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鱼图”青花釉里红·施家美(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规格.150件,高.36cm 直径.26.5cm
施家美老师比我大三岁,17年前我们在景德镇“老厂”相遇,一见如故,相谈甚悦,至今认为至友。他早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在学校時,由于画画出色,被称为“神童”。毕业后曾到湖北省宜昌市彩陶研究所教学3年,后回景德镇陶瓷公司,分配到当时新建的“华风瓷厂”。一生专著绘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克己诚实,正直正派,是一个画艺高尚高超的艺术家,一个经典的知识分子!
1995年,景德镇十大瓷厂齐刷刷的关门休克,成千上万瓷业职工瞬间失业。
然后瓷都人是坚强的,他们有特别的制瓷技术,又有几千年来根深蒂固创业意识。旧的生存格局被打破了,国家开放政策引导的新的市场模式进来了。每个人只要努力,都有机会、有可能在这个新模式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位,原来的工种、知识、技能、职务都是寻找新生活的基点。我请到一个师付来帮我买的瓷器打稻草包以便运输,他打包时我在旁边帮忙,一边跟他聊天,他告诉我,他原来在工厂里是捡验工,工作较轻松,工厂一倒闭,他的捡验技能一点用也没有。为养家糊口,他学包稻草包。他很自信地跟我说:这工作也有技术,包得又快又好,也不容易。收入不比以前差!”我还迂见陆如大师的女婿邱木生,中年人,一个改制前的厂长,他用一套半山腰建的不大的民房,建了一个只有他一个固定人员的作坊,组织材料,配置设备,请人拉坯、利坯,画瓷,然后送去大窑搭烧,最后包装销售,一条龙的所有事,他一人完成。一边还坚持抽空学画,陆如老师很支持他,抽空到他的作坊指导,亲自教他画青花。我也很看重他的努力、他的积极的生活姿态,差不多每次来景德镇,都去他那儿看看他,顺便买几个瓷器。他请的画师是胡达民,一看就是个好小伙子,画得很有独立风格,他的作品很受欢迎,我武汉的朋友们差不多都有胡达民的作品,真正的价廉物美……而邱木生,终于在几年后也开始卖他自己创作的青在了!
言归正传,本文的主角故事应该开场了:
原来工厂里从事配釉的工人黄细九(黄卖九之弟)找到了原来在华风瓷厂画师施家美,签了一份协议:由黄细九负责租房、建窑、做坯、烧窑,施家美负责画瓷,按所画瓷器“件”数计工资。此事正投施老师之好,他只喜欢画,不喜欢操别的心。
黄细九选了“老厂”铁路边一民宅,很快就改造成一个地道的作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气窑。施家美也就每天骑着一架老旧的自行车上班了。
说起位于市区几大瓷厂边的“老厂”,又要把话说开了:凡是那几年到过景德镇的与陶瓷有关的人们都会回忆那时“老厂”的繁华风景,一条大街,二边门面,门面后边的民居,大街深处的民房,全部是做瓷器的小作坊,一家人的作坊,几个人合作的作坊鳞次栉比,一路走去,只看见穿着沾了泥巴的工作服的工人忙碌进出,只看见一排排晒着的泥坯,碎了的坯子,还有不停地贴着你拉过去的板车,板车上不是泥坯就是出窑的瓷器。人很多,而且都来去匆匆,因为这么多人都是来寻瓷、买瓷的经销人员,当时的热闹程度真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你在街上东张西望走得慢时,常会让后面人扛着的瓷器碰着,人们倒也不见怪,让一让就各奔东西了。走在路上让后面的推一把也是常有的事。就像武汉市当年的汉正街一样。
当时国家政策开放了,玩瓷器再没人批你“小资”了,人们手中也有闲钱了,景德镇的瓷器就成了大家的关注和受好。若大的市场机会出现,人们拿着景德镇到全国各地去展销……市场兴旺了!“老厂”这样的陈设瓷、观赏瓷的生产基地也应运而生,应运而旺了.
又谈出去了,还是回过来写我们的施家美和黄细九。
那一天,我正在老厂到处寻觅我能上眼的瓷器,这是我每次到景德镇必做之事。从街口一路找进去,直到街的尽头,突然看见一宅暢开的大门里,有一个人抱着个青花釉里红的瓶子走出来,我迎上去拦着他,请他让我看一眼,眼前一亮:青花釉里红婴戏图!好可爱的孩子!天真、活泼、纯真……那人看我那么喜欢,用嘴努了一下房里“施老师画的。”我道了声谢使径直走过去.
这时,黄细九迎了出来招呼:“进来看看。”我没走进去,把眼光停在门左边一个小木桌旁正在画瓷的人。黄细九赶快走过来介绍“这是施老师,施家美。”施老师侧头看了我一眼就回过头去聚精会神画画,他正在画一个女孩,线条流畅、笔峰潇洒。他半眯着眼旁若无人地画着,五月的天安静而不带噪意,仿佛能感觉到时间轻轻地在身边走过,整个节奏颇有点诗意。我站着不动,他也无意与我答话,是知识分子的自尊孤傲,还是他固有创作习惯,我全然不理会,我欣喜于心:又找到一个!
从那以后,我每到景德镇来,一定会抽出一个上午到黄细九的窑场,端着一杯茶坐在施家美老师旁边看他画画!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有时我会提点陶瓷上我还没搞懂的问题,他会跟我细细地解释。很享受这样的时光,没有功利,没有钱币,没有需求,没有市俗的一切,仅仅是一人在画画,一人在看画画。
当然,每一次走的时候,我都会到黄细九的库里,选几根施家美画的瓶子。他的作品,基本上拿回武汉就很快给朋友们抱走了。我的收藏圈里的朋友,无论老少,差不多跟我一样喜欢施老师的活泼泼的可爱宝宝。
黄细九告诉我他在厂里专门调制釉料的,对釉里红釉料的调制独有其长。所以他选择请施家美老师专画青花釉里红。而施家美有景德镇一流的极扎实国画功底,画什么都手到擒来,自信满满!事实上,黄细九的窑从来没有因为施家美画得不好而出问题,而时有釉里红烧灰了而全窑瓷器即废。在我看来,画这些瓷器对施家美来说,真的是“小儿科”!
那年,黄细九的侄子结婚,施家美一高兴,画了一幅“迎新娘”在一个镶器上,一男孩戴着插着二根羽毛的新郎帽,一本正径走在最前方,后边二个男孩双手交叉驼着一个快乐的小姑娘,再后面有一排吹唢呐、管子、笛子,欢天喜地的孩子。天保佑,这镶器刚出窑就被我看到了,黄细九本来想留下,经不住我的执着恳求,终于给了我。但是,这镶器到武汉当天,就被第一个看到此瓶的徐姓朋友毫无商量地抱走了,喜欢得不得了……。其实我也想留下来收藏的。
施家美故事是很多的,他的画艺在景德镇是一流的,尽管他本人不事张扬,陶瓷界人们说到施家美,给于的评论肯定是褒扬的、赞美的。李申盛15年前写过一短文介绍施家美,我觉得很平实贴切:“施家美从事陶瓷艺术40余年,专攻人物,特别是婴戏图,其作品遣童趣于笔端,融诗味于墨底,以流畅的线条,明丽的色彩,简练的构图,巧于布局,静中有动,把你带回童年时代,画面上那一个个孩童宛若一个个金童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