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金秋时节》的综合装饰瓶,鲜明的红、黄、蓝等原色之间的对比,使画面的色彩具有一种原始而活泼的跳跃憨和丰富的表现力,其整体色调的和谐统一,只有西洋画才能见识到。在画面空间的设计和表现方面,刘伟在继承中国画自由灵活的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充分诠释了高温色釉的色彩随意性和客观性,以此强调了平面空间与三维空间表现之间的形式对比和协调,使之更自由随意地游离于环境虚似与物体真实之间,令人联想和顿悟到毕加索与夏加尔等人那绝妙的画风画韵,品读到他那“凭虚构象,吞吐沉雄”的精神内涵。
有识者说,刘伟的陶艺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
意识。笔者认为,刘伟所具的现代意识,是并不因传统形式所掩饰的,其现代气息、现代笔墨、现代审美旨趣,以及他作为
现代人所持有的创作理念和激越的思维。就其色彩语言仍由于个性关系,并不违囿于传统的清雅合谐。慕山之灵,喜水之柔,抒山之情,写水之韵,刘伟陶艺的特质首先注重在对大自然的生命活力的高度敏感性,当这种敏感与他独特的乡土情怀融为一体时,则表现出浓郁的东方诗意和民族底蕴,进而挥发出或婉约、或豪放、或轻缓、或疾迅的色彩语汇。青翠写春山如笑,繁绿状夏山如滴;金黄描秋山如妆,素白衬冬山如睡。其间晨曦夕阳、红岩绿野、明月雪海、水浒山泊,无不显出他笔下色彩那色相与纯度、明度的推移,色调与肌理、色差的对比,无不使人为他娴熟的技巧处理而冠名的“窑变彩”所折服。
如果说刘伟借色釉
“窑变”施画有“迁想妙得”之趣的话,那么他的釉上“泼彩”施画则有相对独立的意象之美。他的泼彩山水虽精微不及工笔,但自由度和形式张力又非工笔所及。《山雨欲来》瓷板画以黑为基调,又演奏出深沉、神秘、幽冥、幻化等不同的变调。在翻动弄潮般的墨与红约布阵中,在冲击、浑溶、沉积的块团里,分明寄寓
着主体的情绪和感受。较之工笔,它强化了大笔踪、大块面的节奏憾,强化了形式的整体气势,强化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旨意。同时,他将泼彩与勾描合为一体,重在光与色的运用,以区别与古人、洋人及别人所不同的知识层次,找到了自己的契合点和突破点,造就了个性鲜明又经过心灵幻化与宇宙意识融汇的视觉形象。
“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出青蓝”。谈瓷品画,收视返听,以全部心智潜归自然,这就是刘伟陶艺中山水母题的真实内涵,也是在感觉和理智上真正完全属于
他自己的艺术家风度。
曹新民撰文
校对: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