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在线
景德镇名瓷在线

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
http://www.jdzmc.com
http://www.jdztc.com

·了了亭商城

·网站导航

·网站简介

·回到首页

张正海自幼进厂随父学艺,并得徐顺元、蔡敬台等前辈指教,故而基础扎实,功力深厚。他在进行瓷雕创作同时,对于木雕、牙雕、玉雕等其它姐妹艺术也仔细揣摩,吸取其长,为我所用。他从事瓷雕创作至今已有三十三年之久,先后创作了许多典雅、细腻、精巧夺天工、逼真的瓷雕精品,张正海尤其擅长传统题材方面的镂雕创作。

独钟镂艺领风骚--记雕塑家张正海 文:李剑 编辑:李申盛

    神奇的瓷雕王国里,林林总总地罗列肴天上人间一尊尊"千古风流人物"的塑像,而他却匠心独运,耆力绌镂的是摇曳的宫灯,飘荡的小舟;刻意精雕的是姆弥的草虫,萌动的花卉……
    在瓷雕的艺术殿堂里,张正海着意追求的不是粗犷与雄浑,新奇和怪诞,而是纤巧和婉约,典雅和精致。在漫长的雕艺生涯中,张正海似乎无意去捏塑令凡夫俗子、芸芸众生顶楼膜拜的神坛上的仙佛。他钟情大自然,师法大自然,执意在大自然中寻觅美的真谛,美的意象,去雕塑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并使之在火焰中得以升华。
张正海没有进过高等院校。从十四岁起,他使在雕苑中勤奋地耕耘,张正海似乎也没有什么显赫的履历。"书香门第"这令人称羡的四个字与他无缘。而翻开他的家谱,寻求他的家世渊源,却不能不令人感唤他的先辈对陶瓷雕塑艺术追求的执着-几代人竟在其"世袭"的雕塑园地里年复一年地延续,手中的镂刀一天也没有放下,时间的路度竟然长达一个世纪!
    出身于陶瓷雕塑世家的张正海,正以其"艺精雕塑神如话"的镂雕技艺,不断为璀璨的瓷国增添嘉色。有鉴于此,他获得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景德镇市政协第八屈常务委员的殊荣。
    雕坛中人公认张正海是"镂雕正宗传人",自有其远长的家学渊源的来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瓷都从事瓷雕者以双城人居多,而老一辈中出类拔萃者几乎全是丰城人。张正海的外租父蔡金台先生,祖籍江西丰城,幼年即随叔父蔡寿生和蔡寿元 (绰号"拿得稳")学习瓷雕技艺,后又转投于一代瓷雕大师游泽长先生(绰号"游长子")门下。蔡氏叔侄三人以其高超的雕塑技艺名噪于瓷苑,一直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的影响。1959年秋蔡寿生和蔡金台同时被景德镇市政府首批授于陶瓷美术家称号。
    张正海的父亲张新喜在三十年代初从丰城来景,受业于身怀绝艺的一代镂雕名师徐顺元 (绰号"盘古",丰城人)的门下。除顺元先生的镂、捏雕技艺名闻遐迩,其首创的力作镂雕龙以其精美绝伦的造型,鬼斧神工的绝技令世人观止。这件镂雕精品1932年在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展出时荣获金奖。张新喜与蔡陆英结为连理后自立门户,专事镂、捏雕创作与经营。张新喜1959年被首批评为陶瓷美术设计师,在景德镇雕塑厂美研所长期从事镂、捏.浮雕创作。他设计创作的镂雕小龙舟、浮雕葫芦瓶、荷花潭等制作精巧,大批投产并出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应陶研所雕塑名家曾龙升先生之邀,张新喜到陶研所与曾龙升等一道叁与超大型龙舟的创作。龙舟长达,35米,宽50公分,高70公分,以龙形轮廊扁体,气势雄浑。甲板上布列亭台楼阁,雕栏玉山晶莹典雅。在创作集体中,张新喜是镂雕高手,亭台楼阁这一工艺难度极大的镂雕制作自然非其莫属。抚今追昔,世事沧桑,忆及先师顺元先生早也曾试作大型龙舟,然终因倒窑使"巨龙"身葬火海,顺元先生亦因此而惊疯。今日龙舟制成,自令张新喜感慨万分。这件稀世巨雕现陈列在市陶馆内。
    张正海从小便生活在陶瓷雕塑世家的艺术氛围之中。师公、外祖父、曾叔公以及慈祥的父母对家这一独苗的厚爱,家风的薰陶,使他从小便倘佯在陶瓷的雕艺之宫。前辈一个个都是雕坛高手,在他面前的一件件玲珑剔透的雕品,使他看得如痴如醉。谁能说镂雕是"雕虫小技"面对一堆小小泥团,长辈刀畅神触,写其传神,灵巧的一招一式,内蕴着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勤奋与艰辛?
张正海十四岁便毅然决然秉承家学,进厂随父学艺。他童年时对镂雕便颖悟过人,进厂后更苦练硬功。严父的悉心授业,前辈的不时指点,使他沐春风雨露,在镂雕艺苑中脱颖而出……

 

    然而从艺的道路决不平坦。在短短的数年中尽管他已能把父辈的作品摹拟得几可乱真,但这仅是简单的重复,那里谈得上艺术的创新?他深深感怡到:师承镂雕艺术固然重要,然而浅尝辄止,固步自封,拘泥于前辈的一划一钩,而不思突破,则仿效者无升于走进艺术的死胡同。
    1972年,27岁的张正海着手"龙舟古凤"的创作。追件精雕细镂的新品比他父亲创作的更有新意。涩胎龙舟高40公分,长85公分,宽30公分。昂首的龙头一派意欲顶风排浊,蓄锐待发的奋然气概,龙身般的船体上三层精致的亭台楼阁,展现的是神州古建筑的风采。每层的烬堂阁室里,桌案畿椅,盆景花卉等家什和摆设应有尽有,案头上的文房四宝,典籍明烛陈列俱全。楼阁的搪角上各悬一只小巧玲珑的风铃,盘龙绕胤的廊柱闲悬挂肴盏盏古色古香约六角宫灯。宫灯上用特种工艺烧制的瓷质窗纱薄如蝉翼。微风吹来,吊铃和宫灯随风摇曳,平添几分风韵和生气。别开生面的楼阁中再现了元代戏剧家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中从初遇、闹斋、琴挑到递简、拷红、送别等场景,剧中人物在特定的情景申,或喜或忧,或怨或惊,形神兼备,维妙维吼 这件别有一番东方古朴典型神韵的精品赴京展出时,首都报纸撰文赞誉为"技艺造化之功,巧夺天工之妙"的佳作。这件瓷雕珍品至今仍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内。
    镂雕花筛造一独特工艺品扁徐顺元先生所首创,直径仅仅为8公分,且均系索胎。然而仿制已属不易,要突破势必更难。艺术创新贵在于胆识。从1977年起,张正海开始创作"清秋流韵"大型花筛,圆口宵径为28公分,不仅工艺制作增加了难度,而且烧炼过程中胚胎容易变形、开裂,更何况在细
如丝条的筛网上还要镶接筛盘和花卉草虫,上高温色釉,更是难上加难。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摸索,终于采用新的工艺手法,配以稀土、高温色釉而制成。1978年起京展览荣获一等奖,被专家誉为"汲古而化,破格出新"的珍品。
    这确乎是陶瓷镂雕中一件绝无仅有的精妙之作!筛网以特种工艺镂成,经纬分明,网孔疏朗,直径为前人的3.5倍。筛中色泽明艳的虎爪菊舒展白如似迎风而立;黄灿灿的金钱菊散缀于筛漫,秋色怡人。花丛中两只势均力敌的蟋蟀作对酣战,妙趣横生。这对细小的秋虫形态逼真,连纤细的触须,簿与上的脉纹、腿上毫毛般的钓齿皆清晰可辨。品赏这一镂雕力作,仿佛置身于山野束篱,菊香沁人,秋声悦耳,令观者悠然陶然。
    张正海在艺海中邀游,他悬于怀的是他痴恋的镂雕创作。他时时借鉴姊妹艺术,以丰富其造型的内涵。他从颇具民族特色的民间剪纸艺术中得到启示,那对称的美,洗炼的美,令他着迷,他由此而创作的镂雕双鲤花插既有民族风味,又具现代意识。他由观赏民间在节日喜庆时悬挂的跑马灯中引起联想,而刻意创作大型镂雕电动双层转心瓶,被《市场报》撰文介绍,给予很高的评价。他创作的瓷雕盆景意趣盎然,体现其雕艺已具有更商一个文化层次约含义。他近期的新作"艰难历程"瓷雕,更出奇制胜地融微雕、捏雕、浮雕等于-一体,别出一格地大胆采用墨绿色的全色泥制作,展示二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中那神秘莫测,险象环生的意境。
    当张正海读到我国文坛巨擘谢冰心先生《市场上买不到一尊女寿星》一文后,老作家那掷地有声的言辞触动了他的良知。他思考再三,是由于千年来封建观念的沉重积淀而造成的荒芜?还是因为缺乏传统文化的依托而无心去塑造女寿星的典型形象?出于对文坛老前辈的敬仰之情,他翻找资料,反复琢磨,塑成我国第一尊女寿星瓷雕寄送北京,祝贺冰心老人九十华诞。他并不冀望得到报偿,只想以此聊慰这位本世纪的同龄人,为现代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着名作家。出乎意料的是正海不久便收到冰心老人的回函,除致谢外,并鼓励他"多做一些,以供人们贺女寿之用。。冰心老人还以她那隽永的笔调在杂志上撰文,盛赞这尊女寿星"是那样地光彩照人,不可逼视"。全国不少报刊为此而争相报道。张正海赴京后冰心亲自会见,对他勉励有加,并回赠他亲笔签名的散文集。给瓷苑和文坛留下一段佳话。


相关连接:

张正海简介汲古而化破格而出记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正海  ◆ 张正海·了了亭作品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