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九四九年之后,是中国进入改朝换代的一个历史时期。用当时话语表述就是:景德镇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步入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国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出现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国民经济计划体制逐步建立与形成,景德镇瓷业正是在此背景下纳入计划经济体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出现巨大变革。
景德镇陶瓷艺人们从无依无靠、艰苦挣扎的旧社会走入新社会,变身为国家主人。陶瓷艺人们纷纷响应人民政府号召,走出阴暗小作坊与狭窄红店,作为公有制一分子,开始了陶瓷艺术创作新生涯。陶瓷艺人们从此摆脱了旧社会的压迫与剥削,成为国家供给的艺人,因而没有了旧时的生活压力,社会地位空前提高。陶瓷艺人们由旧时代的忧愁情绪,而变为新时代无比释怀的心情。
无可否认,由于新生政权的锐气与开明,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陶瓷艺人的积极性。他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创造精神,怀着对新社会、新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一个新历史时期艺术创作中。
陶瓷艺术工作者们继承千年陶瓷文化传统,师从造化、融汇古今、大胆革新。以笔墨讴歌新时代,抒发无比喜悦的心声。以造化制新图,讴歌新生活,创作新经典,妆点自己的国家。
这一历史阶段,是在一九四九年建国后至一九九七年景德镇所谓瓷业改革失败导致解体之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即1949年至文革前的1965年。它又可以分为初期艰难起步的工艺美术合作社时期、公私合营时期,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后艰难缔造、奋力开拓的国营时期。这期间适逢因受大跃进运动而在中国大地出现人类历史上大饥荒的三年,人民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出现停顿和倒退。但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之果仍然在正常地生长,景德镇陶瓷业保持着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文革时期,即是从1966年文革开始至文革结束的1976年。这一时期被史家称为是中国的十年浩劫时期,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下,景德镇有惊无险,景德镇陶瓷艺术之果仍然在顽强地生长。
三、改革开放时期,即是1977年至1997年的二十年间。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结出有史以来最丰硕成果,发展到历史顶峰,取得了历史最辉煌的时期。正是在人民共和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和文化艺术事业空前繁荣时代背景下,部分决策者对景德镇实行非理性、非道德的肢解式改革,景德镇陶瓷业整体垮掉,陶瓷艺术发展也随之结束这一历史性进程,而进入另一历史新进程。
这个时期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76年到1989年景德镇陶瓷艺术伴随着陶瓷业全面复兴而出现历史高点和在此盘整与徘徊时期;以及1989年后,人心涣散、艰难维持、非理性改革、一片狼藉的衰败时期。
至此,建国后,在国家巨大投资和景德镇人非凡创造取得的景德镇陶瓷艺术和整体陶瓷业巨大成果,毁于一旦。成为历史绝响与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首先必须说明,解放后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体制是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下进行的。是在一种举国体制下的公有制条件下发展景德镇陶瓷艺术。
建国后,在百废待兴的状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即作出决定:不仅要发展景德镇陶瓷,所有五大名窑都要恢复。
史料记载,1952年2月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沫若首倡烧制建国纪念瓷。虽然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已经过去,仍得到周恩来总理批准。为此,高层成立了以郑振铎为主任委员、江丰、张汀为副主任委员的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徐悲鸿专门致信高庄、莫宗江、王逊,表达了对建国瓷制作的高度重视与极大热情。并经周恩来特批从故宫博物院调出两千余件官窑瓷器用作观摩、学习。建国瓷在京展览时,徐悲鸿和梁思成、林徽因、李宗津在高庄、王逊、莫宗江等人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并高度评价与指出:建国瓷的制作,是新中国的创举,是陶瓷事业新生命的开始。
为了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周恩来总理指示,从建国瓷中精选部分赴国外展出。景德镇瓷器在1953年先后在苏联、保加利亚、瑞典、德意志(莱比锡)、蒙古等国展出;1954年在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罗马尼亚、印度、缅甸、叙利亚等十四个国家展出;1955年在蒙古、朝鲜、瑞士、英国、法国展出。
其时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经纬万端、百废待兴。可是建国纪念瓷的制作却前后历时三年,国家动员的人力、动用的财力非同寻常。可见当时中共领导层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视。由此开启了景德镇陶瓷艺术传承、创新、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即被当今人们称之为红色官窑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全面恢复发展景德镇陶瓷得到中央政府及中央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江西省政府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解放初期在景德镇作报告时说:景德镇市委就是陶瓷市委、景德镇市政府就是陶瓷政府。从此,景德镇陶瓷业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在每年召开的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都提出是重点发展的战略性行,成为几十年不变的方针。然而,1997年后在曾任过景德镇市长的景德镇藉某人当上江西省长后,就停止了这一正确的方针。
景德镇艺人们在人民政府组织下成立若干美术合作社,由此开始进入公有制。镇上的瓷工们纷纷响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献出祖传的秘方、秘技,拿出珍藏的瓷品以供新时代参考,将节俭下来的银元交给政府入股,困苦无钱的人就拿出被子与棉絮等物品入股,以实际行动走社会主义道路。其情其景甚为感人。
国家最重要的安排是:将发展景德镇陶瓷列入中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陶瓷发展解决一系例难题。如周恩来亲自批准由国家计委上报的景德镇生产金水所用黄金额度。中央文化部在景德镇设立陶瓷艺术技艺学校。又如轻工部领导来到景德镇说:邵大哥(邵式平省长)说我不重视景德镇,今天我来和大家商量解决问题。这是邵式平为了发展景德镇瓷业而对他的催促,由此事可说明邵式平是极为重视景德镇陶瓷发展的。例如,当时景德镇搞金水试验需要两万元外汇,但江西省年外汇仅有两万元,邵省长悉数批给。邵式平到景德镇还为一些名家每人发给一套呢子与一套毛料、一双皮鞋,引起轰动。江西省轻工厅长刘抗将筹办景德镇陶瓷学院报告交给省委书记方志纯,方志纯立即与江西省委常委研究同意成立景德镇陶瓷学院,并作了妥善安排。等等。
所以这一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是在一种准官窑体制下恢复和发展起来的。现在人们称为是红色官窑时代。当时的景德镇领导人赵渊是红色督陶官。
在这种独特体制下,景德镇陶瓷艺术得到全面恢复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历史新辉煌。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明。
景德镇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蔚为壮观的陶瓷艺术工作者队伍。
从红店派与学院派分布的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部陶研所,到江西省陶研所、景德镇市陶研所,以及专门从事粉彩艺术为主的艺术瓷厂、专门从事雕塑艺术的雕塑瓷厂和专门从事颜色釉艺术的建国瓷厂,还有古窑瓷厂、曙光瓷厂、新光瓷厂、陶瓷壁画厂和一些日用瓷生产工厂内设的美研室,这支队伍前后总共拥有万余以上人员。
产生一批古往今来最卓越的陶瓷艺术家。这批陶瓷艺术家以景德镇市政府五次授予的陶瓷美术家为代表。
1959年授予33名陶瓷美术家称号:王大凡、余翰青、周湘甫、蔡金台、王步、吴成仁、段茂发、潘庸秉、王雪如、王锡良、毛龙汲、叶震嘉、刘雨岑、毕渊明、汪以俊、余文襄、吴康、张志汤、周国桢、张松茂、张景寿、杨秦川、杨海生、李盛春、赵惠民、徐天梅、龚耀庭、黄海云、章鉴、曾龙升、程兆鑫、蔡寿生、魏荣生。
1961年授予8名陶瓷美术家称号:王云泉、王晓帆、刘仲卿、李永兴、张松涛、章仕保、胡献雅、曾山东。
1978年授予9名陶瓷美术家称号:王隆夫、叶冬青、汪桂英、康家钟、秦锡麟、章文超、傅尧笙、潘文复、戴荣华。
1979年授予4名陶瓷美术家称号:王恩怀 邓肖禹 何叔水 李进。
1999年授予1名陶瓷美术家称号:熊汉中 。
这其中一些卓越的陶瓷艺术家被人们封为各种称呼:雪景大王余文襄、青花大王王步、水点大王刘雨岑、刷花大王陈先水、梅花大王王鹤亭、山水大王王云泉、花鸟大王章仕保、毕渊明为毕老虎、松王王锡良、古彩大王欧阳光等等。
由于诸多原因,一些老艺人没有获得荣誉称号:
如陶瓷学院青花首席教师聂杏生也是终生从事青花艺术,是当时与王步齐名的青花大师。
程金水所绘仕女与赵惠民所绘仕女据老一辈人回忆应在赵之上,只因他1959年授予陶瓷美术家之前去世,而不广为人知。
冯大陀所绘古典人物与魏荣生的人物相比是难分上下的,也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早期去世而未获评陶瓷美术家,所以不太为今人所熟知。
八小名家之首王大凡开门弟子、王锡良师兄曾福庆因于1955年早逝而未评陶瓷美术家。
余棣文是与周湘甫齐名的墨彩描金大师,由于他解放前曾是国民党员,所以藉藉无名。景德镇老一辈都知道他与周湘甫齐名,尤其是他运用矾红与金水二色绘成的矾红描金人物,无人能出其右。
丁景春所绘虫草活灵活现,堪称一绝,比之李明亮、齐白石所绘虫草有过之而无不及,是景德镇人公认的虫草大王。
黄晓村创作的荷花牡丹与张松茂创作的荷花牡丹相比又别有一番风韵,不在张之下。
吴原青的图案装饰,显示其深厚的功力,与另二位图案大师弘扬、吴成仁、程兆鑫的作品各尽其妙。
王希怀作为唯一继承其父王步青花艺术的杰出人才受到人为压制而郁闷自尽等等。
余学均与张景寿同为珠山八友之花鸟大师程意亭的弟子,得到程意亭真传。若不是他曾参加过三民主义青年团而受到限制,也是声名卓著的瓷绘大师。特别是他精湛的书法艺术更是为人赞赏。
在周湘甫之后又出现了一位擅长墨彩描金的大师雷火莲,当今著名的李文跃大师就出自其门下。其作品师法梁楷、马骀、吴有如等诸大家,并与景德镇陶瓷装饰华丽工细等画风为一体,形成形态生动、下笔有神、线条精美古朴的艺术风格。他创作的仙佛人物,令人神往而欲往其中。
这些人都是可以追授为陶瓷美术家。
还有从事颜色釉艺术的名家们,如陈鸿高等人因当时的疏忽而未被列入陶瓷美术家行列。其实景德镇颜色釉艺术所生发的艺术韵味最为隽永。还有一些一流瓷画家因政治原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镇反运动被处决。其它如汪小亭、汪少平、郑瘦梅、陈会超、时幻影、田慧棣、杜浩生、王希怀、汪昆荣、彭元清、江金承、翟筱翔、杨修勇、胡诗看、叶冬青、涂菊清、詹昌彬、王乃水、邹甫仁、徐焕文、吴元清、王一亭、陈秀雅、罗厚发、沈茂生、徐硕、江汉、邓幼堂、李金根、周家保、刘汉林、杨家鑫、范自魁、吕联安、程汝珍、朱志全、胡孝忠、曾国华、冯旭魁、祝九根、曹木林、王运荣、王卓儒、龚林生、陈荷花、万香莲、郭腊梅、毛桂生、张小红、邹宝林、李镇生、毕德芳、任义平、刘秋耕、雷火莲、谢赛安、洪厚福、冯文、吴炳树、李筱阳、李淑媛、许显涛、涂梦梅、伍国华、张桂英、周坤明等等,都是顶级的陶瓷艺术家。
可以说红色官窑巨匠人数远远超过历朝御窑巨匠人数。
还有许多人一辈子默默无闻地从事着陶瓷艺术,不为人所知。他们是瓷都景德镇陶瓷艺术天空中闪耀的无名繁星。
每个画种都形成群体:
雪景有余文襄、龚耀庭、汪昆荣、邓必浩、凌宗正、帅海龙、余惠光、曹海源、刘庭吾等。
青花有王步、聂杏生、黄卖九、王希怀、王恩怀、孙同鑫、陆如、詹金洲等。
雕塑有蔡金台、杨秦川、杨海生、蔡寿生、毛龙汲、蔡敬标、周国桢、曾龙升、曾山东、丰恒成、康家钟、刘远长、张正海、聂乐春、刘超鸿等。
墨彩描金有周湘甫、李盛春、程兆鑫、刘雨岑、余棣文、雷火莲、夏忠勇、陈义芳、杨家鑫、李文跃等。
画虎有毕渊明、徐天梅、毕德芳、游艺等。
图案纹饰有吴成仁、陈兆鑫、吴原青、胡明政、郑长顺、李淑媛、吴炳树、李爱春、江振华、邵伦仁、胡冠群、段筱琴等。
古彩有段茂发、李盛春、崔祥燕、段云昭、 舒松水、罗来育、陶鼎鼐、施于人、戴荣华、方复、朱乐耕、欧阳光等。
山水有张志汤、王云泉、邹国均、邓肖禹、汪桂英、徐焕文、陈耀星等。
肖像有吴康、章鉴、章文超、邱光、徐振华等。
翎毛花鸟有刘雨岑、章鉴、张景寿、章仕保、黄金山、彭元清、江美莲、汪新屋、段万业、郑长顺、饶雄华、程汝珍、刘文美等。
仕女有赵惠民、邹宝林、傅尧生、舒惠娟、章亮、王寿霖、赵紫云、赵明生、徐振华等。
颜色釉艺术名家有陈鸿高、聂物华、孙洪元、孙振东、钟宜彬、左冬苟、余一龙、杜金标、余略艮等。
有些画家兼擅各种。王大凡山水人物俱精。刘雨岑不但是粉彩大师,也是墨彩描金大师。龚耀庭不但擅画雪景也擅画其它粉彩山水。章鉴不仅擅长人物肖像,所绘动物也是一绝。李盛春同时精于古彩与墨彩描金。程兆鑫墨彩描金与图案纹饰皆专。魏荣生粉彩与青花皆擅。张松茂山水人物花鸟皆长。潘文复粉彩与颜色釉俱擅。田慧棣绘画与工艺皆长。傅尧生仕女与青花俱精。等等。
还有国家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及院校的教授群体。有些人既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又是陶瓷美术家。如王锡良、张松茂、戴荣华、王隆夫、李进、汪桂英等。有些人既是教授也是陶瓷美术家。如张志汤、段茂发、余翰青、胡献雅、周国桢等。
他们身怀绝技、各擅胜长,继承创新,开宗立派,形成鲜明的风格,创作出新时代的佳作,结出了景德镇陶瓷艺术有史以来最丰硕的成果,开拓出景德镇陶瓷艺术有史以来最辉煌灿烂的新时期。
以陶瓷世家为代表的陶瓷艺术传承得以实现。
他们有潘庸秉、潘文复、潘文锦、田慧棣家族;王大凡、王晓帆、王锡良、王筱兰、王怀俊、王秋霞家族;刘雨岑、刘平家族;张松茂、张松涛、徐亚凤、张晓东、张慧家族;王步、王恩怀、王华清家族;汪野亭、汪小亭、汪少平、汪桂英家族;段茂发、崔祥燕、段云昭家族;王隆夫、王安维、王淑凝家族;曾龙升、曾山东、曾继荣家族;蔡金台、张新喜、张正海家族;孙洪元、孙振东、孙同鑫、王水玉家族;谢胜旺家族;邓肖禹、邓爱英家族;牛水龙家族;洪国忠家族;陆云山、陆如、陆涛家族;刘烟林家族;余希鹏家;蔡忠顺家族;余用田、余略店、余子富、余忠东家族;李镇生、李文跃家族等等。
这些家族中以潘氏家族与王氏家族最具代表性:
解放前,潘氏家族的潘匋宇是一些珠山八友和一些陶瓷艺术界名家的老师。解放后,潘庸秉担任陶研所业务副所长,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卓越领导者。潘文复担任过景德镇最大的艺术瓷生产厂—艺术瓷厂厂长,后担任中港合资艺宝公司负责人。潘文锦、田慧棣也都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名家。
王氏家族的王大凡是珠山八友领军人物,他的艺术人生横跨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囯两个朝代,其家族王锡良、王晓帆、王筱兰、王怀俊、王怀治、王秋霞等都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名家。如王晓帆解放后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先后参与创办和组建陶瓷工艺合作社、陶瓷研究所、艺术瓷厂、建国瓷厂、瓷用化工厂,为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如当今瓷艺泰斗王锡良被当今收藏界尊为四大天王之首。王氏家族自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到现在,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代人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而奋斗不懈,并培养了大量弟子。
众多陶瓷世家们,在新时代倾力奉献智慧与技艺,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珠山八友及其同时代名家的艺术精粹得到进一步发扬光。
珠山八友及其同时代名家是民国时期景德镇文人瓷画奠基性、开创性群体。他们承前启后,全面完整地继承中国书画传统精髓和景德镇传统粉彩绘瓷技法,使二者熔于一炉,创立了文人画派性质的新粉彩瓷画艺术,引领着景德镇瓷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珠山八友及其同时代名家的创新精神,在民国凋敝的景德镇艺坛上,犹如在黑暗中穿过的一道五彩光华迸发出最绚丽的景致,为文人瓷画走出了光辉的道路。
曾经历民国和人民共和国两个社会的珠山八友之王大凡,作诗云:“珠山结社志图新”(注:珠山乃明清御窑厂所在地,是景德镇象征)来概括他们孜孜追求的主旨。
在一九四九年后,这个群体已开枝散叶,与他们的弟子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创造主体。新生的人民政府对这一群体极为重视,引入科研院校或国营瓷厂,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授予荣誉称号,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如潘庸秉、王大凡、刘雨岑、王晓帆、王步、龚耀庭、徐天梅,王锡良、张景寿、杨秦川、杨海生、李盛春、蔡寿生、吴成仁、黄海云、曾龙升、蔡金台、刘仲卿、颜色釉名家陈鸿高等进入陶研所,张志汤、段茂发、魏荣生、聂杏生、余翰青、徐成等进入陶瓷学院;余文襄、毕渊明、周湘甫、赵惠明、毕渊明、汪以俊、叶震嘉、吴康、汪小亭、王云泉、章仕保、胡芦、王筱兰、邓肖禹、王鹤亭等进入艺术瓷厂;曾山东进入雕塑瓷厂。程兆鑫进入红旗瓷厂从事图案设计与青花艺术。汪大沧进入建国瓷厂创作。
这些艺术家在景德镇各个单位或教书育人、或传授爱徒、或精心创作,将他们精湛的绝技、绝活、绝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并为世间创作大量美伦美奂的艺术珍品。
在此介绍三位赫赫有名的瓷画名家:雪景大王余文襄、青花大王王步、毕老虎。
雪景大王余文襄从少年开始跟何许人学习瓷画雪景,终生致力于雪景艺术的发扬光大而获得盛誉,被人公认为雪景大王。他创作的雪景作品韵味无穷:章法新颖而不乏古雅之味,内涵丰富而不失开阔大气,气势奇绝不失其厚重苍润,形象生动又不失艺术的创造性。真乃诗味浓郁,意境深邃,开拓出前人未有的新境界。其作品晶莹剔透,冰雕玉琢,动静揉合,笔触秀润与雄健兼备,笔意雄浑豪放,艺术地再现冬天银白色的美景,充分表现出冬雪世界真善美的本质,给人以高洁旷达、豪放纯朴之感。
为了体验山村的人们在迎春瑞雪中欢乐愉快情境,他大年三十顶风冒雪一路步行前往黄山余脉的浮梁山区,感受瑞雪新春的欢乐生动场景,直至大年初一返回。所以他的雪景画摆脱了严寒中的冷酷,带给人瑞雪盈人、喜庆欢乐的气氛,创造出雪乡世界新意境,形成了自己独特新风格。他的雪景瓷画以美妙意境深深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余文襄虽师承珠山八友何许人,但他不为前人所囿,将瓷画雪景艺术发展至前人未有的高度,使得瓷画雪景成为粉彩艺术中独具韵味的一个重要画种,获得广泛的盛誉。他的画风中年秀润,晚年雄健,而在中年与晚年之间秀润与雄健兼备。他是景德镇瓷画雪景艺术的集大成者,带动了景德镇瓷画雪景艺术的发展,为景德镇瓷画雪景艺术成为一门独立画种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被人们公认为雪景大王。
二十世纪初、中期,有一位青花艺人以执着的精神,数十年致力于古老青花艺术创新,使古老的青花艺术重新焕发出青春,他就是被人尊称为青花大王的王步。
王步首创运用水墨画的技法绘制青花,创造性地运用“铁线描”的笔法,创造出大方、清新的作品,一洗晚清瓷画的陈规陋习,在当时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开启了一种崭新风气。
抗日战争以后,瓷业萧条,为糊口他只得舍青花而从事釉上彩装饰。解放后,在人民政府关怀下,王步得以重新专门从事青花艺术。
他的作品具有构图新颖、层次分明、色调浑厚、笔力刚劲、画意生动的特色,在构图上往往摒除一切不必要的配景,画面极为简炼。
尤其是他独创的青花大写意技法,大胆地将国画泼墨手法运用在青花绘画上。为此,他专门发明了一种既会流动也能顿住的色料,创作时他先用大号分水笔甚至用汤匙将青花色料涂浇在坯胎上,然后迅速勾勒线条,使线条和渲染浑为一体,产生了极佳的笔墨效果。使得作品色泽鲜润,画面格外活泼而自然流畅。
其画意蕴含着浑厚、茂朴、清新、遒劲,既有新时代气息,又有浓厚民族风格,获得国内外一致赞赏。
他的作品在日本与前苏联被印成精美图片,有的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以及西德、日本的鉴赏家所珍藏。其作品也是目前各大拍卖行拍卖的重点,正在演绎着价格上涨的神话。
王步在从事青花艺术工作长达六十多年中,所创作的作品数以万计。他的艺术创新和取得的成就,使他成为中国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对新中国青花艺术发展产生了承前启后的巨大影响。
在景德镇有一个从青年时代就专门致力于画虎的毕渊明。他在全面掌握各种瓷画彩绘技法的基础上,勤学苦练画虎真功。他集画虎名师张善子、高奇峰诸家之长、师承其父毕伯涛的家教,细心体察各类虎姿雄威,潜心探求画虎真功。被人称为毕老虎。除精于画虎外,毕渊明还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翎毛、博古等。他的画寓动于静,于平淡中显奇特,既奋发磅礴,又深沉遒劲,内涵丰富,意趣横生,揉诗书画印于一体。
老虎它立如松、行如风、奔如电、卧如钟,死亦不倒威。举手投足之际仍无不折射出一股浓烈的王者之风、阳刚之气。危崖峻岭是它的安身之地、冰河莽原是它的立命之所。空谷幽泉留藏着它的足迹、月黑风高回响着阵阵虎啸。对狮狼的群猎撕夺它不屑以顾,对熊罴的憨痴拙笨它冷笑以对,对秃鹰鬣狗的食腐勾当更羞与为伍。它力盖群雄而自律,狩猎以生存为度,不似犲狼每以嗜杀为乐。它威严沉着而稳重,是自强自信的明证,不似心虚的豹子般易躁易怒而举止轻狂。虎伟岸、阳刚而高贵,气质无以伦比。虎真是集勇士、壮士、绅士、义士于一身。毕渊明热衷画虎就是借此对人的精神与品格的呼唤。有人形容他画的虎是:寒日卧虎如磐,巍然雄踞;光天立虎如松,气宇轩昂;碧水游虎如龙,悠然成趣;平地奔虎如风,势不可挡。上山虎是长城雄峙,守护江山万里。下山虎迅猛而势不可挡,摧枯拉朽。真可谓“虎神生灵气,百态千姿”。
毕渊明画的虎呈现出目光炯炯、傲视群雄、大义凛然之气。代表的是正义与力量的化身、勇气与智慧的化身,体现的是一种大气磅礴、一往无前、知难而进、舍我其谁的气慨。他画的虎是人格化的。
这就是一曲人类生命的赞歌。数千年来,这种气慨一直是我们华夏民族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部分。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奋发图强、生生不息。积弱百年的中华民族,受人欺凌。毕渊明这一代人是见证人。他画虎就是借此呼唤我们民族的自由、独立、自强,以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毕渊明他们见证了中国人被数千年封建专制奴役、压迫与摧残和以及无奈地自甘奴役的地位。毕渊明画虎就是借此呼唤人的尊严与人的自由、人的独立精神。毕渊明通过画虎其实就是在呼唤伟大的民族精神。
今之中外美学界的共识是:在所有美的境界里,雄浑、博大、崇高、悲壮是美之最高化境,比之小桥流水、风花雪夜之类的柔美、秀美有更高的层级。虎就是这种雄浑、博大、崇高、悲壮境界最具代表性的灵性之物。毕渊明终生画虎的过程就是他寻觅与探索人的品格和民族精神的过程,也是他寻求提升自己精神生命的过程。这是他一生的理想与光荣。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主动要求中国方面赠送毕老虎的作品。英国驻华大使于1974年来景德镇提出要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毕渊明。郭沫若来景德镇访问时与毕渊明长久叙谈,对毕渊明称赞有加。这些是毕老虎生前的荣耀。他创作的优异作品将千古流芳。
三位画家共同之处,都是少年学艺。解放后由于国家保障了他们的生活来源,没有了后顾之忧,不似在旧社会那样跟着市场需求画东西,得以终生致力于专门领域而成为大家。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也都历经挫折与磨难。余文襄青年时期为报国投军,参加淞沪会战,抗击日本侵略者,身染重病后被父接回景德镇,继续从事雪景艺术。王步在旧社会因倒窑而口吐鲜血,在解放前迫于生计放弃青花而改画粉彩,解放后才重新致力于青花艺术。毕渊明在文革中被说成是反动学术权威而打倒,下车间烧锅炉,只是在美国总统访华才改变命运。三人的命运是时代命运的缩影,他们没有逃避,而是勇于面对命运的挑战。这是有一定典型性的。其实这一代景德镇艺术家的命运都是坎坷的:
李盛春在解放前被迫转行挑货郎担谋生;段茂发因日机炸毁红店而去贩布卖盐;徐顺元在解放前受到压迫而精神恍惚躲进山寺;曾福庆1937年抗战后去外地谋生;颜色釉名家陈鸿高只有去种菜才能生存;汪野亭长子汪小亭在抗战时被抓壮丁,抗战胜利回祖籍乐平乡下,解放前后才得以重返景德镇瓷画艺术园地。刘雨岑在1969年批斗中精神失常、脑溢血突发辞世。章鉴在文革十年中被打倒而不准执笔;耳聋的曾山东顽强地抗击命运的不公,拥有于衣袋内捏出栩栩如生瓷雕的神技,成为国内三位雕塑大师之一。王晓帆、曾福庆、汪小亭、汪少平、王希怀、龚耀庭等英年早逝等等。苦难孕育伟大,坎坷是人生的老师。在苦难与坎坷的命运面前,这些执着的艺术家依然不断探索与前行,发自内心地用画笔呼唤真善美。由于这个群体人数众多,本文难以尽叙,好在现在是网络时代,人们可以上网查看。国内的一些文化名人来景德镇观看这些名家的作品后发出由衷赞叹。梅健鹰一生中曾多次来景德镇,对景德镇感情很深,与景德镇陶瓷美术家们过从甚密。他每次来景德镇见到陶瓷美术家们都特别兴奋。林风眠、潘天寿说“大凡先生人物画艺术造诣可以与海上大家相媲美。”吴山明在观赏了王大凡原作后称:“王大凡的人物画与徐燕荪、张大千、傅抱石的人物画相比亦毫不逊色。”
当年,祝大年来景德镇组织艺人创作一批富有时代意义的新画面。他只提出一个创作理念,曾福庆就心领神会地创作出令他很满意的作品。当祝大年看到曾福庆创作的《白蛇传》,非常高兴地说:“景德镇真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随便出个题目,就能拿出这么好的东西,真是难得!”。可见他的扎实功底。曾的一些作品在当时的苏联、民主德国刊物上刊载,可见他作品的影响力。
田汉在1960年作《赠刘雨岑先生》诗云:“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何止珠山留劲腕,早传春色满人间”。田汉在观看占山东60岁时创作的瓷雕作品《钟馗》后,深为钟馗嫉恶如仇的刚正性格而叹服。不禁挥毫赞叹:“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于今有鬼遒多事,喜得钟馗试剑图”。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蔡若虹称王锡良的作品“气势磅礴,有传统功底,可与中西版画媲美”。刘雨岑与潘天寿书信往来频繁,互相切磋技艺,过从甚密。这些名人赞叹,也是他们对景德镇艺术家独有的评介。这种充分肯定与极高评价,是他们评论其它门类的艺术家而没有的。当然,任何文字语言都难以形容他们作品独特的艺术情韵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所以只有让你欣赏他们的作品后,自己评价与回味。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珠山八友及其弟子们主要是从事新粉彩艺术创作与传承。这只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一个品种。解放后,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其它方面,如青花、雕塑、颜色釉、刷花、古彩、斗彩等都得到传承与发展。所以我们说景德镇陶瓷艺术在此时期是整体得到传承与复兴。这对于中国陶瓷艺术发展来说是幸运的,因为其时产生了众多的开综立派者。这批陶瓷艺术巨匠将永远被景德镇人供奉在佑陶灵祠中,为后世之人顶礼膜拜。
景德镇深厚底蕴、独具魅力的陶瓷艺术,在这个时期成为中华文化艺术代表,向国内外广为传播,成为中国与世界的陶瓷艺术中心。
此一时期,国内各产瓷区也都来景德镇学习陶瓷艺术以提高技艺,或者由景德镇派员前往各地传授技艺。景德镇陶瓷学院培养的人才也被国家分配至各地,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在当时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组成的“经互会”体制下,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人员来景德镇学习陶瓷艺术,景德镇的陶瓷美术家们都是悉心传授宝贵的技艺。
在此一时期的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下被迫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品仍然出口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负载着向资本主义国家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的使命。在当时中国遭受封锁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品仍然以它独特魅力打开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全面封锁。
由此可见,尽管当时东西方世界对立,但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却超越意识形态禁锢,在东西方世界继续传播与流动,说明景德镇陶瓷艺术是属于世界的。这是浸透着中华文化的景德镇陶瓷艺术魅力所在,是景德镇的骄傲。当时国内面向外国人的友谊商店以及文物商店都经营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品。中国工艺美术品总公司也在景德镇设立分公司经营景德镇的瓷器。香港十三行、香港中艺公司长期以来也是经营景德镇的瓷器。
一年一度的广交会,万商云集,景德镇都能拿到大量的陶瓷艺术品订单。
外国王室、政要、富贾、艺术品馆藏机构也常到景德镇订购陶瓷美术家作品。
景德镇精湛的陶瓷艺术品成为国家对外交往最重要的礼品和国家重要场所的陈设品,成为国家领导人欣赏与使用的瓷器。
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都视景德镇瓷器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与象征,大力支持、大力弘扬景德镇陶瓷艺术。
郭沫若满怀激情作著名《访景德镇》一诗以概述景德镇瓷艺,成为赞颂景德镇瓷器的千古名篇。
在郭沫若首倡烧制建国瓷并获总理批准并烧制成功后,以后每遇国家重大纪念日景德镇地方政府都要组织陶瓷美术家创作精品以纪之或向上呈送与展出。例如制作建国五周年、十周年纪念瓷及文革瓷,这些瓷器记录了历史,就象古人镌刻青铜铭文一样,将历史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中国的国际交往中,景德镇一些名家精心创作的精品被国家选为珍贵礼品赠送各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如吴康、章鉴创作的马恩列斯毛肖像画被赠送苏联政府,毕渊明的作品被美国尼克松总统自己看中而要求中国方面赠送。在我国与许多国家陆续建交接管原国民党政权留下的使馆后,都将景德镇瓷器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在重新布置中列为重要陈设艺术品。
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景德镇国家用瓷办公室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赠送礼品出版的几本图录来看,其影响是巨大的。据2011<<中国陶瓷>>艺术版刊载的一些国家领导人赠送我国领导人的瓷器图片来看,这些瓷器与景德镇瓷器相比,则逊色多矣。北京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国家重要场所和从主席以下的最高领导层,使用与陈设的日用瓷、艺术瓷均由景德镇提供。
陶瓷艺术创作发明成果丰硕。
在景德镇地方政府号召大搞技术革新的形势下,此一时期陶瓷艺术发明成果特别丰硕。在此举例说明:轻工部陶研所发明腐蚀金工艺、釉下彩工艺。王大凡首创落地粉彩技法。刘雨岑首创产生广泛影响的“水点桃花”法和“黑叶描金”画法。周湘甫首创“墨彩描金”技法。王步独创水墨写意青花。潘文复运用独创的几十种色釉品种,绘出充满意境的全颜色釉山水。陈先水独创刷花与水墨画相揉合技法。程元璋独创古雅彩。戚培才自创手指画。欧阳光创立国画技法古彩。牛水龙精研高温颜色釉配制,一人获得全国、省、市九个项目14次奖项,其薄胎瓷新工艺获1988年省一等奖、国家科委发明奖。
釉中彩发展得极为成熟,一些名家创作的釉中彩作品可以与粉彩相媲美。红旗瓷厂并运用釉中彩为人民大会堂等国家重要场所制作陈设与日用瓷。必须指出,这些釉中彩作品艺术效果超愈其它产瓷区釉中彩的艺术效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红旗瓷厂在国家拨款支持下,开始研究釉中彩稀土瓷,试制获得成功。从遗存样品来看,无疑是千年未有之创新。瓷质异常洁净,超过历代任何瓷质,施以釉下诸彩,精美绝伦,确为瓷中神品。惜未能投入批量生产,只留下极少的试制品。其技术人员随着企业倒闭而流散,试验的技术资料全部散轶。
如颜色釉瓷,全部恢复传统品种,恢复品种的艺术效果大为提高。
单色釉品种窑变增多,窑变艺术效果增强,使得韵味更加浓郁。
祭红烧成技术由过去的不稳定而走向成熟,色釉更加深沉、含蓄,肌理如桔皮、豇豆等自然界生长的植物表皮。
均红也超越以前,使得原产地均红相形见绌,窑变均红出现频率增高,历史以来首次出现效果极为独特、珍贵的均红雪花釉。郎红品种玻化程度达到光可鉴人的程度。黄釉品种烧制得更加匀净而鲜活。炉均釉的玻化程度得到提高。
青釉系列,如天青、影青、豆青、粉青、冬青的效果,都超越历代和它的原产地浙江龙泉青瓷。玖瑰紫品种效果也超过历代,并出现珍贵的玖瑰紫变种玖瑰丝。釉里红窑变豇豆红品种更加变幻无穷,韵味无穷,艺术效果超逾历代。这些窑变颜色釉作品,有人比之为错版的邮票、人民币,极为珍贵。历代窑口的颜色釉品种都在这个时期得到恢复与提高。
这些颜色釉色彩比天然宝石还要绚丽多彩。可以说颜色釉色彩品种超过天然宝石的色彩品种。而且颜色釉有造型之美,宝石仅是不大的颗粒状。
因此颜色釉是景德镇独有的、世界上极其珍贵的艺术品。在旧社会濒临失传的颜色釉艺术,惟景德镇产生的世界珍品——颜色釉艺术得到新的升华。
同时创烧了许多新品种:炉均花釉、郎红花釉、宋均花釉等。如余希鹏发明的色釉综合装饰夜光釉,邓希平发明彩虹釉、王维民羽发明毛花釉、钟宜彬发明颜色釉堆雕陈设瓷等等。这是科学技术与智慧和经验共同形成的成果。
许多珍贵的颜色釉瓷成为国家礼品瓷。如建国瓷厂烧制的《三阳开泰》以及红釉美人肩瓶等成为国礼瓷。
从此一时斯颜色釉艺术生发出的韵味来看,显示出炉火纯青的精湛烧造技艺,令人们不得不惊叹窑工的神技与圣火的魔力。这些颜色釉品种就是在原封建官窑烧制颜色釉窑口烧成的。使用的窑柴是几百年自然生长的南方松木,核心部分是永不腐烂的、饱含油脂的松明子。著名徽墨就是此物点燃而制成,此物最适合烧名贵颜色釉。如釉里红、祭红就是在干湿松柴交替燃烧的氧化与还原状态下烧制而成。氧化状态主要是坯体成瓷与玻化;还原状态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即松烟,与铜红釉相互作用烧制而呈色。因此显出沉静、内敛、含蓄的品格。它的极品就是历史上最具圆融气质的著名洪武釉里红。
学者姚永康考察该窑址后说,从选址来看该窑址是最好的,其它地方很难找到这么好的窑址。经过几朝烧制的窑中有不明物质结晶,能提升颜色釉品质。至为可惜的是,这些从明清御窑而来的烧制颜色釉官窑,被拆除开发房地产。松柴来源也由于松树经过多年砍伐几近枯竭。所以说这一时期的颜色釉品种是不可再生的国之瑰宝,已经引起收藏界追捧。
潘庸秉首创釉下堆白工艺,釉下洁白如玉的图案与釉上的色釉面互相衬托,极富美感。以后又在坯体上浅刻各种图案,使得陶瓷装饰艺术增加了新的元素,丰富了陶瓷艺术创作语言。
潘文复又开创了运用颜色釉在瓷胎上作画先河,被景德镇人称为陶瓷综合装饰的开山祖师,为景德镇陶瓷美术开创出新路。
我们看到,现在景德镇艺术家们广泛采用这一技法以丰富自己作品意境,实在是肇始于潘文复的创新。如宁勤征、程曲流、罗学征等全面运用色釉创作出充满中国山水画意境的作品。又如景德镇陶瓷学院宁钢教授就让颜色釉与陶瓷珠联璧合,在把陶瓷的瓷质之美充分体现的同时,又把颜色釉的魅力展现了出来,宁钢教授用色的大胆及艺术修养是让人惊叹的。
在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中,景德镇参展作品获得的奖项是难以计数、名列前茅的。
陶瓷艺术发展对景德镇日用陶瓷艺术化起到推动作用。
王晓帆首开日用陶瓷艺术化先河。如他创作新婚用瓷“花开富贵”餐具、祝寿用瓷“以介眉寿”等日用艺术瓷。刘雨岑在艺术生命的高峰期,设计出数十种大量生产的日用瓷画面。为毛泽东制作的著名7501瓷,就是源于水点桃花技法与釉下彩工艺成功运用。一些源于陶瓷艺人创作的经典图案被设计成各种美丽花纸,使得日用瓷更富装饰效果。如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连续获得五块金牌,就是源于聂杏生创作的青花图案。张松茂的一些花鸟画被制成花纸用于日用瓷装饰。釉中彩试制成功,被引入红旗瓷厂生产日用瓷。建国瓷厂开始用颜色釉生产日用瓷,如用青釉、黄釉等辅以刻花与堆白生产日用瓷,都是极富观赏而又是实用性的珍贵瓷器。
国内外大宾馆、大饭店争相订购景德镇瓷器,甚至出现供不应就的局面。景德镇陶瓷在新的时期进一步“行于九域,施及外洋。”郭沫若有诗为证“夺取万邦瓷市场,年进美金六千万”。
这充分说明景德镇日用瓷因深具中华文化的艺术品味而广为世界人民喜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巨大成就,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美学特征和工艺特征造就的。
下面从这两个方面介绍与论述。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美学特征
陶瓷艺术家通过陶瓷装饰艺术的实践,赋予陶瓷艺术生命。而每个陶瓷艺术品诞生的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更为本质的美学特征:这就是艺术与陶瓷的“天人合一”的美学特征。
一、追求情景交融的、气韵生动艺术效果。我们知道,陶瓷工艺有分工极细的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指向美的终极创造——陶瓷艺术品。而每一道工序都浸透着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并合作成为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其它任何艺术品,都没有陶瓷艺术品如此多道工序的专业分工。正是这种极细分工,使得陶瓷艺术韵味超愈其它艺术品。在陶瓷艺术创造的每个工序里,既有传承,又有巨大、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从而形成具有独特韵味、深厚底蕴、异彩纷呈的陶瓷艺术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发展,景德镇陶瓷艺术仍然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从这个方面说,陶瓷艺术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从绘画上来说,景德镇瓷画家不断地从中国书画领域吸取了营养元素,从而发展了瓷画艺术。从形式上说,中国书画要素:诗书画印与精致的笔墨技法被吸收到陶瓷美术作品当中。
景德镇瓷画家们都具有深厚的笔墨技法功底:胡献雅、王步、余翰青、邹甫仁、欧阳光、陈先水的国画功底深厚。段茂发、戴荣华、赵惠明、傅尧笙等人中锋用笔拉出长达几十公分的遒劲刚健线条,宛如琴弦般地弹出美妙的旋律。汪大沧的独特秃笔山水与其独特秃笔题款书法字体乃是绝配,显示其精深而独特的笔墨技法,韵味别具。综观中国美术界无人有此神技。汪小亭秃笔作画,笔力雄健厚实,笔意洒脱奔放,意境深远。章鉴的秃笔运笔达到工笔画效果,显示其精湛的技艺。王锡良、李进、孙同鑫等师法自然、浑然天成的笔意。同时这些瓷画家对新安画派的御窑厂巨笔金品卿、程门和王少维等人笔意是完全继承到位的,这从刘雨岑、王步、章鉴、余翰青、李峻、张景寿、彭元清等人作品中完全体现出来。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54年,梅健鹰为了体现瓷画艺术的民族风格,带来了西北剪纸图案要景德镇艺人运用,谁知陶研所的艺人们并不大认可,窃窃私语道“这不是妇人家的鞋样吗,比得了我们画的精致,还用我们来搞”。这个故事反映了景德镇艺人对自己笔墨技法功底的认识与自信。
另外,中国书画内蕴的意境之美、情趣之美、韵律之美等也是陶瓷美术家执着的追求,并完美地融入陶瓷美术创作当中。统观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景德镇瓷画与中国书画一脉相承的发展渊源。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美术工作者进行创作的重要原则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师法自然,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元素。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景德镇艺术家们也纷纷走进“火热的斗争生活”,进工厂、下农村,体验生活,去各地风景名胜观光写生,饱览祖国壮美的山河与领略各地浓郁的风土人情。许多瓷画大家如余文襄、段茂发、王云泉、邹国均、王锡良、张松茂、裴足喜等或个人经常出外写生,或接受组织安排前往各地观光。
从而创造出富于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的明媚色彩作品,表达出当时社会昂然向上的蓬勃朝气。他们这种源于生活的创作态度,是不同于他们在旧时代按图索骥的做法。
景德镇是黄山余脉向鄱阳湖平原过度的逗留地带,这一逗留就形成景德镇独有三条河流与六面青山环境特征,因而风景佳幽、山水形胜。历史上有著名的珠山八景、昌江八景:银坞樵歌、旸府雪睛、莲塘春晓、双溪夜月、市桥春水、山路晴岚、双溪夜月、西塔夕照、南城柳、青峰脚园、北沼荷香、金鳌背稳等绝佳景观。这些江南山水精髓的代表,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来此游览与吟咏,滋养着景德镇古往今来的艺术家。这也为身在其中的景德镇画家提供了创作的先天优越条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张松茂大师曾对许多求教的青年人说:要画好山水,领会山水的情韵,只要去黄山,就知道怎么画,因为山水的意境与情韵是摆在那的。这是先生对师法自然的深刻领悟与生动的解说。
王锡良有关写生语录:综观古今中外画家名师,有个性、有新意的作品,都是面对生活,取自大自然。写生不怕人笨,只怕不能坚持,大自然如慈母,你每次向她索取,她总会赐予。写生宜冷静,坐得下来,不宜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不见我画中人。写生既用“理”画得惟妙惟肖,又用“情”画得得意忘形。写生画生动自然,整理画完整,但缺生气,我取前者。这些精辟总结,是解放后景德镇陶瓷美术家们在新时代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得出的新体会。生活之树常青。从此为景德镇瓷画发展注入永不枯竭的清泉。景德镇陶瓷美术家们因此创作出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气息的优秀作品。由于那是一个人们心灵平静而不浮燥时代,陶瓷艺术家们创作时可以不计工时、使用材料不计工本,因而在此期间是他们创作人生的黄金时代。期间,大量的成名作、获奖作、代表作、经典作在他们手中精心地创制出来。
因此,他们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妙造自然、观照生活、韵味无穷的作品,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史上无与伦比的经典之作,具有不同往昔的鲜明艺术风格。在这个时期,陶瓷艺术家们创作不是要数量,而是真正地追求艺术水准。曾担任过艺术瓷厂美研所长的彭元清说:我与余文襄、周湘甫等共事时,亲见而这些人创造时是多么地严谨,完成一件作品真是耗时漫长,因此他们的作品很少。但留下的作品都是神品、精品、逸品。这些作品艺术水准与历代一流国画家作品相比是不相上下。特别是在异形瓶体曲面上画通景画,原创性构图与运笔比之国画家在宣纸上构图与运笔难度要大。
有人撰文比较过景德镇镇瓷画家作品与国画家作品的水平层次。如王锡良变法后创作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与一些国画名家创作的黄山题材作品相比自然可以得出高下之分。邹国均创作的一些革命圣地山水作品与拍出1.5亿的国画<<韶山>>相比较,艺术韵味也是不相上下的。王云泉的粉彩庐山系例绚丽之极是许多国画家难以企及的。余文襄雪景瓷画体现的情景交融、气韵生动的意境远超古往今来国画雪景。
二、兼收并蓄各种艺术门类精华。这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美学的重要特征。总的来说,此一时期景德镇出现了后来被人称为从旧社会转变过来的“红店派”人员与解放后院校培养出来的“学院派”人员。
这种组成情形,是历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界所没有的。它说明中共信奉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观念,在景德镇新的陶瓷艺术发展途程中,景德镇地方的执政者是始终信仰和坚持这一方针的。
就当时的实际情形而言,解放前个体画瓷的红店佬被国家吸收进景德镇陶瓷学院执教或进入陶瓷研究所搞科研;另外国家调配高校人才加入景德镇陶瓷艺术队伍中。如胡献雅将文人画引入瓷画,周国桢、毛龙汲将学院派雕塑引入景德镇等等。自制作建国纪念瓷开始后,高庄、梅健鹰、祝大年、陈大章、沈从文、林凤眠等人陆续来景德镇指导、评定、创作。这些一流学术权威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诸多方面注入新思想。奠定了景德镇陶瓷艺术事业新生命成长的基础。学院派美术理论水平较高,构图能力较强。红店派则绘画功底深,对工艺层面认识深、料性掌握得纯熟。这样,景德镇就形成了红店派与学院派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陶瓷美术队伍,并培养了大量的科班人才,共同造就此一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辉煌与灿烂。
景德镇陶瓷艺术历来是海纳百川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景德镇陶瓷艺术从来都是不断吸取各门类艺术发展而成的,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从造型来说,它吸收青铜造型、彩陶造型、民间用品造型、异域造型等。从纹饰上来说,它吸收多种民间工艺纹饰。从题材来说,中国历代文学与历史、民间故事与传说以及宗教文化都是陶瓷美术创作的内容。从绘画上来说有选择地吸取国画与西画、漆画、染织、木雕、砖雕、石雕、木版年画等古今中外的一切美术素养。
解放后中国进入新历史阶段,56个民族共组社会主义大家庭。在社会主义大一统的条件下,是中国社会真正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在这个背景下,景德镇陶瓷美术工作者在“百花齐放”方针指引下,进一步广纳古往今来各民族艺术,吸取多种艺术门类,汇集各种地域文化,以进一步融汇贯通。如朱乐耕古彩就是以戏曲、剪纸、版画等民间艺术加以提炼而成的。如景德镇的艺术家对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少数民族生活题材也是热衷于创作的。如国画技法被陈先水、邹甫仁、欧阳光等多人运用到瓷画中,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三、设色的自然、淡雅与绚丽达到空前的高度
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色彩构成了我们这个绚丽灿烂而丰富多彩的世界。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艺术的第一语言。不论古今、无分东西,一切传世杰作无不是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色彩丰富的作品强烈地感知着我们,使我们对艺术顶礼膜拜,使我们憧憬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生活,实现心情愉悦的阳光性格。
我国古代青绿山水大家仇英独创色彩高标的青绿山水画,八大山人运用墨分五色精确地绘制山水。不仅如此,举凡宋元所画山川之雄浑,清人林木之秀润,宫廷画之富丽,无不是色泽典雅之作。已故去的喜欢自称“我负丹青”的吴冠中先生,其所作彩墨画独领风骚,将中国画领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取得了创造性成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