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大师、教授 >> 大师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宁静致远 勤奋远征——记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         ★★★ 【字体:
宁静致远 勤奋远征——记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

作者:刘建凌    文章来源:景德镇名瓷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5
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www.jdztc.com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宁静致远 勤奋远
                  ——记江西省工艺
美术大师宁勤征

文/刘建凌

   去江西采风,在景德镇偶然认识了宁勤征。他给我的第一眼印象是朴实和恬淡,没有时下流行的“艺术家”们留个“马尾发”、“扫把须”之类的张扬相。 第二天,在市陶瓷博物馆里看到了宁勤征的作品,这才对眼前这位瘦瘦高高的年逾不惑的外貌十分平常的中年人产生了一种敬慕感。后来,得知他是刚刚被评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陶瓷艺术家,并在他的创作室里看到了一件件成品、半成品以及那一摞摞国家级、省市级的获奖证书时,心里便产生了走近他、采访他的冲动。

儿时的一个梦

    1957年8月,宁勤征出身在景德镇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他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母亲就是一名雕塑复制女工。他哥哥自小就热爱美术,后来成为景德镇广告宣传画的高手。宁勤征受家庭的影响,对美术绘画也十分喜爱,并且有着很高的悟性,在小学时就颇受老师的赏识。

    有一年暑假,他随母亲去雕塑陶瓷厂玩。他从厂里师傅们变魔术般的将一团团白泥“捏”成了毛主席座像、飞鹰、骆驼、马、象的操作中感到了陶瓷艺术的神奇魅力。夜晚躺在床上,宁勤征久久不能入睡,眼前不断地闪现白天所见的瓷艺作品。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里,宁勤征成了妈妈厂里的一名瓷器设计师。他设计和制作了一屋子的各类作品,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妈妈见了高兴得流下了泪,老师和同学将他高高地抛起。“哎哟!”一声尖叫惊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脚踹在了哥哥大腿上了。

    可是,这个梦就像一粒希望的种子,在宁勤征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长大了,我也要做很多很多好看的瓷器,让同学们羡慕,让老师、让妈妈高兴。 当宁勤征小学毕业时,根据当时的政策他必须随父亲下了农村,并在农村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4年的农村生活,他常常对着澄黄黄的油菜花沉思,对着环抱的大山和清澈溪水出神,对着山坡上层林尽染的红枫凝视,对着南归的大雁眺望。在农村那广阔天地里,宁勤征虽然不能圆上儿时的彩云梦。但是,为他了解生活、积累生活提供了条件,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艰难的求学路

   1975年,宁勤征高中毕业后顶替母亲工作回城,在景德镇曙光陶瓷厂担任原料车间的榨泥工。尽管榨泥工离他理想的陶艺创作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宁勤征仍然很珍惜。工余时间,他十分留心学习厂里老艺人的制作陶瓷的各种工艺,经常拿起画笔。也经常拿上笔和颜料为车间出宣传栏写写字、画点刊头画。由于宁勤征的字写得很漂亮,画也画得不错,就有师傅鼓励他去考陶瓷学院。

   当时,全国刚刚恢复高考制度。很多人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宁勤征也加入了参考行列。可是,从未经过正规美术训练而报考陶瓷学院的他第一回合就败下阵来,名落孙山的滋味让宁勤征体会了生活的艰难和追求理想的艰辛。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所谓命运使然,或许是宁勤征的个性所趋,他就是不服这口气,认准陶瓷学院发奋努力,非上不可。

   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了分配:画素描、画水粉、补语文、补数学、补政治。在宁勤征的字典里已经没有了春秋寒暑,有的只是奋斗。夏天的景德镇闷热无比,他在自己的小房子里汗流浃背地写呀画呀,身上的汗就像小河一样地流着,蚊虫十分高兴地围着他转,因为他根本就想不到去趋赶它们。冬天的景德镇阴冷异常,使得通宵画静物的宁勤征差点被冻僵成静物了。那几年高考,宁勤征就像一名攻城的勇士,积蓄了力量冲上去,败下来,再积蓄力量冲上去。

   到1980年的夏天,宁勤征终于凭着自己的真本领跨进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成了美术设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当他戴上白底红字的校徽时,一汪热泪就涌上了眼眶。4年了,1500多个艰辛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功,这枚校徽就像一面旗帜,一面他高举着攻上城墙插在城楼上象征胜利的旗帜。这面旗帜是宁勤征在艺术的征途上攻营拔寨的开始,是圆上他儿时的彩云梦的初端。

   在4年的学习时间里,宁勤征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吞噬着来自古今中外的各类知识。在课堂里、在画室里、在图书馆里,他排除了改革开放初期给学校带来的各种干扰,安安静静地学习。八十年代初,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许多新东西就如滚滚潮水一样涌了进来。这些东西在让国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给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在校的大学生带来了迷惘和世纪末期的浮躁。他们对西方的文化崇拜有加,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一些外地来景德镇学习的学生,更是对景德镇传统的陶瓷艺术大肆攻击,什么表现手法陈旧啦,什么刻板无生气啦等等。这让生于斯、长于斯,并且儿时就有彩云梦的宁勤征很不能接受。于是,他跳起反击,与这些“反叛者”进行辩论,常常是闹得脸红脖子粗。这反让宁勤征出了名,许多人都知道宁勤征是景德镇瓷艺的卫道士。其实,宁勤征在与这些人的辩论中,也不无收益。他常常一人漫步在草地上、小河边思考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成败,思考着继承、借鉴、创新与发展等不可回避的问题。

   学生时代,宁勤征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景德镇陶瓷艺术馆。他后来在《我的追求》中这样写道:“面对着这座集千百年景德镇陶瓷艺术于一室的无数瑰宝,我梦想着自己在不远的将来也能在这陶瓷艺术的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在那些古人、现代名师的作品里吸取营养,认真研究和琢磨前人在材质、造型、构思、手法上的异同,以及各个时期的审美情趣,为自己今后的研究和创作寻求方向。

坎坷的创业途

   1984年,宁勤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幸运地被分配到景德镇陶瓷馆现代陶瓷艺术室工作。这在瓷都人的眼睛里无疑是进了艺术的盛殿。宁勤征深知这种幸运来之不易,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创作中去。他夜以继日地研究着、工作着。“无数个不眠之夜,以白馍、面包充饥,以泥坯、颜料和画笔为伴,在无数次的失败面前,以更为顽强的毅力去攀登这科学与艺术结合更为完美的峰峦。”(《我的追求》)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其实在艺术创作上也常常是这样。1987年的一天,宁勤征去某陶瓷厂办事。经过彩绘车间时,偶然发现了民间常用的一种刷花技法。只见几个年轻的刷花女工在用小刷子往已套好图案的瓷胎上刷颜料。离女工不远处,烧炉工正在堆码已烧制好的产品。只见那些成品画面上由于没有任何线条,完全靠色块堆砌而成,所以,整个瓷器的画面看上去花繁叶茂,十分生动。这一发现给了宁勤征灵感,一种艺术的顿悟在瞬间产生。他要对这种传统的工艺进行创新,赋以现代的内涵,展以现代的风采。

   经过几十个日以继夜的反复实验,宁勤征终于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陶瓷刷花山水艺术。在这种艺术中,他巧妙地将现代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木刻等技法特色综合运用于刷花艺术之中,采用了“以刷代笔,笔为补充”的特殊技法,使作品充满个性,形式更生动,内涵更丰富,在写实中蕴涵着朦胧美,在写意中透着淳朴感。他以这种艺术技法创作的题名为《冬》的刷花瓷板,就充分展现了其艺术风格和魅力。 只见画面上皑皑白雪,宁静的山村小屋,被雪覆盖的高高的林木,破冰而下的小河蜿蜒而过。整个画面透出宁静、祥和、恬淡、生动美感,寓意着“春天已经不远了”。

   就是这个《冬》,在随后不久举办的景德镇首届青年陶瓷美术作品“青春杯”大奖赛中引起震动,并一举夺得包括两个一等奖在内的七项奖牌和陈设瓷设计单项拔尖青春杯奖。在全市201名参赛者中,名列前茅。对此,专家权威评价道:“采用传统刷花手法,进行现代装饰艺术的创作,整幅作品由于均用大面积刷花色块组合而成,色彩强烈,意境深远,为传统刷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以《冬》为代表,标志着年轻的宁勤征在古老的瓷都景德镇初露锋芒。 但是,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采用刷花手法的成功,并不代表着宁勤征艺术追求的终结,而仅仅是开始。他,深深地明白这一点。尽管他仍在不懈地追求和探索,

   但是,他还是遭到命运的痛击。1989年秋,在这个原本收获的季节,宁勤征的刷花艺术却在景德镇第四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大赛中,只得了几个三等奖,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为什么?宁勤征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壁三思。 经过几天的思考,宁勤征认识到,自己的刷花装饰手法只不过是借用“旧瓶”装“新酒”,最多是装出点新意而已。创新是艺术的灵魂。缺乏创新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而自己在首届“青春杯”获得较高的荣誉,关键是在于创新。于是,宁勤征迅速拨正了航向,扬帆远航。

 

                      

不懈的创新情

   宁勤征开始了新的征程。他面对激烈的竞争,拿出了“不出奇句死不休”的韧劲,在继承、创新上下功夫。他经常久久地蹲在坯房里对着各类瓷片沉思。他说:“有时就连路边发现的许多小小的瓷片和瓷块,都想从中找到启迪心扉的灵感。”他先后研究、应用了关公绿、桃红、棕红等一批既廉价又普通的颜色釉料用于釉上、釉中彩绘装饰。以往,这些颜色釉都是用来装饰单色瓶体和瓷雕的,用于陶瓷彩绘装饰的则很少。宁勤征的这一创新将普通的颜色釉料上升了一个档次,为陶瓷材质的运用和新的装饰技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创作《春华秋实》瓶上装饰了青花和棕红釉料。只见一片片肥硕的葡萄叶青翠欲滴,叶上经脉清晰可见,叶面色料浓淡相间,过渡自然,富有层次。那一颗颗葡萄粒晶莹剔透,引人垂涎。在研究这种釉上和釉下装饰差异时,他发现釉上装饰的表现力要丰富一些。釉上彩绘如在纸上作画,容易操作,其易出水墨渲染的效果,层次感、肌理质感都很丰富。有位专家对此评价道:“把普通颜色釉料运用到陈设艺术装饰瓷上,是对景德镇的一大贡献。”

   接着,宁勤征又成功地试制出高温釉上青花装饰瓷片。他在《我的追求》中说:“一片小小的电瓷碎片,使我开创性地发现了电瓷釉上的棕红釉可以与青花结合并有着良好的艺术效果,经过反复而又严密的科学试验,成功地将在釉下绘制青花这一传统技法,创造性改变在生坯釉上绘制,并与颜色釉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装饰。这样,不仅克服了青花颜料在釉下绘制时因窑火烧成温度不足时,或施釉太厚或太薄产生的蒙花料刺等缺陷,也可使颜色釉保持原有色相,不致使之在釉下因釉层覆盖变色。”试制成功后不久,有一批来自日本的客人在中国近代美术馆馆长的陪同下,到景德镇选购20件名作珍品。在琳琅满目的展览厅里,日本客人一眼就看中了两只造型独特的瓷瓶,一只是俊秀挺拔的风景鹿纹小口梅瓶,另一只是浑圆厚重的奔马直口瓶。前一只瓶上在林立的白杨下憨态可掬小鹿给人以清新、恬淡、纯美的艺术感受。后一只瓶上作者看似随手画出的三匹四蹄生风的奔马使人有如临现场的感觉。这两只瓶的基调都是由青花釉料渲染而成,画面上流金溢绿,那组成白杨的花釉亮得耀眼,由窑绿绘出的草地绿得使人满目生春。日本客人当即就买下了标明作者为“宁勤征”的这两件作品。

宁勤征又以自己的实力再次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引起轰动。

   1998年,宁勤征又相继研制成功亚光颜色釉、高温白釉和窑变兰花釉等新釉料。1999年10月,他创作的《清极不知寒》亚光颜色釉梅花瓶采用形似珍珠般的器型,以黄亚光釉为底色,以兰花釉装饰梅的枝干,以白釉堆画梅花,经高温窑变后,肌理奇幻的枝干和洁白无暇、晶莹丰润的梅花在宛如珍珠般的瓷瓶上得到再现,表现了梅花凌寒傲雪、坚贞不屈的个性品质。美国亚洲艺术助理马琳对此评价说:“这件作品既富有民族传统艺术的内涵,又具有现代风格特色,体现了时代的特征。”该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并被国务院新闻办和文化部选送参加“2000年中华文化美国行(走近中国)大型文化展览”在纽约展出,央视《东方时空》进行了报道。2000年10月,他的新作“亚光颜色釉(香雪)珍珠瓶”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从1985年至今,宁勤征已有近60件作品分别在“亚洲工艺美术作品展”、“日本恩巴精选景德镇艺术陶瓷作品展”以及全国、省、市级展评会上入选或奖。其传略及作品分别入选《景德镇陶瓷》、《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珍品集》、《中国专家大辞典》等画册、典籍。最近,《宁勤征陶瓷艺术画册》已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

宁勤征,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在艺术的翰海里,宁静致远,勤奋远征。


相关连接:

宁勤征简介  
宁勤征艺术生平  
宁勤征·了了亭作品精选
根 植 陶 瓷     情 系 创 新 记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专题报道Ⅱ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录入:李申盛    责任编辑:李申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根植陶瓷,情系创新--记江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