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入瓷门•卷首语:“寻”与“门”
寻,有两种:一种是追寻;还有一种是探寻。追寻,是为了一个寻求的目标,一路向前向上;探寻,是索途而觅、是探索与发现。这里,我们通过文字和图片,一起去做探寻,索一条千年“瓷路”……
门,有多种。这里我们要探寻的门,是“瓷门”——(注:“瓷门”?如果借用中国近现代文化旗手之一的郭沫若先生当年题写诗句时落笔而成“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这句,这里所说的“瓷门”就是“景德镇瓷器之门”)这扇“瓷门”将被视作这座“瓷业高峰”的第一道山门——只有进了这道山门,我们则可以沿途溯径,寻门里满眼的瓷世界、觅脚下遍地的瓷元素。
寻,需要一点热情,这一点热情是促使寻者抬起脚步睁开眼睛的最原始的动力……
门,不止一扇,因为通向任何山峰的山路也许都不止一条,而每一条通往山峰的山路上也许都有所谓的第一道山门。我们将选择哪一扇门作为我们必经之门呢?我,做向导——我熟悉所有通向山峰的山路(注:现在,请允许我描述一下我的印象——倘若把立体的“瓷业高峰”采用地理学手段制作成等高线地形图的话,那么多山路在平面的图上成为相互勾连的线,若干条线结成一张网,一张蜘蛛网——每一根连接山峰的丝线都是一条山路;而每一条山路上,都有一道山门)。今天,我选择要进入的山门——是若干条通向山峰的山路上若干扇第一道门中那扇“海拔”最低的一扇,也就是标注在平面地形图上最外围的那根等高线上的那扇门,我们把这扇门命名为“瓷门”。
选择“瓷业高峰”等高线平面图上海拔最低的这扇门,是因为这扇“瓷门”门槛最低、坡度最缓、路线最长——我们能轻松进入、轻松寻觅、轻松发现“瓷元素”、“瓷符号”、“瓷文化”……
寻入瓷门•自序
※ 寻入瓷门•自序:自言自语:梦寻景德镇
(关键词)满尺窑柴 昌江 浮桥 窑砖 梧桐树 龙珠阁 御窑 弄堂 匣钵 窑老板 大板车
导言:
景德镇,作为第一批由国务院审批确定的“历史名城”,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呢?又有怎样的历史和文化呢?从翻阅文献资料、或者正史野书、或者地方志述、或者凝视你摆在案头的一个景德镇瓷器开始联想吧!——请先坐进藤椅里,随手翻阅着那些或旧或新记录着关于景德镇文字、印制着景德镇瓷器图片的纸张之后,再请闭上眼睛……
图0-002:手绘景德镇图
初入梦境:
假如你是独行客,你正从206国道走来,一边抬眼看着初升的太阳,一边抬脚折出来向东行走,停留在西河之畔——倘若此时有独木的行舟可以搭乘,船佬把你拉上船,你便可以在飘着满尺窑柴的水面上遥想千年的水上瓷路;倘若不巧,那独木的舟楫已经拨着浪花行于水面的话,你可以继续徒步,自顾自地顺河而下。步行两刻种,由西河流水一路陪伴,就来到了昌江河畔,你可以看到身边的三闾庙古码头(注:这个叫做“三闾庙”的古码头和三闾大夫屈原有着不解的渊源——倘若那天正巧是重午节,你可以看到西河汇入昌江的入口处,有龙舟预备竞速前的歌子传来……),在三闾古镇铺满的青石板上,你可以看到由无数深浅不一的大脚板印子——那是当年打捞并运送那漂浮水面的满尺窑柴的脚夫们用脚板磨出的;在窑砖砌成的民居的墙上,你甚至可以看到当年拉纤的绳索,至今还悬挂在那根生了锈斑的铁钉上……
图0-003:三闾庙古码头
梦见佛印:
你继续走小路,从五凤阁到烟波楼,转至昌江西畔,踩踏铁索上铺设着木板的中渡口浮桥过昌江,在中渡口,满眼都是窑砖墙砌成的居民房、遍地都是被磨到发亮的青石板。你愿意的话,从这里开始再翻一座小山丘,那叫“莲花山”,在莲花山的东南脚下有湖水碧波荡漾,那是“佛印湖”,请你站在古木之下竖耳倾听——听佛印湖里疏松而细碎的水声,那里曾经有东坡先生和佛印大师共同泛舟时竹楫划水的声音传来(注:佛印,俗名林了原,12岁出家宝积寺,宋神宗年间曾被召入宫中讲经文佛法,赐名“佛印”,与苏东坡、黄庭坚友甚,被称为“北宋三贤”,后任镇江金山寺主持)。再从开满莲花的佛印湖走出来,钻进一条“隧道”——那是由浓密遮天的梧桐行道树形成的“绿色隧道”,钻出隧道,满眼都是青黑色的陶瓦、红褐色的窑砖墙,你于是来到了景德镇的中心区,在这里感受千年窑火燃烧的热烈、感受千年瓷片沉积的清雅……
图0-004:佛印湖
梦中楼阁:
从密密匝匝的陶瓦屋顶看去,你很快能找到在这块土地上“高于一切”的龙珠阁——这是建于景德镇旧御窑厂后面的一个叫做“珠山”之上的楼阁(注:许多景德镇艺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会留下“……××○○年画于珠山”的字样——在他们的艺术世界里,“珠山”便是景德镇的别称)。龙珠阁脚下,有一处院场,曾经是皇产,是皇室在景德镇专设的私家窑厂——御窑厂(注:这里曾经专门为皇室烧造大量精美的瓷器,其中有皇室成员满意的,被留了下来,先从昌江走水路出发,再从陆路运往皇都;剩下那些皇室成员不满意的,都被砸成了碎片,埋在了龙珠阁底下。皇权坍塌以后的风雨岁月,一度将御窑厂浸蚀为斑驳平地……)。
图0-005:珠山龙珠阁/0-006:御窑厂
神游若仙:
你,还是把视线投向民间吧——那里有陶王庙,有师主庙,有商会会馆,有五府十八帮以及这些窑工组织而成的三窑九会,都密密匝匝地藏在民间那些密密匝匝的陶瓦窑砖的坯房屋后……在仅仅容得下两辆三尺宽的大板车通行的弄堂里,你可以贴着墙角让他们拉着瓷泥先行;你可以在清晨时分,走在弄堂两侧的屋檐下,只抬一只手便能感知景德镇弄堂里“梯板房、窑砖屋”特有的温度;你,神游若仙至此,也许很难记住这些弄堂的名字:祥集弄、灯火弄、陈家弄、筲箕坞、油盐巷、财神弄、五间头、樊家井、麻石弄、杉树巷、千佛楼、老鸦滩(注:就在这些弄堂口,不时地会闪过挑担的汉子颤悠悠的身影,他们挑的都是生坯——生坯均匀地摆放在杉木料板上、杉木料板又均匀地搁在规整的竹架上,一条扁担弯在肩膀的肉里,颤悠悠的频率里有“吱扭吱扭”的声音传来)……你跟着挑坯汉子的脚步,把你背着旅囊的背,弯成和挑担汉子那黝黑光洁的脊背同样的弧度,一直跟随着他走到弄堂深处——这里明显温度升高,有窑火熏染的干燥气息流荡,那是“火烧瓷器”后特有的“香味”——这种香味,唯独热爱瓷器的人能够嗅出……挑坯的汉子把生坯担子轻轻放在了窑门口,那里码放着一摞摞圆圆的匣钵,进进出出都是光着膀子的一身汗油油的汉子,清一色地穿一件“千层布、蝇头针”的坎肩,他们正抱着装了生坯的匣钵钻入窑门……
图0-007:弄堂01/图:0-008弄堂02
梦醒时分:
于是景德镇窑户装匣满窑的场景将烙在你的大脑深处——那一个个晃动的身影,就像剪纸一样重叠着,贴在玻璃上……到了晚上,你就坐在燃烧着的窑前面,坐在竹椅子里,看着烧窑的伙计在“把庄师傅”的要求下添加柴禾,好客的窑老板陪你喝着谷酒,吃着他的都昌乡下老婆煮的大碗海带排骨汤、大碗鲇鱼炖豆参、猪油渣炒辣椒、韭菜花炒鸡子……夜渐深时,满脸红光的你,在火光里向窑老板致谢告别,住进窑厂的“旅店”,选择二楼,因为借着这一点高度,就能看到无限远的层层的屋檐下悬着盏盏的路灯——路灯的昏黄里闪烁着忽长忽短的昏黄的人影,那是歇工赶回家的汉子们的身影。再过一两个钟点,汉子们又要在驼背更夫生硬的“梆梆梆”的竹板声中、在 “小心火烛喽”的嘶哑嗓音中睡熟。他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你却从梦中醒来,此时的窑火,烧得正猛……你守候在此,等待新的一天在晨曦里到来;等待开窑取器的激动时刻的到来……
(注:这,无疑是梦境中的景德镇;无疑是有着蒙太奇色彩的景德镇历史画面的剪辑,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镇巴老崽俚子”梦中的景德镇……)
图:009
2007年10月23日
于江西景德镇•蓝彩陶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