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家文俊春
文俊春,江西东乡人,中国陶瓷艺术家,曾任教于江西省陶瓷工艺美院,深造于中央美院,创办过美术培训学校培养私人弟子逾千名,现定居景德镇专职于现代陶艺创作。作品风格大气独特、形神兼备,讲究人与自然完美结合、体现诗情韵意的艺术理念,注重精神意味的深层表达,多表现当下社会人们浮躁思想背后对原生态生活和精神的迫切渴求,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作品多次被中外美术馆等文博机构及个人收藏,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影响广泛。
文俊春作品《老家印象》
采访文俊春老师时,已不是第一次见到他,此前我们几乎没有过任何交流,他将作品《永远的微笑》送至美院艺术陶瓷馆展出时,我接过他的作品集时,有过只言片语的记忆,仅此而已。但彼时他低沉的声音,最初留给我一种寡言、严肃、沉稳的印象。直到采访结束,对他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记忆》
文俊春老师毕业于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曾留校任教,后又选择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来自于学院的专业美学教育使得他受西方绘画的理念影响较深,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一开始,他便选择了一条紧贴现实生活的创作道路,更多地融入现代元素于陶瓷绘画艺术当中,而非跟随在景德镇依然作为主流的传统陶瓷艺术。
《暖冬》系列作品
文俊春早期从事乡土题材及人物画的创作,源自于他生长于乡村的生活背景,将对故乡的记忆衍生转化为笔下的怀旧色彩,表达对于淳朴、本真人性的关注。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冲击之下,文俊春对现实生活抱以一种审视的态度,提出了关于深层人性的思索,他一次次将乡村的自然与人文风貌以诗性化的艺术语言呈示,引导人性的回归,回归于质朴,回归于宁静的精神层面。
《孤独的牧羊人》
实际上,关于乡土的记忆与文化,早已成为人们精神层面的一种共识,在当下浮躁、喧嚷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说乡土已演化为我们内在守望的人文符号,是一片未被冲击、侵蚀的净土。而文俊春笔下的无论是人物画或是风景画,大部分皆以乡土为背景,在怀旧的色彩与简约的画面之下,乡土那一抹沉淀在人们心里的淳朴况味被捕捉、表达到极致。在最初视觉的体验中,我们在这种画意的引领之下,自觉地开辟出一条通往远方的记忆之路,熟悉、亲切,更确切的说这是一股弥漫于乡土之上的自由气息。
《家》系列作品
文俊春早期的陶瓷艺术创作,除却表达朴素的乡土情怀,透过人物画我们也可洞见他对于人之内在精神的探索。其作品《孤独的牧羊人》、《永远的微笑》、《记忆》、《福音》中的人物无一不是有着传神的目光,这目光中囊括了孤独、坚韧、纯真和期待,所见者也无一不被这眉眼中的深刻写照所触动和感染。
《永远的微笑》
作品只有打动了自己,才能同样打动他人。在采访中,文俊春一一将这些保存在手机相册中的作品呈示给我看,有一瞬间,我仿佛觉得他在回顾一种生命历程,有一种自足与欣慰。显然,这些伴随着他艺术之路日益深入的作品,曾经带给他某种深深的触动,是他自我精神沃土上结出的秋实。
《大爱》
现阶段的文俊春,伴随着人生阅历的沉淀,在创作上已由人性的观照转至神性的探索,将思想的触角延伸至佛学文化中,目前的创作精力集中于佛教题材上。佛教文化是中西合璧的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在文俊春看来,这类题材的创作既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的视角,同时又契合国际性的审美眼光。文俊春旨在以佛教文化为背景,融入现代绘画元素,来传达佛文化的精髓,在新时代语境中,重新探讨民族信仰,有关慈悲、大爱、静修在文俊春的作品中皆可心领神会。
《福音》
文俊春坦言,或许在创作中,对于陶瓷工艺并非达到成熟的境地,但是他更重视思想、情感的表达,这才是一件好的作品的本质生命所在,作品的思想性永远是独一无二的。文俊春一直在创作中试图探索具有鲜明个性与内涵的艺术语言,将艺术视为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深入对话的过程。不管是那宁静的乡土本色,还是素朴的人物本身,透过文俊春简练、写意的笔触我们看到的恰是一种坚守,精神园地的坚守,对于自我的坚守以及对时代的观照。
《鹅趣》
采访进行了很久,采访深入之后反而变成了一种随性的谈天,眼前的这位印象中严肃、寡言的青年艺术家显然变得有些可爱,从他的微笑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一种温暖的光,如同那乡土的倒影就在其中。从这种目光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良善美好的情怀,而这种情怀也恰恰影响着他对艺术创作的态度。他说,在未来于他理想的状态是把艺术作为悠闲生活的一种方式,他更愿将这份热爱置于最为纯粹的境地里。也如同他所言,他愿意信仰艺术。一个真性情的他在这种艺术的信仰中想必一定会有所沉淀,有所突破…
《小阿妹》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