而邛窑的贴 花工艺则较复杂、精致。邛窑制作高档的贴花彩瓷器,往往使用多种模印, 多道工序,多种技法。有的采取捏塑与雕琢合用的技法,有的采用模印与手 塑合用的技法。 邛窑和长沙窑都有许多人物造型的瓷塑作品,但邛窑作品所包含的丰富 的人文内涵则更为丰富。例如,邛窑玩具中的各式玩球俑和酷似女子足球守 门员扑地接球的“直体匍匐抱球女孩”俑,简直可以以此为据,证明“足球 起源于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唐代妇女崇尚以肥为美,雍容大度,讲究发 型。那么,唐代妇女有些什么发型呢?邛窑众多的唐代女俑像给我们介绍了 三十几种之多。这无疑给美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84年,考古工作者发掘邛崃十方堂邛窑遗址,发现窖藏5个。窖内有罐 装钱币40余公斤,币有四铢、半两、西汉五铢、新莽货泉、蜀汉值古五铢、 隋五铢、以及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 根据综合分析,居住在这里的主人应是世代从事窑业的窑主或窑户。据现 场发掘者讲,遗址房屋内的东西及其摆设有序不乱,没有搬动痕迹,估计事 发突然,人们为了逃生,只是匆忙将钱币埋藏好,就离开了。很显然,这一 走,就一去不返,否则,后来的人们就不可能发掘出那罐钱币。 40 公斤钱币中最晚的是“乾元重宝”。据《旧唐书卷十 本纪第十》载, 乾元元年秋七月“丙戌,初铸新钱,文曰‘乾元重宝’,用一当十,与开元 通宝同行用。”;乾元二年九月,“戊辰,新铸大钱,文如乾元通宝,而重 其轮,用一当五十,以二十二斤成贯。” 又据《旧唐书卷十一本纪第十一》载,宝应元年五月,“改行乾元钱, 重棱小钱一当二,重棱大钱一当三”,“改乾元大小钱并一当一”。但唐 代宗即位,便将两种乾元钱罢废,专用开元通宝钱。 查唐代“乾元”,只有两年零四个月,尔后是“上元”,不到两年, 就改“宝应”……据此,几乎可以肯定,十方堂唐代民居的主人是“乾元” 至“上元”年间逃亡的,极大可能就是乾元二年(759)时逃亡的。 那么,逃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当代《邛崃县志》有如下记载:“唐肃宗乾元二年(759),邛、嘉、 简、眉各州彝人起事及代宗大历十四年至僖宗乾符元年(779-874)间,南 诏、吐蕃先后四次进犯西川,临邛均当其冲”。 又查《旧唐书卷十 本纪第十》,有如下相关的记载: 永泰元年十月“剑南节度使郭英乂为其检校西山兵马使崔旰所杀,邛 州柏茂林、泸州杨子琳、剑南李昌夔皆起兵讨旰,蜀中乱。” 大历十四年(779年)“冬十月丁酉朔,吐蕃合南蛮二十万,三道寇茂 州、扶、文、黎、雅等州,连陷郡邑。发兵四千助蜀,大破之。”这一史 实,《旧唐书 吐蕃》记述得更详:“十月吐蕃率南蛮二十万来寇:一入茂 州,过汶川及灌口;一入扶、文,过方维、白坝;一自黎、雅过邛崃关, 连陷郡邑。乃发禁兵四千人及幽州兵五千人同讨,大破之。” 上述史料表明,在“安史之乱”及其过后的数十年里,临邛及其周边 地区也曾经历多次社会动乱和内战,难免使陶瓷手工业生产屡遭破坏,从 而,导致部分丧失生产资料的陶瓷工匠远走它乡。 远走它乡,逃向何方? --到北方,不行!皇帝都一度逃离北方,跑到四川来了。何况去北 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往西南方跑,也不行!南诏早已依附吐蕃反叛唐朝。 唯一的出路是顺水而下,经南河到岷江,再转航进入长江,“两岸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去谋生是唯一的 理想之途。 当年,客居成都多年的伟大诗人--杜甫也是熟知这一“理想之途” 的。永泰元年(765年)诗圣从草堂出发,再次逃亡,也是从成都南河出 发,顺岷江、长江乘舟南下,经嘉州、戎州、泸州、渝州,至云安,迁夔 州,抵江陵,进入湖南的…… 正是这个时期,湖南长沙窑创始了。 关于长沙窑,《中国陶瓷史》有如下记载: “长沙窑不见于文献记载。” “据调查发掘获得的资料,并比较长沙及各地唐墓出土器物,可以判明 此窑创烧于唐而终于五代。长坡垅遗址出土有元和三年纪年罐系印纹 范模,而与元和三年印纹系相同的带系罐标本在窑址里俯拾皆是,唐墓 中出土这种带系罐也为数不少;可知在元和时期长沙窑已具有较大的生 产规模。元和三年印模出土于长坡垅遗址中层,下层还有一米厚的堆积 层,说明在元和三年以前还有一段烧瓷历史,但上限到何时,因为缺乏 纪年器物或纪年墓出土同类瓷器对照,目前还不能确定。”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周世荣先生认为,长沙窑的创烧年代,相 当于“盛唐的天宝末年”。 真是“无巧不成书”,上述观点给笔者的“长沙窑源于邛窑“说, 提供了时间衔接上的证据。 周世荣先生认为:“长沙窑釉下彩装饰来源于湘阴窑,邛崃窑与长 沙窑是一对孪生姐妹窑,其釉下多彩装饰(指蓝绿彩),也晚于湘阴窑。 由此可见,湘阴窑也许就是姐妹窑的阿妈或阿姨。”理由是:“湖南湘阴 窑出土了东晋釉下褐彩盘、釉下酱褐彩簋、釉下褐彩四系罐和釉下黑色彩 鸡首壶等”。 刘伯元先生则认为,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笔者认为:周、刘二先生的上述观点证据是不充分的。 首先,按照《中国陶瓷史》的记载,邛窑和湘阴窑都几乎同时创烧于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规模和工艺成就而言,或许邛窑还要略胜一筹。湘阴 窑怎么能成为邛窑的“阿妈或阿姨”呢? 其次,四川早在蜀汉时期就能烧制褐色点彩瓷器了,隋代就烧制出了 釉下三彩。高温釉下彩瓷创烧于邛窑已是古陶瓷研究界的共识。湘阴唐属岳 州,疑其即为岳州窑旧址。湘阴窑从创烧到唐五代均以青瓷为主要产品,已 发现的标本属隋代典型器居多。唐代的岳州窑也是烧青瓷的,故有“岳州瓷 皆青”之说。虽然,湘阴窑出土了釉下彩器,但未见其将此工艺持续下去, 发展起来,一直到五代终烧时,也仍然以青瓷为主。而长沙窑在唐天宝末年 后异军突起,以其高超的装饰艺术和成熟的釉下彩绘享誉于世。 --这未免太突然了吧? 人们不禁要问:长沙窑那些具有高超的装饰艺术和成熟的高温釉下彩绘 工艺的师傅是从哪里来的? 《中国陶瓷史》说:“岳州窑窑场分布范围较宽,唐五代时期遗物堆积 较厚”,这说明此间岳州窑很兴盛,青瓷烧制水平在提高,青瓷产品销售看 好,在此背景下,烧习惯了青瓷的工匠师傅们能离开湘阴到长沙来改烧釉下 彩绘瓷吗? 长沙窑在战乱频繁、国土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突然停止了烧制。那么, 那些烧制高温釉下彩的工匠到那儿去了? 对此,研究长沙窑的专家、学者有三种观点:即“战争摧毁”说、“材料 用尽”说、“海外对中国陶瓷需求改变”说。 |
|||||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唐代长沙窑装饰艺术 试论“邛窑”与“长沙窑”的 试论“邛窑”与“长沙窑”的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关于了了亭 | 网站简介| 艺术家免费登陆服务| 网站导航 | | 管理登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