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和长治窑的白釉黑彩瓷是釉下彩还是釉中彩? 在釉下黑彩瓷的显微结构研究中发现,有些耀州窑.磁州窑及长治窑的白釉黑彩瓷,它们的彩并非直接紧贴于化妆土表面,有时彩与化妆土之间还存在约O.02mm的薄层,这一薄层的玻璃相含量和化学组成都与面釉接近。有的学者认为这一薄层就是彩绘前特意施加上去的釉浆,并由此作出判断,这种白釉黑彩瓷是釉中彩而不是釉下彩。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黑彩是典型的釉下彩而不是釉中彩,因为这种现象有时在青花瓷中也可见到。例如在万历官窑青花瓷的显微结构中,彩料和胎之间有时也有这样一层玻璃相。按理彩料与胎应该是紧贴在一起的,怎么会在两者之间产生一薄层玻璃相呢?研究结果表明,这个现象的产生与气泡和析晶有关,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在彩料的下面和上面常有大量气泡,它们是高温时从胎和彩料中排出来的。当大量气泡向釉面运动时,会把彩料向上方推拉,使彩料稍稍离开胎或化妆土的表面。另外,胎或化妆土表面大量钙长石晶体的蓬勃生长也会把彩料向上推顶,这一薄层玻璃相的出现正是由于彩料在气泡和析晶的共同推拉作用下形成的。 再说,中国古代的釉中彩是景德镇于康熙年间烧造的一个稀有品种,著名品种屈指可数,由于工艺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而白釉黑彩瓷大部分是普通民用粗瓷,例如长治窑白釉黑彩器内所留下的若干个支痕,说明它是采用叠装法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如果采用釉中彩工艺,会大大增加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白釉黑彩瓷也不可能采用釉中彩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