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鉴赏一件陶瓷作品,不外从器型、釉色、纹饰三个方面着手。而作为视觉最易感知的色彩,是其形之外“色韵”的具体表现。刘伟创作的陶艺作品予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极富震憾力和感染力的釉色装饰的个性语言。
刘伟系江西新干县人,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学会会员,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艺术室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他从事陶瓷艺术创作20年来,主持创作了陈列于北京中南海紫光阁《锦绣河山》瓷
瓶和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的高从22米、直径0·9米的铜红釉《映山红》双耳宝灵尊。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日本中国近代美术馆等诸多海内外文博单位和收藏家收藏。作品参加展评获三十余项大奖,获国家专利一项。其名其作载入《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辞典》、《中国现代陶瓷全集》、《中国景德镇当代艺术陶瓷精品鉴赏》等辞书。并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瓷都十杰青年”、“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色彩的表现是无限的,它具备各种存在的意义,同时潜藏着一种神秘的魅力。陶瓷的高温颜色釉因其在锻烧过程中产生的“流变”和“窑变”的现象,其色彩肌理为满足不同彩类装饰的功能需求,起到调节空间、强化气氛、纯化感情及幻化心理的作用。然而,陶艺家对此的实质运用却又受到对陶瓷材质认识和工艺处理方式的感知局限。所以刘伟陶瓷作品的成功面世,不少人都引用了一句宋词来表达自己的感想,那就是“众人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
刘伟深谙陶瓷装饰的诸多技艺,也熟悉诸多高温颜色釉的色彩木质,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极大地发挥色釉独特的表现因素,从而构成旋律优美的乐章诗篇。他的代表作《牧歌短笛》花蕾瓶,铜红釉渐变的色块,似秋枫满山,如桃霞漫园,造景于清浊之间,立象于虚实之中。而村舍藏掩露显,甚至窗槛墙石的勾描,生动具体;持笛横吹的牧童与蹒步而行的牛群,略形遗貌;整个画幅俨然是工写兼备的山水画,可谓“晚霞与霜枫辉映,心曲共天籁鸣和”。是以荣获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亦在情理之中了。
陶瓷釉色具有多元化的肌理元素,用于情景物态的表现要藉助于精道老练、变化多端的笔触墨法。刘伟的“窑变彩”既有形象的似与不似之妙,
又有非墨非笔的浓淡干湿、苍润放逸之审美意韵,
有形似的表达,也有“趣远之心”的追求。诚然,刘伟的陶瓷作品多以山水为其创作的母体,但在形式上和技巧上,却有意对传统的笔墨程式进行适当的整合。一方面既致力于发掘线条内在的运动潜质,另一方面则以窑变釉当墨,通过强调色相的变化,形成寓朴素于斑谰的画面效果。严格来说,这些作品大都仍然保留着具体的时空框架。刘伟乐于肯定的山居水寨的生活秩序,更保证了每件作品的叙述结构的完整性。《渔歌晚唱》瓷瓶,写远山霞蒸,近水碧透,山以醉红釉浓晕之,水属花蓝釉淡抹之,强烈的色差对比,却营构成水乡暮归时的静谧、舒畅且祥和的氛围。而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一件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