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董家上岭位于居委会西南20米处,东至塘螃埂西侧,西至中山南路东侧263号,长200米,宽1.8米,水泥路面。
董家下岭位于居委会驻地,东至中山南路西侧156号,西至沿江东路,长315米,宽2米;泥土窑砖路面。
董家上岭后又派生出董家上岭横弄、董家下岭横弄和小董家里弄:
唐宋时此地是山岭,集居浮梁董姓家族。后形成弄巷,取名董家岭,后园地势较高,易名董家上岭。
董家岭最有名的当属此处的瓷行。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瓷行众多,许多外地来景德镇“淘瓷器”的商人都会选择到瓷行的老板家“落行”。(“落行”是俗语,有落脚之意,意思指外地商人因为买瓷器的缘故,住在本地熟悉的瓷行老板家中,待选完瓷器后再离开。),
记者殷志斌文/图
董家岭-瓷行老板云集之处
去董家岭的那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在弄子里转了一圈之后,记者有些头晕,四通八达的道路,让刚进来的人有些摸不看头脑。董家上岭、董家下岭、董家下岭横弄……这些地名在记者的脑海里一一闪过,要想一时半会儿弄清楚,还真有些难度。
董家岭位于闹市区附近,十八桥商城就在不远处。这里见证了整个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数十年的风雨变迁也在这里留下了印迹,董家下岭横弄的“清真寺”就是“见证者”中的一个。
董家岭最有名的当属此处的瓷行-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瓷行众多,许多外地来景德镇“淘瓷器”的商人都会选择到瓷行的老板家“落行”,熟稔之后,这些商人艾会四处打听哪儿有好瓷器,希望每次来景德镇都是满载而归,赚个盆满钵满。
董家岭也有山寨版?
董家岭的由来,和曾经集居于此的浮梁董姓家族有关,因为此地在唐宋时是山岭,又为董家所占,故得此名。
景德镇不止有一个董家岭,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地名志》(以下简称《地名志》)中有记载:另一个董家岭位于三龙乡东缘与新平乡西缘交界处,南(昌)张(王庙)公路与西河东侧,东起大岭下,南至张家坞,西南连五个尖.西北邻董家,东北至西南走向,长1900米,宽1000米,海拔210米,植被杂木林。此岭旧属董家昕有,亦名“董家岭”。
两个董家岭相去甚远,至于哪个先叫董家岭,哪个才是正宗的董家岭,已无从考证。但目前人们意识中普遍认同的大多为前者,也就是十八桥商城附近的那个董家岭。后因地势较高,此处的董家岭易名为董家上岭。
董家下岭是由董家上岭派生而来,同样由董家上岭派生而来的还有董家上岭横弄、董家下岭横弄和小董家岭。
董家上岭横弄位于居委会东南200米处,南起董家岭中段,北通再胜上弄,长100米,宽1.8米,董家岭的清真寺就在这条横弄里。
董家下岭横弄位于居委会东42米处.南至大黄家下弄北侧,北至五间头下弄南侧,长45米;宽1.7米,
小董家岭位于层委会南50米处,东至弄底1号,西至沿江东路(环卫处宿舍),长80米,宽1.3米。
掘《地名志》记载:董家下岭居委会辖地清属浮梁县兴西乡镇币都。后归属于景德镇第三镇公所。建国初属景德镇市南市区.1952年为第二街政府第—卜三坊。1954牛杯第-卜三居委会。1963年属麻石弄办事处。1973年易名董家下岭居委会。目前,董家上岭属于再胜弄社区居委会管辖,董家下岭属于大黄家弄社区居委会管辖。外地陶瓷商人常来“落行” 上个世纪50午代,在董家岭开瓷行的老板很多,当年这里瓷行老板云集,也吸引了众多外地来景德镇“淘瓷器”的客商,为了能找到称心如意的瓷器,让自己的瓷器生意越做越;红火,不少外地客商甚至选择了住在董家岭的瓷行老板家里。
今年80岁的黄春霞老人称,自己舅舅的瓷行,当年打得是“吴万兴”的招牌。一些外地的老板为图方便,直接就住在吴老板的家中。目的,就是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淘到更多更好的景德镇瓷器,这些外地客商部徊当有经济头脑,喜欢四处走走,多跑几家进行比较。到各个瓷行挑奸瓷器,也成了他们在景德镇每天必备的“功课”之一。当时,外地客商住在本地瓷行的老板家中,被称之为“落行”。而“落行”的人当中,来自新疆、河南、江苏等地的占多数,也有部分从广东、浙江等来的客商。
黄春霞老人清晰地记得,当年董家岭的里弄内,曾是青石板路,里弄内的瓷行老板也经常进进出出,包装好瓷器后,让外地客商将瓷器运往全国各地。董家岭时常会见到瓷行老板们忙碌的身影,那也是旧时董家岭烙在老人脑海里极深的一个场景。
“那时候有个北京的王先生,常来董家岭买瓷器,而且是买自胎瓷,买回去后自己画,自己着色,那让我印象挺深的。”黄春霞老人回忆道。
今年59岁的熊晓晓老人,是1964年才搬进董家岭的。他指着一处已改造成民房的院落说,这里曾是立新瓷厂的仓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有很多瓷器都是在此包装,这里有当年瓷行的一些影子,当年也算是比较热闹。
董家上岭的清真寺
据黄春霞老人回忆,她是7岁时跟随着父母从九江举家迁移到景德镇。当时,她的外婆就在董家岭的清真寺内居住。因为外婆在景德镇的缘故,他们全家也从此在景德镇扎根,开始了地道的景德镇人生活。
清真寺位于董家上岭横弄12号,岁月的沧桑在清真寺的门上刻下了一道道痕迹,似乎在述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对于外人而言,这个清真寺多少有些神秘感。如今,清真寺已经另易他处,据说移到河西附近去了,目前的清真寺只剩下几个做小生意的人在居住。
记者再去清真寺时,已看不到当年的模样,破败的院落内仍有两个生意人模样的人在洗洗刷刷忙碌着。再生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做小生意的.至于其他情况,并不是很了解。
黄春霞老人目前仍住在清真寺内,对于董家岭的记忆,她谈得最多的还是此处曾经聚集众多的瓷行和那些来此“落行”的外地客商。如今的董家岭已不复当年模样,但通过老人的描述,我们的脑海中依稀可见那个繁华一时的瓷行集中地,还有那些对景德镇瓷器精挑细选选的外地客商。