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中心
了了亭商城
陶艺词典
影视中心
拍卖指数
网站首页
艺术文章中心
瓷器款识图库
藏品鉴证实录
陶瓷视频库
陶瓷拍卖指数
艺术家黄页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了了亭商城 】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
陶瓷艺术研究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收藏真伪辨析
收藏品市场·故事
瓷海萍踪·文化·历史
了了亭谈收藏
陶瓷艺术创作溯源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信息发布专栏
景德镇陶瓷新闻
景德镇陶瓷市场信息
名家作品欣赏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其他
民国瓷
建国后
太少红狮
茶壶专篇
桃花美女图案篇
晚清-民国瓷瓶篇
笔筒、帽筒类
盘形、碗类
罐类
杂件类
彩绘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颜色釉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雕塑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其他类陶瓷藏品鉴证实录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十八画含十八画以上
大师电话黄页
教授电话黄页
高级工艺美术师电话黄页
陶瓷艺术家电话黄页
补充栏目
陶瓷300问
一画
二画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以上或其他
雕塑
青花
斗彩
粉彩
新彩
釉里红
颜色釉
古彩-五彩
综合装饰
现代陶艺
周国桢(教授)
戴荣华(国大师)
王恩怀(国大师)
汪桂英(国大师)
陆如(国大师)
吴锦华(国大师)
宁勤征(国大师)
郭文连(教授)
王安维(教授)
彭竞强(省大师)
袁世文(国大师)
戚培才(国大师)
戴玉梅(国大师)
程曲流(省大师,教授)
李一新(省大师)
王秋霞(省大师)
秦胜照(省大师)
李磊颖(副教授)
刘乐君(副教授)
刘翮天(国家级专家)
陈庆长(老艺术家)
杨杰 麻晓武(高工)
吴伟明(高工)
余劲松(龙盛轩茶具)
李云峰(高工)
胡达民(高工)
徐国明(高工)
汪雪媛 江葆华(高工)
赵坤(高工)
张万莲(高工)
曾静(陶瓷学院研究生)
陈齐招 夏奇奇(高工)
王静(院校老师)
李申盛(高工)
汪则东(高工)
蓝磬阁
王金泉
江龙(高工)
刘远长雕塑作品
网文转载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授
陶瓷院校美术副教授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经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经景德镇市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家
仿古陶瓷精品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保持登录状态
没有帐号?
点此注册
忘记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
了了亭-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
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工艺知识浅析
>>
景德镇陶瓷文化民俗
>>
正文内容
寻入瓷门:洪武青花与顺治青花之比较(1:1对决)
作者:沈德新
来源:
寻入瓷门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2日
【
收藏
】
【
查看评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更多
寻入瓷门第三
·釉下青花
:洪武青花与顺治青花之比较(1:1对决)
比较一:历史背景
大明洪武朝——公元1368年,四十一岁的明皇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年号洪武。在元末战乱的废墟上大明王朝宣告建立的同时,还要堤防北元政权的卷土重来,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朱元璋御登基次年,便命太监权臣赴饶州府浮梁县景德镇珠山,设置御器厂。经过战火的元代“浮梁瓷局”原有的设备所剩无几、工匠尽散。在这样的条件局限下,增添设备、招募工匠、恢复工艺,成了御器厂初期的主要工作任务。洪武朝31年间,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瓷器并不多和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有直接的关系。
大清顺治朝——公元1644年,八岁的爱新觉罗·福临登临北京紫禁城,完全拉开大清帝国的序幕,年号顺治。“小明朝”盘踞东南沿海,社会依然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废待兴。尽管当时政局尚未完全安定,要想全面恢复御窑厂的大规模生产,尚不可能,导致世界制瓷中心景德镇一度处于瓷业生产的萧条状态,产量很少。(注:清人叶梦珠《阅世编》记载:“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磁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不过,由于景德镇御器厂在明末泰昌、天启两朝窑火已弱、鲜有烧造,采取“有命则供,无命则止”的措施,至崇祯朝已完全停烧,并且也没有完全葬身战火,所以恢复起来较洪武朝重拾元末“浮梁瓷局”的烂摊子要快很多。顺治十七年,大清皇权重新开窑烧造,更名为:“御窑”。
共同点:1)烧造数量不多;2)都为皇权服务;3)模仿和沿袭前朝;
不同点:1)洪武朝,开国次年即设“御器厂”,烧瓷心切;顺治帝,退位前一年重建“御窑”,力不从心;2)洪武朝面临的是支离破碎的“浮梁瓷局”的烂摊子、顺治帝掌握的是基本完好的前朝“御器厂”;
比较二:洪武青花和顺治青花
图:
3-036/3-037
(洪武青花瓷)
图:
3-038/3-039
(顺治青花瓷)
洪武朝分前、后两个时期:洪武朝前期——基本继承了元代青花瓷的风格,从造型到工艺、从纹饰到手法,都未能摆脱元青花的特点。
在造型上,继承了元代枢府瓷古朴敦厚的风格,但是保留原大清花瓷中的大件器物,比如:罐类有大罐、盖罐等;盘类有大盘、棱口盘等;瓶类有玉壶春瓶、梅瓶;壶类有执壶、四系执壶等;其它还有碗、炉、石榴尊、盏托等;小件器物保留了撇口盘、高足杯等。(注:恢复生产成为核心,挑选工艺比较成熟、烧造技术范围内成品率较高的造型,是洪武朝前期青花瓷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胎质上,由于洪武青花瓷的原材料延续了元代至正时期的“二元配方”,胎质和元代至正时期的青花瓷胎质接近,但是由于炼泥技术有所退步,在一定程度上说洪武朝前半时期的青花瓷器的胎质依然粗重厚实;小件器物如碗类,中部以下胎体依然厚重,和元代一脉相承。
在纹饰上,保留了大量元代纹饰比如:龙纹;云纹;如意纹;芭蕉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佛纹;牡丹花纹等。
在绘制手法上,承袭了元代的“拓水”绘法,但是工艺有些退步,笔法较乱;
在色料上大多使用国产青花料,色泽蓝中兼紫且偏暗,因为这种色彩,洪武青花瓷成为历代青花瓷种较易辨识的;
器物足底仍有“火石红”;
洪武朝后期——御器厂整体基本恢复到较好状态,设备普遍更新、工匠重新聚拢、工艺逐渐稳定、烧造技术全面提升,出现专门人员为御器设定造型,专门人员负责原料采制和釉料配方,在装饰方面整理和保留了汉文化元素的纹饰,把清雅、工细作为评判纹饰等级的标准,同时区别并整理出主纹和辅纹;更加突出龙纹的中心地位,尤其是在修坯工艺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胎体初显精细工整的特点(注:这些变化,和明代政权确定、稳定到发展有着紧密联系。青花瓷的审美观回归汉文化主体,讲究规整、细致,纹饰主次分明,是洪武朝晚期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段时间御器厂的青花瓷逐渐摆脱元代青花瓷器的粗犷浑厚的风格,为儒雅俊秀的永乐、宣德青花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元代青花瓷充满了蒙元气息,那么洪武朝后期的青花瓷已经转身标榜汉文化正统的精神实质——在这个意义上说:洪武青花瓷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元代青花瓷,更伟大之处就在于为永乐、宣德青花瓷真正实现汉文化与青花装饰工艺的结合开创了先河。
顺治青花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摆脱明青花的影子。
在器型上——盘、碗、碟、杯、笔筒、筒瓶、蒜头瓶、橄榄绿瓶、洗口兽耳瓶、花觚、观音尊、直口罐、将军罐等;(注:顺治青花也出现一些新颖的品种,这和顺治帝对佛教情有独钟有关,在顺治青花中,有大量器型是用于寺庙供奉的器皿,比如:供盘、供碗、香炉、撇口瓶、净水瓶等。)总体上说顺治青花造型风格趋于外形线条取直。
在胎质上——胎体普遍偏厚重,但也可以分出粗、细两种,粗胎质的一般为渣胎,胎泥灰白或灰黄;细胎质的一半瓷泥质量较好,呈白色。
在釉面上——顺治青花多数釉面是白中闪青,呈鸭蛋青色,透明度较差。大部分器物带酱口(注:器物口沿常有一层酱黄釉)。
在纹饰上——主要纹饰有龙纹、麒麟纹、异兽纹、朵云文、柳叶纹、蕉叶纹、洞石纹、缠枝莲纹、菊花纹、牡丹纹等,还有较多的纹饰为山水纹、人物纹等;(注:顺治青花中还有一种“梧桐叶纹”,一般配有诗文,如“黄花落兮雁南归”、“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梧桐一叶生天下新春再”等。)
在纹饰绘制手法上——建有工笔和写意的绘制手法。具体来说:龙纹一般采用粗线条绘制,显得雄壮;龙身分段绘制,分段处配以朵云纹;兽纹也采用笔粗线条,笔法不够细腻;山水文采用“点工”绘制,一般山体布满“苔点”;人物纹则采用绘制各种景物陪衬的手法;(注:在很多顺治青花上可以看到采用“混水”画法,但色阶不够明显。)
在题材上——绘制人物纹的青花瓷一般多“三国故事”、元杂剧故事(注:有些题材虽不是故事,但也有主题,比如:人仙庆寿、仕女游春、竹林僧人等)。
在色料上——多采用国产“浙料”绘制,归纳为1)、浓艳;2)、淡雅;3)、灰蓝三大类。从总体上看,深浅不一偏灰暗(注:寺庙器皿一般蓝中泛灰)。
在口足上——顺治青花器因为外形崇尚“取直走线”,口足一般都是略微外撇。足底一般不施釉,分“圈足”和“平足”两种;底部一般露胎。(注:顺治青花的碗、盘足底一般不完整,有磕碰缺口,足边的旋削痕迹比较明显,并呈螺旋状。有少许其无足底光滑,像“泥鳅背”。)
在款识上——有 “顺治年制”和“大清顺治年制”两种款识,皆为青花楷书款。顺治青花开始在仿明青花瓷上出现题写“大明嘉靖年制”和“大明万历年制”两种六字楷书款(注:《饮流斋说瓷》载:顺治仅一年开窑烧瓷,故顺治瓷器极少,有之,则做楷书也)。
总的来说,顺治青花瓷器基本是继承明代的传统式样,形制虽多具明代之遗风,略有改进和变化,整体风格上朴素典雅——这是由当时的制造技艺水平所决定的。
上一篇:
寻入瓷门:概说明清两代青花瓷的分期
下一篇:
寻入瓷门:永乐、宣德青花与康熙青花之比…
最新图文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