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陶瓷款识 | 雁过留声 | 影视中心 | 收藏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文章中心 >>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 民国瓷·珠山八友专辑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百年瓷藝留清韻--二十世紀景德鎮瓷藝概述         ★★★ 【字体:
百年瓷藝留清韻--二十世紀景德鎮瓷藝概述

作者:曹淦源    文章来源:典藏藝術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5
景德镇陶瓷在线 http://www.jdztc.com  景德镇名瓷在线 http://www.jdzmc.com

百年瓷藝留清韻
二十世紀景德鎮瓷藝概述

文/曹淦源

 

畢伯濤〈粉彩紫燕桃花圖瓷板〉,高39厘米、寬26厘米,景德鎮陶瓷館藏品。 (曹淦源)

20世紀的帷幕剛掀起,中華民族就開始經歷無邊的戰亂和災難。幾十年社會動盪,百業衰敗,景德鎮瓷業生產一直陷於困境之中。但是,景德鎮千年不熄的輝煌窯火,深邃淳樸的陶瓷文化,曾淬礪過世世代代的瓷都人民。因此,在艱難環境下,有識之士仍以自己的心血滋潤著這片土地,為了順應時代潮流,實行了一系列改良措施,改變傳統手工業作坊式的製瓷工藝,提高彩繪藝術水平,為了促進景德鎮瓷業發展。因此,當洋貨傾銷中國各地之時,景德鎮瓷器卻以心靈觀照的藝術,在民國瓷壇上綻放光芒。

1949年後,景德鎮瓷業生產迅速恢復發展,相繼成立景德鎮陶瓷美術研究會、景德鎮市瓷業公司、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和各專業化的國營瓷廠,創辦景德鎮陶瓷學院。十多年來,景德鎮藝術不斷創新,受到海內外的高度評價。現代審美觀念與傳統工藝技法的結合,專業知識與廣泛修養的融合,使陶瓷藝術家更具有新思維和開拓性。近20年陶瓷藝術顯著特徵是把內容形式與裝飾材料有機結合,通過構思把材質與肌理美之極致展示出來,給人以無限想像和美的享受。

本文以入選香港「薪火英華」展覽的展品為資料,將20世紀景德鎮粉彩、五彩、青花、顏色釉、瓷雕等品種的藝術特徵在百年中的變化發展,作一簡略評述。

 

(一)民國時期的粉彩瓷

 

淺絳彩從咸豐年間開始興盛,一度成為景德鎮釉上彩的主要作品,但隨著時間推移,其工藝缺陷顯露出來,一是顏色在釉上黏結不牢固,容易磨損脫落;二是色澤遠不如粉彩晶亮華潤;淺絳彩名家程門、金品卿、王廷佐等相繼辭世,後繼者在繪畫、書法和藝術修養方面都不如前輩,淺絳彩的整體藝術水平逐漸下降。至民國初,風行了幾十年的淺絳彩漸漸淡出瓷壇。

此時,一批藝術家活躍在景德鎮瓷壇,致力於粉彩彩繪的研究與探索,借鑒和吸收中國畫的韻致,加以改良傳統粉彩的工藝特徵,初步形成具有寫意風骨的粉彩。在瓷上勾勒、拓抹、點、畫等用筆方法,都力求適應於瓷畫的性質,為了充分表現粉彩彩繪工藝的特徵,採用兼工帶寫的畫風與細膩的粉彩彩繪工藝相結合的方法。成就突出的有潘匋宇、汪曉棠。潘匋宇(1887~1926),擅畫人物、花鳥,構圖空靈,以少勝多。人物畫造型準確,姿態生動,衣褶以遊絲鐵線勾繪,圓轉流利。花鳥畫勾線填色,精細妍麗,風格清朗簡淡。如〈粉彩梅雀圖圓瓷板〉,畫上梅枝縱橫穿插,梅花沖寒盛開,雙雀立於枝上顧盼有情。暗香浮動,新春氣息無聲傳出畫外。汪曉棠(1885~1924),擅長人物,吸取西畫明暗層次畫法,用濃淡色描繪人物臉部,立體感強,體態多姿,衣褶線描細勁飄逸,設色豐富鮮麗,〈粉彩和靖愛梅圖瓷板〉、〈粉彩東坡愛硯圖瓷板〉均有改七薌畫風。

余翰青〈粉彩牡丹圖水罐〉,高7.9厘米、口徑7厘米,景德鎮陶瓷館藏。 (曹淦源)

20世紀20年代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官僚、富商和文人墨客對藝術品的需求,為陶瓷藝術開闢了商品市場。潘匋宇、汪曉棠之後,又有一批藝人活躍在彩繪藝壇。最著名的即為「珠山八友」團體的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鄧碧珊、劉雨岑、徐仲南、田鶴仙、畢伯濤、何許人、方雲峰,汪大滄。而稍晚於「珠山八友」的粉彩名家還有劉仲卿、張志湯、汪以俊、 鄒文侯等。

「珠山八友」及其它名家粉彩瓷畫藝術特點介紹如下:

王琦(1884~1937),初學錢慧安,後期師法「揚州八怪」的黃慎,開寫意引入瓷壇之風,而人物臉部始終用西洋畫法,筆意豪放沈著,線條酣暢淋漓,畫仙佛外,多畫貧乞、漁夫、漁婦之類,觸及民間疾苦,又常作詩意畫,意境深遠,格調高雅。汪野亭(1884~1942)工畫山水,在用筆上,利用瓷上釉面的光滑勾皴結合捺抹,筆觸豐富多變,設色有青綠山水之豔,又有放逸之趣,還善畫黑彩山水,有中國水墨山水韻味。王大凡(1888~1961)工畫人物,常以歷史故事為題材,以工帶寫,形神兼備,剛柔相濟,線條勁健流暢,設色明麗清雅,配景清幽,晚期創作題材富有時代感。程意亭(1895~1948)擅長花卉翎毛,構圖新穎多變,用筆多參酌清代畫家蔣廷錫畫風,工筆精勾細染,妍麗工致,設色華豔明淨。何許人(1882~1940)專攻雪景山水,如踏雪尋梅、獨釣寒江等,以冰雪世界烘托人物的高潔品質,於雪景佈置樓臺館閣,以界畫法繪之;在設色方面,人物衣衫、船隻、欄杆、施染朱紅、黃赭色,於一瓊瑤中點出冷豔,具有境界空曠、氣氛荒寒的藝術魅力。鄧碧珊(1874~1930)是早期畫瓷像和瓷上畫風景照片者,後專畫水藻游魚,碧波清澄,悠然自在。畢伯濤(1885~1961)擅長花卉翎毛,涉筆成趣,畫風簡潔清新。田鶴仙(1894~1952年)初畫山水,後專攻畫梅,梅幹虯曲蒼古,細枝勁挺瘦硬,並常以淡色畫遠枝,枝幹穿插虛實變化,得疏影橫斜之意,大多數作品花滿枝頭,以襯喜氣熱鬧氣氛。劉雨岑(1904~1969)早期作品用筆嚴謹工細,設色清麗,晚年師法任伯年,畫風一變新奇,構圖簡潔空靈,用筆洗煉俊逸,鳥禽羽毛鬆軟,水點桃花紫藤,別創一格。劉仲卿(1889~1969)擅長花鳥,得雍正粉彩之妙,工筆勾勒,精細入微,填色細膩,風格朗麗。張志湯(1893~1971)擅長山水,構圖高遠幽邃,筆法精細圓渾,風格蒼潤松秀,亦精於畫馬,取法郎世寧。方雲峰(1897~1952),擅長仕女,兼畫花鳥、山水,筆法秀潤,設色明豔。汪大滄(1901~1953)工畫山水,用筆縱橫粗率,設色蒼鬱,風格沉雄。鄒文侯( ~1951)擅長花鳥、草蟲,師法任伯年,筆意生動,設色淡雅,風格俊爽。

「洪憲」粉彩瓷是1916年袁世凱稱帝改元「洪憲」時,在景德鎮特製的瓷器,工藝精湛,胎質細膩,釉色瑩潤,彩繪繼承了雍正粉彩的清新俊逸風格,以國畫形式構圖,用筆精細,畫意生動,敷色細膩,色彩綺麗而雅致,如〈粉彩荷花雙蝶圖盤〉,盤外施胭脂紅,料色濃郁豔麗,因胎質極薄,映透到盤內白釉中隱約泛紅光;盤內畫盛開荷花,花瓣嬌豔豐潤,荷葉用淡淡的綠色和深沉的赭色,有些蕭瑟之感。底有紅料篆書「居仁堂製」款。另一種「洪憲年製」或「洪憲御製」款的粉彩瓷,是否為「洪憲」時繪製的作品尚難確定,如〈粉彩桃圖膽瓶〉,兩株碧桃枝幹挺拔,重瓣花朵,燦爛怒放,蓓蕾點點,含苞欲放,綠葉與紅花相映成趣,底有「洪憲年製」款。

「江西瓷業公司」款粉彩瓷,題材有人物、花卉、山水等,〈仙芝祝壽圖瓶〉從康熙官窯〈五彩麻姑獻壽圖盤〉變化而來,但構圖及人物形象、神采、服飾、鹿車等都有新穎獨到之處,藝術品味超越同期的粉彩色人物畫;瓶上青花楷書款「清國考察實業團敬贈,江西瓷業公司特製」,可以確定繪製時間在公司成立後至1911年之間。〈粉彩小耳盅〉有繪蘭草、虞美人花等畫面,取折枝式,構圖簡潔,畫法工緻,設色淡雅。底有青花楷書「江西瓷業公司」款。

民國時期有一類底款為紅料或藍料雙框「乾隆年製」、「乾隆御製」的粉彩瓷。胎質細膩,製作規整,釉色白潤,常見有人物、花鳥畫,畫法精緻,色彩富麗,風格秀逸。如〈粉彩仕女對弈圖瓶〉、〈粉彩錦堂富貴圖瓶〉,這類作品的作者雖然有嫺熟的粉彩彩繪技法,但名氣不大,沒有在瓷畫上題款。

 

(二)五、六十年代的粉彩瓷

1949年後,粉彩瓷藝術突出表現在兩方面。第一,主題鮮明,謳歌社會。50年代初,老藝人王大凡創作〈聞雞起舞〉、〈木蘭從軍〉等瓷板畫,通過描繪英雄形象鼓勵人民振作精神,奮發向上。張志湯於1962年創作〈農家樂瓷板〉描繪群山環抱的村莊,柳綠桃紅,農民扛鋤出村,漁民撐船出港,山鄉一片春耕繁忙景象。余文襄常在「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雲」的氛圍中,表現雪兆豐年,萬象更新。劉雨岑創作的〈春江水暖鴨先知瓶〉,桃花盛開,群鴨戲水,含蓄地表達了新社會處處暖意融融人民心情舒暢。汪以俊繪製的〈六鶴迎春圖瓷板〉,百花吐豔,雙松披翠,磐石堅實,鶴鳴陽春,體現人民生活的多姿多彩。第二,造化為師,寫生出新圖。從50年代開始,瓷壇藝人走出畫室,深入現實生活中,感受時代的脈搏,塑造出比現實生活更新更美的藝術典型。畢淵明畫虎,或昂首長嘯,或躍身莽叢,威風凜凜。胡廬1961年創作的〈黃山天都峰瓷板〉,畫面奇峰獨立傲蒼穹,勁松展枝迎佳客,晴雲乍散,煙嵐吞吐,色彩浮青沉碧,得黃山神韻。青年藝術家思維更敏銳,創作更貼近現實。〈革命搖籃井岡山屏風瓷板〉,描繪黃洋界、朱砂沖等處,層巒疊嶂,峭壁聳立,雲霧繚繞,表現了革命根據地氣勢磅礡,雄偉險峻的壯麗景色。

粉彩還有一品種為單純黑色彩繪的圖畫,稱之「黑彩」。黑彩的料色,既有中國水墨畫墨色深淺濃淡的特色,又有晶瑩發亮的粉彩工藝效果。民國黑彩以汪野亭的山水畫為代表,在光潔的白釉上表現煙雨迷濛景色。〈煙雨雲山瓷板〉描繪雲霧中叢林掩映屋舍,高處煙浮遠岫;〈雲山飛瀑瓷板〉,則雲霧氤氳,墨氣淋漓,筆墨(料)縱逸蒼茫,濃淡變化自然。

(二)五彩瓷

 

20世紀初期五彩瓷上承康熙風貌,繪製工謹有法,筆意勁挺剛健,線條濃重質樸,人物臉部勾勒輪廓不敷彩色,仕女雲鬢峨峨,修眉聯娟,按景物分片填彩,以紅、綠、紫為基本色調,點綴黃、藍,色彩明快,富有裝飾味,〈五彩鴛鴦蓮花梅瓶〉描繪連天碧葉、映日紅蕖、鴛鴦嬉水、翠鳥穿梭。金料填花更是金碧輝煌,深得康熙五彩之神韻。青花五彩則有另一番風采,用筆潑辣,線條粗獷,畫意豪放,釉上之紅黃綠各色與明翠的青花相輝映,爭妍鬥麗。康熙黑地三彩瓷是稀世之珍,它以黑料填地,紋飾上填黃綠紫白等色,康熙之後佳作更為罕見。〈素三彩黑地白梅鳳尾尊〉,黑地外描繪虯枝古幹上白梅怒放,寒雀棲息枝頭,色彩對比強烈,風格古雅深沉,展現出冷寂孤寒之美。五彩瓷彩繪名家有:段茂發擅長畫人物、花鳥,用筆蒼勁,設色古豔,〈五彩西廂記瓶〉描繪張生手挽垂柳,跨牆欲跳場面,生動有趣。陶鼎鼐擅長人物、花鳥,〈五彩鳳儀亭瓶〉上描繪的王允、董卓、呂布、貂蟬等人物各具典型特徵,尤其是人物眼神,臉上皺紋使性格突出,動態戲劇化。

(三)新彩瓷

19、20世紀之交,由歐洲傳入中國的新彩繪原料和裝飾技法,舊稱「洋彩」。後稱為「新彩」。新彩色料種類多,色彩豐富,呈色穩定,烘烤溫度較寬,比傳統釉上彩繪的工藝簡單,操作便利,更接近中國畫的繪畫形式,成為畫家喜愛的瓷畫品種。1964年著名畫家林風眠、王個簃、朱屺瞻、唐雲四人來景德鎮,畫過一些新彩瓷畫,或意象、或古樸、或典雅、或秀逸,各具獨特風格。林風眠〈雄雞圖瓷板〉,從構圖、形象、筆意、色彩諸方面表現出作者藝術絢麗至極的平淡和漫不經心的天真。

新彩中有一種彩繪裝飾品種稱「墨彩」,現代墨彩用豔黑、西赤、金三種色料,繪製精細、工整,紅黑兩色對比強烈、鮮明,加之金色熠熠閃光,顯得華貴高雅。墨彩描金的工藝性適宜於人物畫和以器物作配景。周湘甫畢生致力於墨彩描金瓷畫,人物形象古拙,黑線、金線細勁流暢,畫面上除人物和必配的器具之

〈青花刻影青雲龍琵琶瓶〉,高39.5厘米、口徑11.5厘米,景德鎮陶瓷館藏品。 (曹淦源)

外,沒有任何景物和空間境象,以潔白的瓷質襯托墨彩描金的畫面典雅而華麗,裝飾與繪畫結合恰到好處。

(四)青花瓷

20世紀前期,大多數青花作品都沿襲前朝畫風,線條勾勒紋飾輪廓,用分水法分塊分片填濃淡青花料。但也有一些佳作,如〈青花教子圖蓋罐〉,人物、樹石、坡草的空間分佈,疏密有致,從不同角度欣賞,青白色塊對比均衡協調,可見作者寓裝飾於繪畫之匠心。〈青花鵲橋會圖碟〉內壁青花繪二方連續彩雲飛鵲圖案,碟心繪天河波浪上飛鵲架起天橋,牛郎牽牛與織女相會,雲氣騰起、星斗閃爍。畫法極為精細,鬢髮絲絲畢現,底有青花篆書「居仁堂製」款,是典型的「洪憲瓷」,代表了民國初年景德鎮青花瓷的藝術水準。民國時期還有出於民間藝人之手的〈青花釉裏紅鯉魚盤〉,誇張合理,變形適度,想像大膽,有濃郁的民間裝飾風味。

王步(1896~1968)是青花瓷畫的代表,早期畫法用筆精細,中年開始逐漸把中國畫形式融入獨特青花分水技法中,形成輕重徐疾的用筆,飽滿澄澈的用料,達到墨氣淋漓的境地。後期所畫鯰魚、八哥、青菜、荷葉等,用分水法畫出大片色塊,達到濃淡過渡自然,料色清澄而沒有瑣碎筆痕的藝術效果。20世紀50年代後期,江西國畫家胡獻雅執教景德鎮陶瓷學院,偶爾也戲筆瓷畫,青花風竹,蘭花逸筆草草,增添了釉下彩繪的筆墨情趣。

青花玲瓏瓷隨著生產工藝的進步,到60年代有了長足發展。改變了長期不變的桂花邊,芭蕉葉足、「米」字形玲瓏眼傳統樣式;以C、S、L等多種形狀的玲瓏眼組成蝴蝶、孔雀等圖案,大大豐富了青花玲瓏瓷的藝術語彙。

(五)雕塑瓷

景德鎮加彩瓷雕與福建德化白釉瓷雕、廣東石灣陶雕鼎足於中國瓷雕史。贛、閩、粵三處風格獨特,又相互交融。加彩瓷雕是泥塑後,根據題材內容和造型特徵,再青花彩繪燒成青花瓷雕,或上各種顏色釉燒成顏色釉瓷雕,或雕塑後燒成素胎再於其上彩繪圖像細節,如頭飾、冠帽、衣袍、飾物等。塑後彩繪,塑繪輝映成為景德鎮雕塑瓷的一大特色。民國初年,福建人游澤長繼承了明代瓷雕藝術家何朝宗的技藝,來景德鎮賣藝時,利用景德鎮製瓷原料的性質、製瓷工藝表現何派瓷雕風格,創作了一批面貌新穎的作品。很多瓷雕藝人紛紛效仿或拜他為師;據傳他的作品有明顯的何派特色,人物造型準確,配合人體形態變化,衣紋凹凸流暢飄逸,在景德鎮福建會館曾留有作品,可惜在傳世的民國瓷雕作品中,現在無法鑒識出遊澤長的真品。但令人玩味的是民國時期曾供奉於景德鎮紫雲岩寺的〈青花十八羅漢瓷雕〉,頗有何派風格又具景德鎮特色,這套組合群雕或降龍、或伏虎、或擊鈸、或沉思,儀容形貌活靈活現,各自獨立,又有內聯繫。游氏的藝術精華在曾龍升、蔡金台等青年瓷雕藝人身上得到繼承和發揚,曾龍升擅長圓雕,人物,臉部表情傳神、姿態生動、體積感強、細節刻劃細膩、善於把握最具典型性的瞬間。如〈釉彩羅漢(誦經)(布袋)瓷雕〉顯露出創作功底和藝術才華。另有名藝人徐順元(盤古)擅長鏤雕、捏雕,以自然寫真手法,用澀胎瓷質表現山水、花果,作品鏤月裁雲,精緻入微,但也有時流於怪誕。還有蔡壽生、楊海生、楊秦川等,雕塑龍舟、花卉、山水、巧為構思、妙在逼真,成為景德鎮瓷雕名藝人。

50年代,中國培養出一批美術院校雕塑專業的畢業生,壯大了景德鎮瓷雕藝術隊伍。作品內容突破世俗題材範圍,反映現實生活,構思大膽新穎,形式上有堅實的結構,充分的體積感,給景德鎮瓷雕藝術帶來新氣象。如〈加彩芭蕾舞演員〉,經過高溫的瓷雕形象保持著高難度的平衡和動人的舞姿,特別是加彩瓷質紗裙與真紗可以亂真,工藝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

(六)顏色釉瓷

民國時期燒製高低溫顏色釉工藝技術比清末進步,「洪憲瓷」中的〈天青釉蓮子瓶〉釉色淺淡勻淨,釉面光潤純潔,如萬里晴空。實業家吳靄生燒製的白釉瓷釉質肥厚、柔潤,當時稱之為「玉綾窯」。其他還有配合器物造型而施釉色,如雕花香爐施龍泉釉,釉色肥厚滋潤浸滲雕花圖案中,兩者相得益彰。

50年代景德鎮燒制顏色釉瓷有快速的發展,一面總結老藝人顏色傳統配方和製作工藝,同時對景德鎮顏色釉可採用的各種土質原料進行化學分析和測試,整理出科學的資料和文字資料,為進一步繼承和發展顏色釉瓷打下良好基礎。之後恢復燒成和研製成功的有鈞紅、郎窯紅、祭紅、豇豆紅、釉裏紅、茶葉末、天青 粉青、祭藍、藍花釉、火焰紅、結晶釉等數十種高低溫顏色釉,運用多種形式、手法將顏色釉作為彩繪材料,描繪出景物的綜合裝飾,是新時代的一大創新。如〈金色秋天梅瓶〉利用紅色、醬色、花釉高溫下流淌的特性和呈色效果,描繪秋季陽光下樹林的景色,表現了秋天的成熟和飽滿。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文章录入:李申盛    责任编辑:李申盛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