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陶瓷300问 >> 陶瓷历史 >> 陶瓷词典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中国陶器 -白陶 | |||||
作者:李申盛 陶瓷词典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4 |
|||||
白陶是当时奴隶主贵族使用的一种生活器皿,至西周已渐消失。 印纹陶,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前者又有泥质与细砂质之分,多呈红褐、灰白、灰等色,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以前;后者因烧制时温度较高,故胎质坚硬,呈灰色,系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其出现年代约在商代以后。印纹陶的器形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具,主要有瓮、坛、罐、盂、钵、杯、盘、豆、簋、尊、□等器皿。制作方式为手制、模制和轮制。其纹饰是用印模在作好的坯胎上捺印出来,最初只是出于防止器物变形,有加固陶坯的目的,故早期的印纹陶上多留有布纹、席纹和绳纹的痕迹,后随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能力的发展,逐渐使纹样趋于丰富、精美。印纹陶的纹样均为几何形,主要有水波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其纹饰多与器形相协调,如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较粗犷的纹样,多用于瓮、坛及较大的罐等。而小件的盂、钵等多饰以米字纹、方格纹等细密、秀美的纹样,其中尤以商、西周、春秋时期的纹饰线划均匀,结构严谨,且富有韵律感。 印纹陶的装饰工序,寄寓于器物脱坯后的压印过程中,制作较为简单,且一旦制成模具,即使不会刻画的人,也能从事捺印。因此,简单易行,适合大量生产,故它在一定区域内获得极大发展,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一种制陶工艺。它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江西、安徽等省区,盛行于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暗纹陶、彩绘陶器等的兴起和迅速发展,而走向衰落,至汉代以后逐渐消失。 彩绘陶器即陶器烧好后再描绘朱、黄、白、黑等彩色纹饰,色彩易脱落,兴于战国、盛于汉代。器形多为仿青铜器及陶瓷器皿,主要有杯、盘、碗、壶、盒、鼎、炉、豆、敦、罐等。制作方法分轮制和模制两种,以轮制居多。胎色有灰、褐两色。灰胎多敷黑色陶衣,后再敷白粉一层,然后用黑线、红色及其他色彩彩绘。褐胎多敷白粉或黄粉,后多用红色彩绘,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另外还有用金银绘线的。到了汉代,其色彩又有所增加,使用红、灰、褐、绿、蓝、黄、橙等色彩彩绘。纹饰有:①几何纹,占比重最大,包括弦纹、菱形纹、锯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圆圈纹等;②云纹;③花瓣纹,有梅花、柿蒂、卷草等纹样;④鸟兽纹,有龙、凤、铺首等纹样。其纹样组织多为二方连续,加之鲜明醒目、对比强烈的色彩,使彩绘陶器更为灿烂丰富。 彩绘陶器主要作为明器,用于陪葬。故在盛行厚葬之风的汉代尤为流行。它产生于中原,后扩展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以河南洛阳、辉县、陕县,湖南长沙、常德等地出土较多。 商代以后,出现了用高岭土烧制的原始青瓷,由于瓷器在质量及使用寿命上均优于陶器,因此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至南北朝时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主要器皿,特别是唐宋以迄明清直至近现代,由于技术的提高,瓷器更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成为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主要门类。在这种情况下,陶器已渐失去了以往的规模,在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上较之彩陶、黑陶等,已相去甚远。唯战国的暗纹陶,秦汉的釉陶和作为明器用的陶制建筑、舟车,唐代的三彩等以其各自的造型、纹饰反映了所处时代的艺术特征和生活风貌。其中唐三彩是一种施挂彩釉的低温铅釉陶器,多用黄、绿、褐等色彩,故称三彩;其品种有器皿及人物、动物俑等,其中器皿种类繁多,造型新颖别致,设计巧妙,加之绚丽的色彩,遂使唐三彩成为中国陶器工艺中的一枝奇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直到现代仍有仿唐三彩的生产。另外,战国、秦汉、唐等朝代的瓦当、砖、陶俑以及近现代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四川荣昌等地的民间陶器,也以其精美的纹饰、生动的造型和清新质朴的风格,在中国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陶瓷词典 | ||
白陶 白陶 白陶 白陶双系尊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景德镇陶瓷在线(景德镇名瓷在线)版权所有. 站长:李申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