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离青 进口青料名。据明万历年间《窥天外乘》等记载: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瓷器,以“苏麻离青”为饰,亦作“苏勃泥青”,显系音译之异。清代《文房肆考》、《陶说》、《景德镇陶录》则又都误为“苏泥勃青”。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国产钴土矿的测定得知:国产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而对明宣德青花瓷片的测定数据表明:含铁量高,含锰量低。故这一时期使用了进口料是可信的。苏麻离青呈色浓重青翠,由于铁含量高,往往出现铁锈斑疵。其产地,旧传在波斯,但今伊朗境内并不产青料,很可能在今叙利亚附近.
苏麻离青 据说“苏麻离青”的名称由来是从波斯语叫钴为"Sulimami"的借入,在某些书中亦作苏勃泥青或苏泥勃青,是钴土矿的一种。系元、明、清代从外来传人的青花料,一说是西亚、波斯进口料,早在唐代就已输人;另一说是南洋进口料;还有人认为它是郑和出使外国时所带回的苏门答腊的苏泥和槟榔屿的勃青。按“勃泥(Borneo)”系中国明朝人对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的习称,后来一度唤婆罗洲。“苏”可能系苏门答腊一词的简化,因而对苏门答腊勃泥一带出产或转口的可做青花料的钴土矿石称作苏勃泥青。同时也兼用为一种色标的代名。从国内外传世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来看,其料色蓝里有黑色似铁锈斑点,呈色凝重浓艳,线条有晕散现象,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后被人们称为“苏泥勃青”型的。元代(1206—1367)“至正型”一类大件青花瓷器则大部分采用此青料。明宣德(1426—1435)亦类似,据《陶说》记载:永乐、宣德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此明窑极盛时也,青花用苏泥勃青。发色明艳,呈色爽而不鲜,色性安定,散晕在瓷器胎釉之间,青翠披离、淋漓尽致。该时期青花瓷器的制作“开一代未有之奇”。到明代中期,苏泥勃青已经断绝,改用江西乐平县产的平等青,故而典型的成化青花瓷器有别于宣德朝,而以淡雅著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