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这个瓷板画得不错。”“这个现场画的人物,跟选送作品风格有区别。”“这人注浆成型技术好,这人利坯工夫绝,瓷体与瓷盖咬合紧密,真功夫。”……18名高技能陶瓷艺术家的“进退”,此刻掌握在5名专家评委手里。这是首届“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师”评审现场,评委们逐一给出的作品评价,然后是举牌亮分。
首届“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师”荣誉称号评选经过5个月的高效筹备、启动、部署、报名、公示、评审,9月26日进行最终的专业考核、专家评审后,12名参选者列为首届“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师”称号公示人员,如公众无疑议,将有16人获此殊荣。这也是行业荣誉称号选评首次脱离官办背景,由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内行评内行的一次成功尝试。
社会组织“评大师”头一回
6月21日,江西省高技能陶瓷艺术家协会正式成立,一次由行业协会评选荣誉称号的胆大尝试也随之摆在阳光下,接受业界、舆论、公众的监督和检验。
据了解,该协会是经省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社会团体组织,协会开展工作以非盈利性为标准,为省内的陶瓷高技能人才搭建发展平台,是合法合规的行业性协会。没有官办或半官方背景,该协会主席李贵镇很满意这样的组织结构,他认为这有利于调动协会成员提升技能、参与协会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吸纳各工种成员,发掘更多的陶瓷人才。“要发展,就要树榜样。”李贵镇表示,基于良好的初衷,协会刚成立就有了“评大师”的大动作。
据介绍,以前陶瓷行业内也有各种各样的“大师”评选,主办方常不乏官员、商家、民办机构的身影。而此次的首届“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师”荣誉称号评选与以往不同,是纯粹的行业性协会行为,面向具有一定陶瓷技能水平的协会成员开展,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特点,最关键的一点是得到国家行政放权开展行业荣誉称号评选的政策许可。可以说是真正由社会组织自主“评大师”,受到法律、政策的保护,很快得到了协会成员的响应。
接下来的评选工作一路下来进展顺利。从制定评选办法、程序,到接受报名、初评筛选、公示,再到9月26日的现场操作和专家评审,每一个环节都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
要当大师,技能实力会说话
启动评选、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三轮公示,每一次都体现了“公开”。9月26日的现场操作和专家评审,却是更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评选的公平和公正。在9月21日的公示中,4人被直接授予“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师”称号;16人进入到最后的现场操作和专家评审环节;2名成型工种参评者因陶瓷技能特长无可比性,又各自无竞争者,交由专家评委决定是否直接授予荣誉称号。
上午8时,16名陶瓷手工彩绘参评者陆续抵达装有两个监控探头的考场,着手在瓷板上或瓷瓶、瓷盘上再现参评作品的面貌。不同的是,他们有的带了样图,有的脱稿绘画,相同的是,他们都关注于眼中的瓷、手中的笔,现场气氛显得有点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参评者渐入状态,气氛多了些活跃度,部分参评者还会相互交流观点,自信的早早画完就离开考场。
考场出去容易进来难,一旦考完离场,由专人严守的考场大门就不再对参评者开放。中午12时,所有参评者必须全部离场,考场上锁,等待下午2时30分,5名专家评委的到来。专家的身份也一直是保密的,也难以泄露,因为直到上午11时,才通完电话邀请确定评委人选,而那时参与评审公证过程的法律顾问已经到达现场,对评审委员会成员的对外联系予以约束。
下午2时30分,专家评审现场已经架起三台专业摄像机,16件贴好序号的参评作品依次排开放好,5名评委这才露出“真容”,宁勤征、程云、袁世文、张景辉、张苏波,有国家级大师,也有知名教授、专家。评审开始,每一件作品都要在一台正对的固定摄像机前展示后,才拿到专家面前进行评分,评委刚在题板上亮出分数,两名计分员立即认真地记录在案,紧张地登记、计算平均分。
看完16件手工彩绘作品后,评委们见到了两名成型工种参评者制作的一罐一瓶。蓝色罐体的身与壶契合得很好,肉眼看不到什么瘕疵,对这样的利坯技术,评委们不吝给出90分以上的高分。另一只大瓷瓶重点是注浆功夫,评委们围过来看还不够,还又摸又敲的,听声辨色看胎质,竟也忍不住感慨,这样的陶瓷技能人才要更多地挖掘,授予荣誉称号,其他一些目前不受关注的技能人才也要纳入技能大师评选中,例如技术高超的填彩人员。两名成型工种人员都得到90分以上的高分,五名评委当即决定同时列入首届“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师”荣誉称号公示人员名单。
随后的作品比较打分,评委们依然细致对比创作手法,慧眼识金。这才有了最后的综合排名得分,确定人员名次。法律顾问公正了评审过程并当场宣布了结果。
评委表示,技能大师评选看重的是实力,不是资历和背景,这样的评选方式值得学习推广。李贵镇也表示,协会是本着行业发展利益为前提开展此次评选,让社会认同那些有实力的陶艺家价值。要获得公众的认可,评选就必须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