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地名志中,以方这个姓氏命名的地点可有不少,有方家山,方家滩,还有我们今天要去的这条方家弄。从地理位置看,方家弄是仿古商业街北向的第一条弄子,也正因为如此,方家弄与新修的斗富弄街区参差交错,互为表里。
从形状看,方家弄也分为上下弄,从目前保存的弄堂范围看,方家弄是条小弄子,下弄从古街起头直通往沿江东路,弄里没有横弄,称得上是袖珍弄堂。
在方家弄居民的描述中,方家下弄是称得上是古镇珠山的一处坐标,以来因为他的历史之久远,令人称奇,与方家下弄一墙之隔的水府弄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已经介绍过,传说发迹于元初,而居民又都说是先有方家弄,后有的水府庙,这样推算下来,方家弄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年代不可谓不久远。
更加令人称奇的是,今天的方家下弄,南面的半边弄堂尚未动拆,保存了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至今的平房,和比较低矮的二三层的小楼房,而背面的半边弄堂早已拔地而起,成为斗富弄仿古街的楼群,从斗富弄看到的古色古香的外表,难掩从方家弄看到的钢筋混凝土的本质。
仿古如旧的高楼大厦和低矮错落的弄堂人家在这里对峙而立,隔街相望,俨然是身着新款唐装的富家子弟和穿着旧式西服的落魄人家的对话。
从古街走进方家弄不过十余米,还侥幸保存有一户民居,面积虽然不大,但屋梁房柱,古朴完整,看建筑格局,推测应该应该是清末的遗存。
顺着方家下弄往昌江河方向,有一条小小的分岔路,转过去一看,原来是居民口里的湖北书院,当年的湖北小学。以前在介绍彭家弄时,总不明白为什么湖北会馆又会被称为湖北书院,居民告诉我,湖北会馆当年盛况空前,规模之巨,房屋延展达数十进,位于方家弄这一处,正是湖北书院的旧址所在。在湖北书院的对门台阶上,我们还找到了这块水府庙的青石匾额,石匾已残,徒增唏嘘。
一条弄子里,三重的境界,虚化岁月,流传久远的水府庙故事,弄头的老宅子,弄尾的湖北书院见证的方家下弄的繁华,鳞次栉比的钢筋混凝土高楼,构成今天的方家下弄这番亦古亦今,半土半洋的奇景。正是:坐看繁华如云烟,叹只叹似水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