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景德镇陶瓷文化民俗
>>
正文内容
寻入瓷门第九•知人辩器•评“瓷人”语
作者:沈德新
来源:
了了亭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5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寻入瓷门第九·知人辩器·
评“瓷人”语
因为景德镇,因为瓷器,多少年来生活在这个四面环山的封闭丘陵地带的穿着工人服装却有着农业习惯的人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碓棚、送去坯房、送去红店、送去作坊、送去窑厂……最初无非都是为了生计、为了有一口饭吃,在芸芸的从业大军中,经过十数年或者数十年的奋争,脱颖而出了一部分分外勤奋者——因为天道酬勤,他们成为“匠”——成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坚实的基盘;还有一部分人除了格外勤奋之外,甚至诱发了天生的艺术潜质和灵气,他们成为“师”——成为引领景德镇“瓷路”延伸方向的先行者。(注:“匠”者,基本功深厚扎实,工艺技巧精湛圆熟,造型成立和成型能力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固守传统手法依承传统技艺,“匠”者的作品,在更多地保留和复制前人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起着传承这种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的作用,在景德镇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继后的重要作用;“匠”者,也有创新和发展,但是万变不离其“祖”,他们在继承和保留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师”者,常变常新、常新常奇。除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和精湛的工艺技法,还有艺术的灵气和不拟古、破旧立新的创意、创想、创为,他们在发展陶瓷艺术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师”者,所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信号,是一种有刺激作用的针剂,可以在景德镇的天空弥散他们散发的芳香。他们的创作,为后世的“匠”提供了继承和发展的蓝本和依据。“师”者,空灵突兀,有形更有神;无羁无袢,有高度却不遥远……)
每一个“瓷人”都是一个环,他们一环扣一环;每一群“瓷人”又都围成一个更大的环——这就是传承!因为传承,景德镇的“瓷路”应该能得到不断的“延伸”吧……
匍匐在地,把耳朵贴在那些残留在老弄堂的青石板上,依然可以听到他们远去的脚步声;
那些挂在昏暗的屋子里的老照片,虽然依稀陈旧甚至模糊,但是仍可以看清他们的面容;
那些散藏于民间的旧瓷器上,仍然可以找到他们的名字;
这一年来,我已经走遍了景德镇的大街小巷(遗憾的是:因为拆迁,有很多弄堂已经不复存在),这才发现原来去寻找某一群人、某一些人或某一个人是那么艰辛。当我在残留的弄堂一角蹩进一间昏暗的屋子,大声地向坐在“暖桶”的老者表明拜访他的来意后,他因为过于衰老而显得呆滞的面孔里闪现了一点亮光,在我尚没有感受到哪一点亮光的光源来自何处时,他已然拄着拐杖从更昏暗的房间里的墙上取下夹着一些旧照片的像框给我看——他用颤悠悠的已经不能完全张开的手抚摸着玻璃上的灰尘,告诉我哪一位是他的祖父,哪一位又是他的父亲……(这样的场景无数次出现在我寻找景德镇历史瓷人的采访过程中。)回头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么艰辛的努力获取的信息却只是凤毛麟角。我只能陷于无奈——因为那已经是“太久远”的历史(或者说:从来就没有更多的人有意去保留和整理那些资料,只得到凤毛麟角于是就成为必然)。景德镇,有着千年的历史,关于对瓷人的记忆,基本集中在这近一百年的时间段里,并且还只能是依稀的——因为,太多的人都已经不能记住了曾经的“那些人的那些事儿”了。
对已故“瓷人”的评语——不管他们是否曾经创造过什么,可以肯定他们一定起过继承的作用,并且,成为传承“瓷”的一段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链条”,因为他们,“瓷”才得以继续,“瓷路”也还在延伸;他们借助“瓷”表达了他们生命的全部!现在,他们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在“瓷”上留下了他们一生的痕迹——所有的痕迹,都是新的“瓷元素”,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注入到后来者的生命细胞里,重新复活!
对健在“瓷人”的评语——他们还活着,还在用自己的手抓着画笔、依旧把自己的脸埋在瓷器里,混合着不同的瓷器形状,流露着自己的表情。他们,在“瓷路”上成为一段新的链条,他们的所作所为和前人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谋而合!他们注定了以后也会被人们怀念——就像他们现在在心中怀念他们的前人一样!不言而喻:等到我们在各种各样的瓷其造型的背后,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部表情时,我们将不由自主地去寻觅、不约而同地去怀念……
上一篇:
寻入瓷门第九·知人辩器·三代瓷人群像
下一篇:
瓷板虎的传说(上)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