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收藏真伪辨析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南海用瓷”——新中国官方瓷器烧造史上空前的艺术成就          【字体:
中南海用瓷”——新中国官方瓷器烧造史上空前的艺术成就

作者:站长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4-22
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www.jdztc.com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中南海用瓷制作始末

    近两年来,由于媒体的宣传和商业的炒作,前几年还鲜为人知的“7501”毛主席用瓷,而现在已几乎家喻户晓了。八十年代初,其“内部销售价格“也只有八角钱一只的茶杯、两元钱一件的和合器,如今的拍卖成交价已陡升为数万元、数十万元一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此同时,大量仿品、赝品也纷纷出笼,令广大收藏家、鉴赏家和陶瓷爱好者们无所适从,望而却步。据调查,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所谓“毛瓷“,绝大部分是假货。甚至在一些大型的艺术品拍卖会上,也不乏有假冒品出现。

    为了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地了解当年制作“毛瓷“的历史背景和研制过程,笔者再次再次走访江西景德镇,进行实地考察和搜集材料。通过对当年制作者们的普遍采访,并对他们所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反复实后发现,过去从个别人那里了解到的情况与事实有出入。笔者一方面为正视听,另一方面为使读者能真正了解“毛瓷“的艺术成就、收藏价值和辨伪知识,特撰此文,以馈同好。

 
 
 
 
 
 
 
 
 
 
 

 
 
 
 
 
 
 

釉上彩“水点桃花”瓷器

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碗

釉上彩“翠竹红梅”瓷器

釉下彩钩勒梅花瓷器

 
 

“7501“工程始末

    1975年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即将进入第九个年头。当时的江西省公安厅厅长来到了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召集该所负责人开会,传达江西省“革命委员会“领导的重要指示: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的命令,要为一位“伟人“生产制作一套生活用瓷。这位“伟人“的名字暂时不公开,但有四句话可以告诉大家。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紧接着,又交代了研制这套瓷器应把握的基本设计思路:必须能代表当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而且超越前代。造型上要做到既美观又大方,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位“伟人“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图案及色彩要符合这位“伟人“思想和情趣。并且宣布将这项任务定名为“7501“工程。与此同时,江西省公安厅派出一个工作组进驻陶研所监督工程实施。接受任务后,陶石匠民立刻召开全体员工会议,抽调出四十多名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现令中国的许多著名陶瓷艺术家当年都参加过这项工作。其中包括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如王大凡的侄子王锡良;汪野亭的女儿汪桂英;徐仲南的孙女徐亚凤;刘雨岑的儿子刘平,此外还有彭召贤、稽锡贵、辛青山、戴荣华、康家忠、张炳祥等人。

    对于制作者们来说,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材料问题。他们经过反复试验和论证后,决定采用以江西临川出产的一种非常稀有的优质高岭土作基础配料的新工艺进行生产。用临川高岭土制作出的半薄胎高白釉瓷器通体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用手指轻轻的敲击,其声清脆悦耳,在光线照射下,器壁成半透明状。它还有一个最大特点是导热系数低,如把它制成壁厚不足够毫米的茶杯,注入开水后用手紧握杯体也无烫手之感。由于临川高岭土储量极少,开采极难,产量极低,因此十分昂贵。陶研所为制作“毛瓷“,花重金购买了数十吨当时储量已近枯竭的临川高岭土。为确保质量,陶研所又发动全所职工采用手工方法从中选出数吨精料,真可谓精益求精。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坯胎技工一天能加工一百个普通产品,那么加工同样尺寸的高白釉产品一天最多也只能完成五个。还有,景德镇的传统日用瓷烧成湿度在所不惜1300摄氏度左右,而这种高白釉瓷器要烧到时候1400摄氏度才能瓷化。当年中国烧制日用瓷的窑炉,通常只能升温到时候1300摄氏度,最多也只能烧到1350摄氏度。再往上,每升1摄氏度都十分困难而且有可能使整个窑炉报废。由此可见制做这种高白釉瓷器的工艺难度极大,一般窑厂根本做不到。

    材料问题解决以后,下一关是造型设计。陶研所将这项工作交给了美术研究室主任、“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先生的女儿汪桂英。她接受任务后查阅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有关资料,又经过数日的冥思苦想,最后决定采用明代正德碗的造型作为基本设计思路。正德碗的器型华美击不失端庄,秀丽而不失稳重,至今仍被袭用,足见其魅力不衰。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设计时还考虑到毛泽东政务繁忙,饮食无定时,为便于饭菜的保温和保洁,骒所有的食器,包括碗、盘等都加配上盖子。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茶杯的造型。解放初期,中国市场上的茶杯除去仿西洋咖啡具的造型外,只有两种中国传统造型。一种是类于正德形状的莲子杯,一种是“中山筒“。中山筒流行于民国,据说国民党政府会议上使用的茶杯都是此种造型,它由此得名。“莲子杯“即源自正德碗,造型不俗,但当作茶杯并不实用,而圆柱体的中山筒又显得呆板。中国人开会时喜饮茶。在中央开会时,为了减少服务人员倒茶时的干扰,需要一种形状稍大又便于保温的茶杯。为此,五十年代早期,毛泽东亲自手设计了一种带盖子的茶杯。这种茶杯的造型端庄典雅,一派大家风范。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先生讲,当年正值朝鲜战争结束,就给它起名为胜利杯。从此胜利杯就在中国流行起来,经四十余年而不衰。1975年制做“毛瓷“,其茶杯仍然采用胜利杯的造型。

    完成造型设计后,陶研所又迅速发动全体瓷绘艺术家开展纹饰设计工作。所领导把众多的稿件汇总在一起,报“7501“工程领导小组集体讨论后,挑选出其中三种方案报上审批。这三个方案均被批准。这三个方案分别是:刘平设计的釉上彩的“水点桃花“;彭召贤设计的“翠竹红梅“;戴荣华设计的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这三种设计方案之所以能中选,除了它们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从毛泽东的诗词中吸取创作灵感,反映、投合了毛泽东个人的情趣。

    有了图纸,并不等于就可以制作出理想的瓷器。釉上彩绘是景德镇传统工艺,也是陶研所的拿手好戏,因此它的生产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然而釉下彩就不同了,历史上景德镇烧制的釉下彩只有两种,一种叫“青花“,一种叫“釉里红“。青花是用氧化铜作颜料,呈蓝色或紫红色,用它不可能烧制出淡雅的桃红或梅红色。烧制桃红需要一种用黄金作色剂的颜料,称“金红“,也叫“洋红“。这种颜料过去从欧洲进口。中国最早采用它作陶瓷颜料是在清代雍正时期,当时把它用于一种叫“胭脂红“的官窑产品上,并没有作为一种中温色釉。它的烧成温度是1100-1200摄氏度之间,而“毛瓷“要烧到1400摄氏度。为使金红颜料能耐高温,必须对原有配方进行调整,无成法可依。研制者经多次试验选择出一种配方,在试验中未发现毛病,然而用于生产时却出现问题,在放大镜下观看不是颜色欠佳就是釉面龟裂,致使开始烧的两窑釉下彩产品全部报废。这也是造成日后流入民间的“毛瓷“,釉下彩产品远远多于釉上彩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试验者遭到上级严厉批评,据他本人讲几乎遭受牢狱之灾。随即陶研所重新组织数名高级工程师建立了一个攻关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终于使总是得到解决。

    经过四个多月的奋战,第一批“毛瓷“终于诞生了。据当年负责验收和发货的黄万凯先生提供的材料,第一批共给中央送去六套,其中釉上彩三套,釉下彩三套,主要教师餐具。釉上彩每套一百四十七件,其中包括9-15厘米不同规格的盖碗、6-8寸和合器、茶杯、调羹、布碟;烟灰缸、品锅、大饭勺、菜缸(盛放辣椒酱用)等。釉下彩每套四十七件,其中包括:9-15厘米盖碗7件;6-8寸和合器4件;10厘米盖碗5件;12百米内外对画芙蓉花碗5只;布碟5只;正德五寸盘5只;浅折沿五寸盘(又称毛巾盘)1只;烟灰缸一对;品锅、大饭勺、菜缸各一件。上级领导认为釉下产品品种太少,此后陶研所又补烧了一批釉下彩的配套产品,包括醋壶、酱油壶、胡椒筒、牙签筒、香烟筒、饭锅、茶叶罐和文具等。其中文具有笔筒、笔洗、笔架、印盒和臂搁等物。据说,釉下彩产品是供毛泽东单独进餐时使用,釉上彩产品用于毛泽东与家人或宾客革命共餐。

    关于生产这批瓷器的起因、制作过程和流失情况,外间有许多传闻。通过此次调查,笔者发现,其中有些说法是错误的,有些则是商人为了“炒作“编造出来的故事,在此有必要澄清一下事实。

 
 
 
 
 
 
 
 
 
 
 
 
 
 
 
 
 
 
 
 
 
 
 
 
 
 
 
 
 
 
 
 
 
 
 
 
 
 
 
 
 
 
 
 
 
 
   

“7501”茶杯

釉上彩“翠竹红梅”瓷器

“7801”茶杯

   
   

   
   
   
   
   
   
   
   
   
   

    传言之一:“1974年,江西、山东、湖南等五大名窑所在地政府接到中央指令为毛主席设计、制作一套生活用瓷,……各地接到指示,以最快的速度赶出设计方案和样品,并送北京选定。经过中央认真研究和筛选,最后驻景德镇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的设计方案中选。“还有一种说法:此一任务是由“中央文革小组“下达的,设计方案最终由江青乃至毛泽东本人审定。

    据方综回忆:1975年初,省公安厅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下达的,要为毛主席专门生产一套生活用瓷。没有说曾经交给别的省。汪东兴是江西人么。

    传言之二:由于釉上彩颜料里含铅,铅对人体有害,因此中央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否决了釉上彩的“水点桃花“方案,决定只采用釉下彩方案。“水点桃花“是试制品,不是最后正式产品。

    绝大多数当年参与研制“毛瓷“者认为:由于流散在民间的“毛瓷“,釉上彩产品极少,大部分都是釉下彩产品,一位新加坡商人把它们收去后,出于商业“炒作“的需要编造出了这种说法。实际情况是,七十年代人们对陶瓷颜料中的铅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况且“毛瓷“中的铅含量微乎其微,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那时候景德镇出产的其它陶瓷产品的含铅量要比“毛瓷“大得多,只是到了八十年代,中国陶瓷大量出口美国,有的产品含铅量超过美国标准,受到美国抵制,才引起国人的重视。当时陶研所将“毛瓷“制作人员分成两组,一组负责釉上彩制作,一组负责釉下彩制作。釉上彩是分二次烧制,第一次先用高温烧制成白色瓷胎,然后从中挑选出优质品,再在上面进行彩绘。彩绘后的产品只需进行80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烧烤,合格率很高,且制作进展顺利,所烧成品,除送交中央者外,绝大部分留在陶研所库中。因此,日后流入民间的绝大部分为“釉下彩“。

    传言之三:完成“毛瓷制作任务后,上级经求将未上交的“毛瓷“全部就地销毁,不得流入社会。

    目前,对这一说法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此事属实,只是当时的陶研所领导没有执行或没有彻底执行上级命令。另一种意见认为,此言不确。上级只是规定所剩产品不得在市场上销售,也不得为商业目的制作类似图案的产品;剩余产品暂时入库封存。笔者认为第二种意见更可信一些,因为1975年的中国毕竟不是1911年以前的封建国家了,而且陶研所毕竟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御用瓷厂。按照陶瓷行业的惯例,过年时要向职工发一些瓷器。“文革“后,1982年春节,陶研所将部分“毛瓷“分给了职工,不过当下言明可以赠送亲友,但不得在市场上出售。

    这批瓷器的历史意义、收藏价值和商业价值,不久就引起国内一些有识之士的注意。1986年前,至少有两位国内收藏家开始收购。1989年,正值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现为百盛购物中心)落成之际,轻工业部在此举办全国工艺美术品展。陶研所开发部主任张炳祥、副主任黄万凯先生带队来京参展,展品中有“毛瓷“百余件。展览会结束后,张、黄两人将展品卖给了一位收藏家。直到1992年,才有上文提到的那位从大陆移民去新加坡的商人在景德镇安营扎寨,上门收购。

   
   
   
   
   
   
   
   
   
   
   
   
   
   
   
   
   
   
   
   
   
   
   
   
   
   
   

钩勒梅花局部

釉上彩水点桃花瓷器局部

釉下彩“水点梅花”局部

“翠竹红梅”局部

   
   

   
   
   
   
   
   
   

“毛瓷”的艺术成就

    “毛瓷“之所以名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不仅因为家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也不仅因为它数量少,物以稀为贵,更因为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毛瓷“是前所未有,后世也很难仿造的国之瑰宝。

    首先,制作用的原料临川高岭土矿脉已经枯竭。用它制作的高白釉瓷器不但胎质的晶莹如玉似雪,而且导热系数低。它的突出特性是其它原料无法替代的。

    其次,制作它的艺术大师们,有的已离开人世,有的年事已高,他们已不可能坐在一起进行集体创作了。绝大部分“毛瓷“都是手工制作而成,所须技术之高超,旷世罕见。例如:文具中的臂搁,其造型作“如意“状。它是由一位雕塑艺术家,用一整块长方泥坯手工切削雕刻而成,难度极大。当年只做成5件,其中三件最好的送入中南海,其余两件,一件被香港商人买去,另一件辗转流传在新加坡。

    “毛瓷“的装饰独具匠心。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碗,是“毛瓷“中的华彩乐章,代表中国历代装饰陶瓷最高水平和当代陶瓷美术的最高成就。众所周知,明代成化窑 的瓷器价值连城,而彩碗更是成化窑中的尤物。《陶雅》记载:“成花彩碗,表里各画葡萄果一枝。果凡五六朵,朵紫而叶碧,光景常新。枝藤纠结处袅袅欲动。最难得者,内外彩色花纹,不走一丝,映日光照之,不知其为两面彩。“该文说的成花彩碗属釉上彩绘。釉上彩是分“釉烧“和“彩烧“两次烧制。成化彩碗胎质较薄,经过高温“釉烧后的白瓷胎“映日光照之“呈半透明状,且质地已坚,再于内外彩绘,作到“不走一丝“,并非特别困难。一次画不好,还可以涂掉重画。而“毛瓷“双面绘芙蓉花碗为釉下彩,是在坯体上绘制内外花纹。坯体既不坚实,也不透明,在坯上绘画必须一次成功,不得涂改,能作到“内外彩色花纹,不一丝映日光照之。不知其为两面彩“,可谓神乎其技了。再有,成化碗是“表里各画对称芙蓉花三枝,显而易见,“毛瓷“的彩绘技艺要远远高于成化彩碗。除此之外,笔者至今未见世上还有采用同样技法的作品,也不见文献上有类似的记载。据陶研所的人讲,能画双面绘的人已经不在了,这门技艺已成绝响。

    釉上彩“水点桃花“的绘制技法也值得介绍。它是“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先生创造的。在历史上,此一技法可以上溯到“玻璃白“的使用与“粉彩“的形成 。“玻璃白“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陶瓷颜料,经烧烤后呈乳白色,且能凸起。其主要作用有如纸画之粉末。使色彩在其表面有粉润之感。陶瓷绘画上广泛用于“打底“,即先把玻璃白填在画面所需要洗染彩料的部分,然后用油事水洗染出浓淡阴阳,以表现对象的主体和质地。在刘雨岑手上,玻璃白的运用被推上更高级的层次。他借鉴中国画的写意没骨形式,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不用钩勒花头轮廓线),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进行第二次点染。水点时要掌握好玻璃白的厚度,彩料中的水分含量要求“湿不流,干不枯“,下笔准确、轻捷才能达到花头娇嫩的效果。用此技法不仅可以画桃花,也可以画梅花、紫藤、杜鹃、月季等花卉。

    笔者看到的釉上彩和釉下彩“毛瓷“各有,两种画面。其中釉上彩,一种是根据刘平的设计稿绘制的“水点桃花“,一种是根据彭召贤设计稿,也是采取“水点“技法绘制的“翠竹红梅“。而釉下彩分别为“水点“和用白线钩勒花头的两种梅花,据黄万 先生讲,当年送给毛泽东的三套釉上和三套釉下彩瓷器中,这四各种图案都有。

    “毛瓷“的足圈刀是非常考究的,如各种釉,景德镇的行话为“釉把“。普通瓷器的足圈是不上釉的,这种不上釉的足圈表面比较粗糙、在使用时足圈易划伤家具表面。制作者们彩用了从康熙双圈工艺演变而来的“釉把“工艺,使足圈表面变得光滑如玉。具体做法是在修坯时在足圈内修出一道称为“二层台“的台阶,待上釉后将“二层台“上的釉药清除干净。装烧时,用一个特殊的支圈支在“二层台“上,使蘸有釉药的足圈悬空,不接触窑具,以防止绕结后的瓷器与窑具粘连。烧制这种“釉把“瓷器要比普通产品复杂得多。

                                                                             转载中国东方文化艺术网

   
   
   
   
   
   
   
   
   
   
   
   
   
   
   
   
   
   
   
   
   
   
   
   
   
   
   
   
   
   
   
    足圈与底款 1997年新加坡发行的“毛泽东主席御用瓷”电话磁卡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录入:李申盛    责任编辑:李申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 独家报道-景德镇陶瓷展销会

  • 我所经手的“保密用瓷”-毛

  • 我所经手的“保密用瓷”-毛

  • 独家报道-景德镇陶瓷展销会

  • 答几位读者来信:

  • 购买展销会上瓷器请注意如下

  • 初买瓷器请注意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