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大师、教授 >> 大师 >> 文章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省所给了我发挥特长的空间--徐庆庚 | |||||
作者:徐庆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3 |
|||||
调入省陶研所时我已45岁 1966年,我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本科毕业,那时刚好碰上了“文化大革命”,我被分配到省陶瓷公司美术室,主要从事陶瓷器形和花面设计以及对全市各个陶瓷厂家设计的器形和花面的审查工作,我们这个美术室是一个艺术创作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一个部门。那时,我自己也画一些艺术瓷。 1967年以后,全国各地都在生产各种各样、材质不同的毛主席像章,景德镇也成立了一个“市革委像章办公室”,主要是承担设计瓷质毛主席像章以及审查与督促其他厂家设计生产毛主席像章。我被抽调过去做了这个工作。 1968年11月以后的两年多,我下放到了浮梁县的新平公社,主要是在公社画毛主席像。在下放期间,因为市里经常搞展览活动,所以,我也每年会被抽调回来,而且一回来就是好几个月。 下放以后,我走了一段很长的弯路,先后在市革委展览馆和市陶瓷美术工作者协会工作过,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主要就是进行陶瓷壁画的创作,像南昌的青山湖宾馆、九江的浔阳楼和中科院水利研究院等地主里都有我创作的陶瓷壁画。这样的生活一直到1986年才有了真正的改变。 由于形势的需要,1985年,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应运而生。当时,所里的条件很简陋,研究场所就位于现在的陶瓷馆后面的一栋三层小楼,一共只有12间房。省所成立的第二年,我调了进去,那一年我已经45岁了。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的创作室是第三层最里面的一间,为的是求个清静,能潜心搞创作。我的年纪不小了,和我同一间创作室的5个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最小的才25岁。当时我的思想是高兴与惭愧并存。 1990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1990年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我已经49岁了,虽然我在市里已得过奖,但还没有参加过一次全国性的陶瓷大赛,心里就很着急。那年的5月份,市里公布了10月份举办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的消息,而且同时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也放在景德镇。我们创作室的6个人那时的思想都很一致,就是要搞出点名堂来。而我因为年纪最大,所以压力也最大,但同时我也认为,我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为了准备参加陶瓷节的陶瓷精品大奖赛,我是下了一番苦功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选择自己参赛的作品品种,最后决定以自己的强项粉彩和青花色釉综合装饰作品为主。青花色釉综合装饰是我到了省所后的2、3年时间里新研究的项目。 粉彩作品要一两个月才能出一件,而从5月份得知要办首届国妹陶瓷节到10月份举行,时间很短,所以那段时间我很紧张,每天都是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也许是我的干劲影响到了办公室的其他5个人,他们也都动起来了,在这几个月里,他们也和我一样每天都忙到晚上,还有的就让老婆送饭到所里来吃。 终于到了交参赛作品的时间了,我有8件作品参赛,其中包括粉彩、青花、青花色釉综合装饰和新彩等。交了作品后,我就骑自行车到新平乡下转了一圈并住了一夜。后来,结果出来了,我的8件作品都获了奖,共得到了21个奖,其中,粉彩“秋光”瓶和陶艺“惠风”(与人合作)获全国一等奖,陶艺“惠风”同时在金杯奖评比中获金奖。当时,景德镇获金奖的作品只有两件,另一个是陶院的作品。这两个金奖,为景德镇争了光,为维护了景德镇的瓷都地位发挥了作用。 我记得,在那一届的陶瓷节上,省所共得到了6个全国一等奖,我们创作室就得到了其中的5个。而我的8件作品都获了奖,而且共是21个奖,这在景德镇历史上也是绝少有的,所以当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得那么多奖时,我对他说:“我曾经读过一位外国的名人说,有几个人坐在草地上,这时,有一群金鸟从他们头顶飞过,其他人都没抓住,但有一个人伸手就抓到了一只。我就是很好地抓住了这次机遇。” 这一年,奠定了我在景德镇陶瓷界的地位,还被评为当年的景德镇10大新闻人物之一。
我的作品得了50多个奖 1991年的第二届陶瓷节,我又送了3件作品参评,粉彩“王维诗意”瓷板和玉竹五头茶具都得到了一等奖,还有一件粉彩作品得了二等奖。 说起那件五头茶具,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有个同事设计了一个茶壶新器型,其他人都认为茶壶太传统,不太可能获大奖,都不愿接这个活。我把那把茶壶拿过来仔细看了看,发现茶壶上有三根凹进的横纹线,这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于是,我就利用这三根线,在白胎壶上画了装饰性竹子,然后拿去参赛了。那时,我已经有20多年没搞过日用瓷了,没想到20多年后再搞,还能拿一等奖。有人这样评价这件作品:这是器形和画面结合得恰到好处而天衣无缝的一件作品。后来,这件作品还被陶瓷馆收藏。 王锡良、周国桢、张松茂、秦锡麟和康家钟等人曾经先后这样说过:徐庆庚在陶瓷学院学习时,成绩就很优秀。工作后,功课做了很多,一直坚持人物和风景写生,属于厚积薄发型。他拿出来的作品有特色、能出新,画风独特。 1991年还出了一件“怪事”。当时,日本恩巴博物馆来景德镇搞了一个陶瓷评奖,那是第二届。我的作品青花色釉书魁瓶得了奖,而这件作品曾在第一届陶瓷节时在全国陶瓷评比中就得过奖,能够再次获奖,比较奇怪。得奖后,日本方还出资请我到日本去考察、表演。去的一共3个人。 1992年,第三届陶瓷节时,我是评委,没有参赛。同年,我开始享受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市里决定在当年的7月1日举办一次“100百件陶瓷精品展览会”,以纪念这位伟人。这年的6月26日,时任市委书记江国镇冒着个人成分倾盆大雨召集陶瓷界人士开会,说反映毛主席形象的作品是有,但都不太理想,要抓紧时间再搞出一些来。因为我一直坚持画国画人物,所以听到这样的话后,我才决定来画。 那时,正赶上我患了重感冒,就带病画了3个星期,终于画成了“毛泽东在橘子洲头”瓷板画,这件作品得到了特别奖,这也是那次展览中惟一一件直接反映毛泽东形象的创作型瓷板画。 1994年,我被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奖赛是我们省里的一项传统赛事。1993年,我的作品粉彩“八大山人”瓷板画被评为大师奖。而1996年举办的这项赛事,因为和那年要申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而显得意义非凡,竞争也格外激烈。最后,我的粉彩“游赤壁”瓶被评为一等奖且是总分第二名。同年,我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二年在中南海紫光阁,我们这一批的大师还得到了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合影留念。 算算这些年来的成绩,我的作品到现在为止,已经获得了各种奖50多个。 创新意识成就了省陶研所 如果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的话,我认为有五个特点:一是,比较强调思想性,富有教育意义;二是,作品的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这与我平时喜欢研读唐诗宋词有很大的关系;三是,作品的造形和构图能够出新,画风独特、技法细致而大气;四是,我的美术基础较好,工笔写意皆可,创作态度很严谨;五是,我的作品比较全面,但又以粉彩和青花色釉综合装饰为主,人物画为我增色不少。 我的作品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卖得也比较好,为所里创造了一定的效益。比如,我的一个100件瓶在上海就卖过10万元。1997年,我一人就为所里完成产值26万元。 我有这样的成绩,和省陶研所的锐意创新是分不开的。所里的凝聚力很强,所长带头,以所为家,带动了大家一起以所为家。所里一直坚持了一条原则,就是个人不能私自到外面去卖作品,第二点就是,员工的创作热情很高,都想为所里搞出些成绩,绝大多数人都是事业第一、金钱第二的思想,经济也就在其中了。我们一个小房间6个人就获得五个全国一等奖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到现在为止,所里的经济效益和得奖数都是全市同行业中最好、最多的,多次得到了省市的表彰。 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所里的创新意识强。比如说,景德镇的青花以前一直是延用工笔分水法,所里研究,决定研究民间青花,研究写意青花。写意青花刚出来时,也受到了责难,不被接受,但它速度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画风适合时代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取得了成功,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成功打进了日本等国外市场,现在做陶瓷的个体业主有一部分就是靠写意青花赚取了第一桶金。 所里的创新意识还表现在对色釉装饰的开发和礼品瓷的开发上,这为所里雇员赢得了不少的奖、创造了好的经济效益,我们所的前途是光明的。 我认为,省所给了我发挥特长的空间,而省所的创新意识也成了我当初选择到省所的重要砝码。所里还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年轻人的闯劲启发了年长的人,而年轻人又能从年长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互相学习成就了省所,也成就了个人。 (3425字) 李申盛 编录 |
|||||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诗情画意,融古创新--徐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景德镇陶瓷在线(景德镇名瓷在线)版权所有. 站长:李申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