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野香来》青花斗彩..王安维(陶瓷世家、陶瓷美术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
规格:.200件,.高.43cm.,最大直径.30cm
前不久王安维和他的学生俞瑞林到"了了亭"一坐小叙.李申盛在他的"黑板报"上便做了一短文.我看了后觉得也很有味道.他是这样写的.:
“王安维教授属于那种很“man”很有型的那种艺术家,这样的人在艺术界绝对是中流砥柱的那种,之所以说“man”是有圈点之处的。
1.雷厉风行。做事不拖拉,走路带风,站如松,坐如钟,尽显阳刚之气;
2.绝不含糊。说话声音响亮,字字清晰,语速适中,偏快。行就“yes”,不行就“NO”,不带半点余地,话语中少用感叹词,如“啊、呀、呢”等。
3.为人大方。对待朋友的事情,是两肋插刀,对待自己的事情,拿得起放得下。”
今天要放四件王安维的作品到我的商城.,我把王安维出版的专著“王安维瓷艺文选”中他白己写的序全录于下:
“我有幸出生在景德镇这个举世闻名的瓷都,更有幸出生在四代业陶的陶瓷世家。曾祖父王昌彬(文宜)先生是清代光绪、宣统的御窑官,祖父王庭芳(旺柏)早年就读于江西窑业学校,后就读于上海美专,父亲王隆夫(昌南子).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因此我从孩提时代就受家庭环境的感染,对拉坯成型、施釉窑烧、绘瓷填色以及炉彩等等了如指掌,不仅观察而且也动手做一些泥塑或在瓷胎上画上几笔,我父亲是坚决反对我过早从事艺术创作,不允许我动他的笔和颜料,在他看来如果从小就业陶,将来必然就成为瓷业的工匠而已,他要求我多读书,多做学问,等大学毕业后再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活动。在如今看来,他的想法确实是有道理的,因为画瓷器只不过是掌握其工艺性能,掌握料性、窑炉燃烧性能,性能有一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就能掌握,而真正的艺术家画一件作品主要是画修养、画文学功底,这样的作品放在人们面前就区别于一般工匠绘画了,她能耐人寻味,富有诗感。
我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买不起《新华字典》之类的工具书,有什么不懂的字和词就问祖父王庭芳,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在我看来没有他不认识的字、没有他不懂的词,尤其是他的小楷写得非常工整漂亮。记得他常常在煤油灯下用一个很小的放大镜看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然后讲给我听,所以我今天画的很多历史题材的作品都是他讲给我听完后凭我的想像创作出来的。如今祖父曾经有很多机会留在国外、留在沿海城市,但因为我是陶瓷世家的后代,也是王氏陶瓷世家的唯一男孩,我有责任把祖辈的艺术像比赛场上的接力棒一样接过来,并发扬光大。所以我每创作一件作品,每想到陶瓷艺术存在的问题时,我都会用心把它记下来,撰写心得体会。今天我向读者呈上的?《王安维瓷艺文选》是近十年来从我的讲稿和论文里挑选出来的,这些文章大多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过的,也有些是我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报告厅作的专题演讲的录音整理出来的,有些是我在新加坡“东方收藏”组织的讲课中整理的,这里有很多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我衷心希望,本书出版后,能得到学术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宝贵意见。”王安维/文
(已售)
我看了多本王安维的书藉《安维瓷艺》、《王安谁谈书法》、《王安维瓷艺文选》,我注意到:这三本书的序,全是他自己写的,写得很平和,理性,但从字里行间透出的自信、自尊,知性,会让读者体会到他的独特个性和风格。人都应该有傲骨,但是真有傲骨和有真傲骨的人不多。艺术上要有真成就,真是要有点傲骨,傲骨是要有道德、学养、知识、人格去支撑的。傲骨不是去吓人的,而是要去突破,首先是突破自己、突破成见、突破陋习、突破世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安维,集陶瓷绘画和陶瓷书法于一体的杰出艺术家,他的绘画大气酣畅,实力雄厚。他的书法带给人一种朴茂沉雄、畅达清新的感觉,作品笔精墨韵,墨味盎然,酣畅淋漓,意境优雅,我们期待着王安维的不断精进.陈也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