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泥板原作.瓷雕塑.赵坤(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规格:高.43cm .厚.25cm. 宽.26cm.
这二只猴刚出窑,煞是可爱,煞是美好,一个调皮,一个沉着,给他们亮个相,让朋友们快乐一下。猴是很通灵的。
昨天,到赵坤的店里坐,与赵坤随意交谈,虽然我们俩年令上差不少,但思路、性格、倒也一直投合,谈吐自在。赵坤有才,雕塑艺术上有才,这种才是"宝",这样的人才不是靠用功培养的,招考也是招不到的,要有天赋、有机会、有兴趣、有毅力、有能力、后天的文化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所有这一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成就一个人才。、
赵坤爱用泥板塑造各种小动物,很投入,很认真,也很艺术,率性而作,随心而塑。当然有的也要挖空心思去思考、去试验。她做得很有灵性,生动、活泼。她塑造的小动物时而高兴、时而沉思、时而专注、时而得意,千姿百态,很有动感,能打动人心。
这几年我一直在关注赵坤。也一直在品味她的“醉泥斋”这三个字。我觉得“醉”字用得太贴切了、太形象了、太有个性了。赵坤是个动辄就“醉”的艺术家,有一次我们在一起聚会,我说:“你最好不要开车。”她不解,疑惑地看着我,我说你是那种行为思想经常会“(醉)仃顿”的人,也就是经常自醉于心的那种人,这类人不适于“工”,应该为“艺”。她认同地点点头。我又问她一件事:“听说你有一次出门.到了目的地,四顾一望,只剩下了你一个人,行李,包包什么都没有了,而且根本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离开了你。”大家听完后齐声大笑起来,她也憨憨地和我们一起笑。可能那个时候她不知又把自已的思想沉醉于何处。这种没心没肺、没牵没挂、没忧没愁的性格是天生的艺术品种。我内心总期待她“醉”出个什么名堂来,也不枉为“醉泥斋”的主人,也了了我等“粉丝们”的心愿。她也确时时拿出点让你心醉的作品.
赵坤是一个高个子,性格开朗、爽快。头上总是包着一块头帕,一身打扮很有个性,我曾以为她是个少数民族,别人问我赵坤是那里人,我会随口说:“可能是蒙古人吧!”因为蒙古人头上才爱包一块头巾。有一次和她见面,我问她降生何地?她笑答:"安徽人"。"那你为什么带个这样的头帕?她笑得更有劲了:"我经常碰到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常常回答他们:我是包头人。他们都信。"说得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赵坤跟我解释,她的头发多而长,常落下来影响她的工作,于是便这样包起来,两只手捏泥巴就方便多了,包久了,就脱不下来了,这个形象也就成了赵坤一个特殊的符号。好,言归正传:
赵坤1993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从小就醉心于艺术的她,离开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这个艺术的殿堂,又师从著名雕塑泰斗、教授周国桢。她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加上自巳开朗、勤奋、颇具灵性的创造才能,她很快就受到陶瓷界的关注,获得了良好知名度,在中青年雕塑艺术界里是皎皎者。
雕塑,凝固生命的一瞬间,凝固思想的一闪念,是体现作者全部艺术修养、水准、知识、天赋的一个永久的立面。要想做一名出色的雕塑家,所需要具有的内在素质,远比一般的画家多得多,而且真还需要一点与生俱来的灵性。我无意把年青的赵坤抬到那个高度,但至少,她已有了那样的基础和条件.,赵坤的原作拓朴无华、自然天成。她是一个不懈怠的艺术家,有时代使命感的中青年艺术家,一她在努力奋斗、探萦、创作。
赵坤比较多地使用泥扳创作.自然、率性、看似随意,而那些下意识的舍取,便是体现真水平的功夫.。了了亭.陈也君/文
景德镇“玩泥巴”的女人
新华网江西频道6月1日电(记者韩梁 章武)毛发招展、线条遒劲的藏獒,神情悲戚、眺望远方的猩猩,颔首凝神、伏地低吟的“豹女”……漫步赵坤的醉泥斋,恍然进入景德镇一处鲜为人知的风景。
在奉瓷绘艺术为主流的景德镇,陶瓷雕塑算得上冷门。在艺术精英云集的瓷都,赵坤称得上特立独行。在瓷雕日渐式微,雕塑者纷纷转行“画瓶画盘”的今天,赵坤醉心瓷泥、甘于寂寞的执著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对她而言,“泥巴”就是经由表达人生体验的最佳途径。
“瓶子好画也好卖,一天能画七八个。雕塑难做也难卖,七八天未必能出一件作品。可我还是喜欢雕塑,几天不动手,心里就难受。”伴着若有若无的禅音古乐,赵坤轻抿一口茶。
赵坤1969年生于安徽淮南,儿时在自家瓷器店见识韩美林的瓷雕,笑言那是最早的艺术启蒙。景德镇陶瓷学院三年进修奠定了她的造型功底和艺术气质,引她走上瓷雕之路。
在赵坤眼中,瓷雕是泥与火的融合,也是瞬间的艺术。只有熟知瓷泥特质,才能驾驭材质,最大限度施展创造力。
她对泥土的运用颇讲究:造型时先将大块泥饼卷成动物躯干,待其略干,加入头尾四肢,细致点化眉目,雕琢气韵神形。对釉色装饰,她自有张弛:花釉的明艳鲜亮,无光釉的沉静无暇,纯色无釉的浑然天成,无不流露她独特的审美情趣。
业内人士评介,赵坤的动物瓷雕融合古老卷泥成型工艺与现代艺术造型手段,综合泥味、手感、肌理等艺术趣味,采用全新雕塑概念,个人色彩强烈,难以倒模复制,具有收藏价值。
虽未刻意迎合市场,市场却已注意到这名景德镇瓷雕的青年领军人物。采访当天,醉泥斋人来人往,从山西赶来的艺术品投资者看中她的无釉藏獒;艺术品经营机构想把她的雕塑做成礼品。
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民族自豪感不断提升,对传统文化认同感日渐增强,对艺术的主张与评价标准也发生相应改变。景德镇陶艺界已经认识到,简单移植西方现代艺术元素无法替代个性创造,全盘否定自身传统可能丧失立足之本。只有充分反思中外艺术发展历程,才能认清本土艺术的优势与不足。而如何打破传统陶瓷文化桎梏,把工艺、材质与创意完美结合,则是所有瓷雕艺术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赵坤对此有清醒认识。她说,想走出一条有别西方陶艺的道路,“用景德镇的传统泥料和釉色讲新故事”。对于外界种种评判、归类,赵坤似乎不甚在意。能让她倾注全部激情的事物,似乎只有泥巴。“那件猴子雕塑要赶紧动手,泥巴干了就做不成了,”她自言自语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