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晶釉?
结晶釉是一种别有风味的艺术釉,是美丽的陶瓷装璜之一。什么是结晶釉呢?我们可以简单地这样回答,釉熔融后,进行缓慢冷却,釉中的结晶性物质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而析出呈美丽花纹的结晶,这种釉,我们就称之为结晶釉。
结晶釉是一种人工晶花釉,如果与色釉结合得当则具有特有的艺术效果。例如类似大自然中自然的“结晶”现象有各种各样的结晶类型:花朵状、花簇状、扇状,星状,针棒状、线型放射状、甘蓝状、雪花状,树叶状,竹时状、云母状、菱形状、浮萍状及几何形状等等。象菊花状的结晶,因它在各个方向上对光的反射能力不一样而使之具有立体感,看上去就犹如盛开的菊花那样生动艳丽。如果在雕塑瓷蝴蝶的翅膀上添上几颗这样的,那真是美妙极了;特别是将这种结晶釉的瓷砖镶嵌于室内的墙壁地面上,它在光线的照射下,奇光异彩而显示出特有的美。又如星形状的结晶配上天蓝色的色彩,其釉面就仿佛蔚蓝的天空中布满着星星。所以说不同的品种和器型若能选择适当的结晶釉(晶体的大小,形状、颜色)来装饰,它能收到一种人工彩饰所不及的艺术效果。结晶釉由于工艺条件复杂,产品稳定性不高,结晶的大小与出现的部位往律难以控制。因此,目前还未能普遍使用。
远在宋代,我国就有了结晶釉的萌芽,当时有名的产品如“天目”、“星盏”,“茶叶末”、“铁绣花”及吉州窑出产的免毫,玳瑁飞油滴、鹧鸪斑等色釉微晶产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结晶釉产品。
在国外,据文献所载,最初研究结晶釉的是法国国立制陶所的埃别尔曼,他在1847-1852年间曾进行过锌结晶釉的研究,1894年美国辛辛那提的鲁考特陶所还介绍过他的制品。1897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王室瓷器制造所把结晶釉应用于陶器上。日本出现比较早的是细纹釉,近似结晶釉。日本在1925—1927年对结晶釉的研究曾达到一个高潮。这个时期主要研究了砂金石釉,锌结晶釉,钛结晶釉,1930年又研究了铅、锌、钛
结晶釉。苏联自比尔格创砂金石釉之后,1890年茹科夫斯基和柳黑耶夫开始采用结晶釉。
结晶釉按它的组成不同可分为六类:即1.硅酸锌结晶釉;2.锰钴结晶釉;3.硅酸钛结晶釉;4.硅锌钛结晶釉;5.硅锌铅结晶釉;6.砂金石釉(铁系统结晶釉)。其中硅酸锌结晶釉的结晶发育得最大,晶体直径最大的可达12厘米左右,一般的都有6--8厘米左右。
为了使铀中结晶成形,首先要确定结晶成长速度最大的温度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保温,则可得到大片的结晶。保温时间的长短及氧化气氛的控制适宜决定着结晶的大小。同时釉层厚度对晶核形成和晶体成长都有很大影响,一般控制在l――1.5毫米之间为最好。
如用结晶釉作综合装饰雕塑瓷,挂盘等,—般应先上一层底釉,用普通的白釉沾一次,再在上面喷以需要的各色结晶釉,但釉层要薄些,否则,会流动而破坏艺术效果。随着人们对结晶釉工艺的进一步掌握,这种巧夺天工的艺术釉将会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