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制瓷历史长河中,彩瓷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南青北白 "的统一局面,瓷苑由是百花盛开,绚丽多姿。千百年来,彩瓷被世人公认者有三:元、早明、清初青花及釉里红分享釉下彩极品之殊荣,明成化斗彩矗一峰之巅,清三代珐琅彩又绝唱一时。另外,各个历史时期各窑口的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彩瓷,也受到人们的赞誉。然而,还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彩瓷品种,却不公平地长期被淡漠遗忘,这就是晚清至民国初年闻名遐迩的浅绛彩瓷器。 清代康雍乾盛世之后,处于全国制瓷中心地位的景德镇瓷业生产开始滑坡,御窑的瓷器工艺水平也无更多创新。至今人们谈到清代瓷器,清三代 "作为口头禅,虽然有失偏颇,但也并非毫无道理。到了道光、咸丰时期,一批极富文化素养的绘瓷艺人,突破传统束缚,锐意创新,借鉴元代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山水写意中国画的风格,开先河地把诗书画印紧密结合移植到瓷器之上。他们大胆运用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淡紫等色彩渲染,兼工带写,所画瓷器的画面淡雅柔丽,素静空灵。由于这种技法在中国画的术语中被称作"浅绛 ",所以瓷界把以这种技法绘制的瓷器称作浅绛彩瓷器。 浅绛彩在绘瓷技艺上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首先,它大规模采取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中国画风格,融入艺人对书法、文学的理解,使瓷画面貌焕然一新,丰富了文化内涵,提高了艺术品位,成为景德镇近现代彩瓷风格的开创者。其次,它打破了以前瓷绘分工过细的套路,从师法宋院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的淡雅,与御窑纹饰的繁缛工整比较,更显得疏朗活放。再者,与御器由宫中发样,工匠按样照描照填,画面呆板缺乏个性相比,浅绛彩艺人则从图稿设计、勾画渲染、书法题咏直至署款印章等,皆由一人完成,画面极富灵气,各性张扬。 晚清至民国初年,有一大批绘画浅绛彩的艺人,仅从资料记载以及一些藏家已有的传世作品来看,知名者已不下五六十人,其中张熊、程门、金品卿、汪晓棠等为其中的佼佼者。清代大鉴藏家赵汝诊所著《古玩指南》赞述程门的作品?quot;有得一杯一盅者,皆球璧视之。"民国时期称景德镇瓷界翘楚的珠山八友中,有些人在早年也都曾绘制过浅绛彩瓷器。遗憾的是由于浅绛彩瓷器为低温(650-700℃)焙烧,料色容易衰腿脱落,作品的保存难度大,到了民国中后期,逐渐被高温彩料所取代,因而浅绛彩从兴起到消亡只有短短的七八十年时间。尽管如此,它毕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景德镇瓷器最富创新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制品,在我国陶瓷史上,当之无愧应占一席之位。 正因为浅绛彩是低温彩,至今色彩保存完好的瓷器已是凤毛麟角,如能收藏到好的作品,的确是非常可喜的。基于这种技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久已失传,存世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潜在的收藏价值来日可待。近些年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及收藏家开始重视对浅绛彩瓷器的研究和收藏。1990年,香港关善明博士在香港艺术馆举办了一次规模较大的20世纪前期瓷器展,并由香港市政局出版了画册《瓷艺与瓷画》一书,书中收入了浅绛彩内容。1999年《收藏》第八期,刊发了安徽作者晨欣《收藏浅绛彩瓷二題》的文章,介绍了浅绛彩名家程门父子的作品。2000年3月,由广东梁基永先生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浅绛彩瓷器》一书,此书图文并茂,是迄今第一本研究、探索瓷绘绝技浅绛彩的专著。这些都说明,对浅绛彩这朵瓷苑奇葩的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随文附图的两件浅绛彩瓷器,其中一件为民国时期艺人彭新发绘制的山水风景画冬瓜坛(图1),坛高32厘米,丰肩敛足,橄榄盖钮,除了有署名,还用红料写了"江西新发出品 "楷书底款。瓷坛正面的画面,构图疏密有致,意境清新空灵,色调素淡儒雅。远山近水,树木葱翠,亭阁掩映,人影绰约,扁舟泛波,充满文人隐逸气息。用笔细腻纤巧,平远深秀,虚实相生。所用色料均为淡色,淡黑、淡赭、淡绿、淡蓝,仿佛一幅纸绢水墨中国画。瓷坛的另一面,题写七言诗一首,颇耐人寻味。前三句为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看枫林晚 ",本当第四句应为"霜叶红于二月花 ",可作者却偏偏写上同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的末尾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作者的笔误吗?经过长时间的推敲,我觉得也许是下意识的,是否有这种可能:因为浅绛彩最忌讳用大红、深红颜色,所以作者有意回避"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红色 ",画面没有画上红的树叶;另外,泛着涟漪的水面上画了两叶小舟,当时灵感一动,也不顾舟上坐着人,就随意用上了韦应物诗的"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一句。当然,这样的作品如果流传到外面,岂不贻笑大方?不必杞人忧天,坛盖上明明白白写着四个大字:自己家用。藏友中有人收藏错版邮票,有人收藏错版钱币,而我把这件作品戏称为"错版瓷器"。 另一件是晚清同治年间吴海峰所画瓷盘(图2),瓷盘长28.5厘米,宽26厘米,画面人物为鹤发白须的老者与不冠稚童,题句为 "秋到杖头"在国画和瓷画中,比较常见的题句有"春到枝头"、"秋到枝头"等,瓷盘作者却别出心裁,折一丫秋天的树枝挂在老者的手杖头上,遂将"枝"字改为"杖"字。我们从画面似乎可以读到这样的意境:暮秋已经降临到了老者的手杖上,耄耋老者生命已属风烛残年,然而儿孙辈萦膝嬉戏,使他精神上得到了莫大的慰藉,天伦之乐让他也好像返老还童了。仅此一字之别,更为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寓意深长。 从上面两件作品,可以看到浅绛彩艺人门离经叛道,不拘羁绊,跳出巢臼,个性强烈的创作思潮和前瞻理念。
责编:潇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