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金秋,汉中先生生于江西丰城。一来到这美好的人间,似乎天注命定他与绘画有缘。他读中学时就摘舞台设计,第一个舞美设计"娣娥游月宫"居然得了县里的二等奖。
1959年刚满20岁的熊汉中,录取到向住已久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代工艺专业。闲时,他也学习陶瓷和绘画,师从着名教授梅建鹰、郑可、田世兴。大学毕业,汉中先生放弃了到大城市工作的优越条件,来到落后闭塞,但又是可以干一番大事业的景德镇。虽然条件艰苦,但他眷恋这片沃土,对于深爱着陶瓷艺术的汉中先生来说,若又算得了什么?于是,熊汉中被分配到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这位不甘寂寞的"外来户"以敏锐的日光,一开始就紧紧盯着景德镇传统艺术中最精彩的部份。在这片奇幻的大森林中,他冷静选择、果断吸收,正如江河不择细流,所以称其大。熊汉中艺术道路上中西合璧,传统现代为己所用。从而对他艺术风格的形成,学识修养的提高起了催化作用。
八十年代初,熊汉中继俩人画展 (熊汉中、陆如)之后,又在工艺美术公司举办画展。我对他的认识就从这次画展开始。古老的景德镇何时吹过这股清新之风?何时出现这么鲜美的面孔?那一串串露水欲滴的壮硕葡萄,那一只只灵巧敏捷、调皮的小松鼠,窜上跳下,活灵活现。每一幅画都洋溢若勃勃生机,荡漾着温婉雅丽的诗情。无疑他的画展和作品,给古老的景德镇注入了新的血液和生气。他能在传统的樊篱中脱颖而出,并逐渐被人理解.接受,这就证明了景德镇需要他,需要像他这样不拘泥传统,勇于开拓创新的弄潮儿。
成功的背后有若许多主客观的因索和条件。他的绘画艺术在汇百家之长的同时形成了自家风范,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他的绘画艺术既得益于齐白石潘天寿书风影响,又得益于明清以来的青花艺术灵感的感悟。熊汉中在轻工部陶研所和陶瓷馆期间,曾收集,整理了从元、宋、明、清四朝的民间青花和陶瓷中的鱼纹装饰。他在大量的史料基础上形成自己系统的论证,撰写了20多万字的"景德镇民间青花装饰特征"、"陶瓷中的鱼纹装饰"等文章,这些文章先后在《工艺美术研究》《文化生活》《陶瓷研究》《景德镇陶瓷》杂志上发表。这两大课题的研究,使熊汉中先生的陶瓷艺术和绘画艺术开辟了新天地在似与不似之间,把色彩的沉稳和流畅,把构图的简洁和丰富,把情趣的清丽发挥得灵透生辉。
|
|
这位当过瓷用化工厂厂长,省陶瓷工业公司的副总工程师的汉中先生,1981年和1989年先后两赴美国考察,一次在叁加克里夫兰举办的《中国商品博览会》时,开幕的当天现场为美国友人挥毫作画。那一幅幅消新雅丽的池塘荷莲,茂盛刚劲消翠欲滴的翠竹、那美色妙造的自然,无需翻译,立即产生出心灵沟通的效应。美国电视台第五频道,对熊汉中的当场表演及时报道。回国后,他撰写了《美国人所喜爱的陈设瓷》一文。1992年汉中又应邀前往泰国,参加了中国礼品陈列馆揭幕和中国礼品公司举办的《江西景德镇工艺陶瓷展览会》。揭幕典礼上,泰国索怌上将,着名华侨领袖李春田、李光隆先生等知名人士出席,泰国《世界日报》撰文介绍了展示会盛况和熊汉中先生的陶瓷艺术。
1994年,熊汉中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艺林评赏赛》。香港《东方新地周刊》选登了他的"星河泛舟"瓷板画,1993年熊汉中先生赴港期间,香港《大公报》《经济日报》《新民报》《明报》《信报》《中华日报》等十多家新闻机构介绍了汉中先生的陶瓷绘画艺术。亚洲电视台还特邀汉中先生在电视上作"如何收藏景德镇艺术陶瓷"的专题采访。
多年来他的中国画"白鹭"在首届国际陶瓷节摘取了中国画唯一的一等奖桂冠。他的彩虹釉"梅月"挂盘荣获中国稀土神龙杯特等奖。国画"鸭先知"。收人中国工艺美院建院三十五周年《中国画展集》原作被香港博雅画廊收藏。国画"芭蕉仙鹤"刊登在"中国书画函大优秀作品选。"特别是邓希平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尤里卡发明金奖"的11块彩虹釉艺术挂盘,其中"夜鹰"、"池趣"、"山村晚霞"、"雨后归舟"、"梅花日出"、"雨后黄山"均出自汉中的大笔。不知是邓希平发明的彩虹釉太美,还是汉中笔下的自然形态太神奇,或者是这两极原因的奇妙结合吧。尤里卡发明金奖,的确值得景德镇人自豪。翻开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作品集粹第一辑《熊汉中陶瓷绘画作品集》,无论是陶艺、国画、青花釉里红,还是装饰画、综合装饰,都给人以"天然去雕饰"的感觉。他在笔下塑造了众多自然美形态,却并没有刻意求美,而是旨达一种"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的境界。如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的综合装饰"鱿鱼"瓶,那寥寥数笔、形具神在、宛若天成,彩虹釉"明月松间照"挂盘,以明月作背景,松、梅穿月而过,展示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汀教授在看过他的作品后,欣然题写了"放逸生奇"四个大字。潘春芳教授并为他的专辑撰写了《瓷艺国画、相茂相生》的序文,称汉中的瓷艺国画具有构思新颖,笔墨洗练,意趣高远的清新风格。
(文:亦真 编辑:李申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